徐周生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也可以充分結合互聯網技術,輔導學生學習,把數學中較為抽象的內容具象化,讓學生能夠更好更直觀地接受數學知識。而且互聯網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還可以更好地樹立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意識,加強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因此,通過分析互聯網技術對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意義,指出了當前應用背景下的問題,并給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模式;小學數學;具體策略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不僅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教育改革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本就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而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展示的視頻、圖片更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抽象的數學知識,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互聯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一、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被學生當作娛樂工具使用,因此將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搬進課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結合,可以在課堂上以視頻、圖片、影音的形式播放,相比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可以緩解緊張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協助知識講解
數學對于小學生而言是一門較難的學科,因此小學生在學習理解的過程中容易遇到許多問題。尤其是數學的部分章節,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章節“圖形的運動”中,講解的內容是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學生自己進行實際操作很容易因為數據不準確等原因導致觀察出現偏差,這并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可以利用投影進行圖形的平移、旋轉,可以更加準確地把圖形的運動顯示出來,協助教學的進一步進行。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相關章節時,許多知識相對抽象,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空間思維能力才能夠構造出講解內容。但是對于部分空間思維較弱的學生來說,構造具有一定難度。而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就可以很好地把抽象的圖形和知識用投影具象化,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知識內容,從而幫助學生學習。
(三)利于課前預習及課后復習
課堂教學一般需要課前、課上、課后三部分配合,要有課前預習、課上學習和課后復習才能更好地構建自己的學習體系。而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師進行這三部分的學習,在課前利用PPT等模式梳理整節課程的知識,或者通過錄制視頻的模式讓學生提前觀看大概掌握需要學習的內容,并且通過課前的視頻觀看可以發現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和知識,在課堂上解決,加深記憶。而課后則可以通過課堂的PPT進一步復習,或者根據課后的練習題進一步鞏固,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可以幫助教師減輕課堂負擔。
(四)增加師生互動
當前教育改革要求學生作為課堂中心,學生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參與到課堂討論的過程中。所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結合課本知識內容進行提問,可以融入一些和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來提升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討論興趣,增強師生的互動性。
二、當前互聯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首先,互聯網技術教學應用的基礎是硬件設施,但并不是所有的小學都有充足的資金配備硬件設施,這就導致了互聯網技術根本無法應用。其次,由于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娛樂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是也容易讓學生的注意力重點放在其娛樂性上,讓課堂氛圍放松,釋放了學生的天性,課堂上反而不容易管理,導致課堂秩序失控,影響教師的課程進度。
三、互聯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
(一)積極利用互聯網資源
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通過網絡媒體尋找具備豐富經驗和專業素質的視頻,利用優秀教師視頻幫助學生進行預習、復習,一方面學生可以接受到更高水平的教學,另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自己錄制視頻的負擔。
(二)充分結合教材
教師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往往會將課堂側重點放在新媒體技術教學方面,例如PPT的教學,通過PPT進行課堂講解。但是這樣的方式往往會脫離課本內容,導致課本的一些內容被忽略。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或者制作PPT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課本內容,始終以課本為主。
四、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整個社會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人們對于互聯網技術在教學方面的應用更加關注。互聯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發揮著極大的作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雖然目前仍有一部分問題亟待解決,但這也是互聯網在教學方面的嘗試,為互聯網應用到其他階段或者其他學科的教學具有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鄭世法.“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