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伯美
任務驅動型寫作,對江蘇地區的廣大師生而言,是一位熟悉的“陌生人”。耳聞目睹已久,卻也是新相識。面對任務驅動型寫作,筆者所做的一切嘗試,只是摸索。
一、原題再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直播行業走紅。
如李子柒,通過網絡直播將中國人真實、古樸的傳統生活加以詩意地展示,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她自己成為了“網紅”。
但有更多的人,為了不費力氣獲得名利,將睡覺、聊天、打游戲、吃東西等無內涵甚至低俗的內容進行直播,以期成為“網紅”。
根據某瀏覽器發布的《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的大數據報告》,應屆高校畢業生從事的新興行業的第一名便是網紅主播。
這種現象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對于“網紅”,你怎么看。假如我們要開一個主題班會,請你寫一篇發言稿,闡述你的觀點與看法。
二、任務剖析及分解
這是一個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為了讓同學們高質量地完成該任務,筆者建議同學們進一步剖析分解該任務,在完成每一個具體任務的基礎之上,最終圓滿地完成該任務。同學們在課堂上做了如下具體的分解。
任務一:關于主題班會
主題班會是高三的學生們再熟悉不過的一個情境。但是從學生考場作文的反饋來看,學生對“主題班會”這一具體的情境,考慮得還不夠充分。這是一個面向哪個群體的主題班會;如果我們假定為面向高中生,那么又是面向哪個年級的高中生;如果是面向高三年級的學生,那么是在高三年級的哪個階段來開展的主題班會,是在剛入學之時,還是在百日沖刺之時,還是在志愿填報之時。顯然,不同階段的主題班會,需要針對性地解決不同時期、不同群體所面臨的困惑,通過主題班會上觀點的碰撞,最終達成共識。
因此,筆者給學生設定了任務:確定本次主題班會的對象及主題,明確本次主題班會開設的具體背景。
任務二:關于發言稿
高三的學生,或多或少都有過在主題班會上發言的經歷。但是這種發言,與考場作文顯然不可以相提并論。考場作文中的發言稿,需要情真意切地娓娓道來,需要引經據典地條分縷析,需要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需要得到閱卷者的高度認可。客觀地講,這對于18歲的學生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那么,我們首先要“眼高”,要有欣賞的眼光。
為了幫助學生對發言稿有更深的認識,筆者給學生設定了任務:1.搜集你認為精彩的發言稿,在班級范圍內進行展示、交流。2.研讀借助“云平臺”教師發布給大家的幾篇發言稿,并進行點評。在布置這一任務前,筆者給學生推送了一組2020年全國卷Ⅰ的部分優秀作文,即優秀發言稿。
摘錄部分如下:
拭去歷史的風塵,《論語》的簡約精妙,以及《史記》的縱深博大都使我們手不釋卷,本次讀書會我們將圍繞管鮑二人共同輔助齊桓公,終成一代霸業的故事展開思想碰撞,而我也有一點小小的想法,希望和大家交流。
文人揮劍起舞,清風攏于兩袖,武將抽劍劈刺,血色沾染雙眸,酒氣消散,山河終靜,那劍便鐺的一響,已入鞘中,只余殘殘清輝,森森殺氣。書已閱過,愿用劍鞘作比,與大家談一談讓我感觸最深的人物:鮑叔。 (以上文字摘自“鐘樓語文”公眾號)
任務三:關于“網紅”李子柒;關于“低俗直播”的“網紅”夢;高校畢業生成“網紅主播”
任務驅動型作文的選題,很多時候都緊跟時代節奏,深受社會關注,有很高的新聞熱度。這恰恰是學生寫任務驅動型作文的軟肋。因此,必要的專題閱讀顯得尤為重要。鑒于此,筆者給學生設定了如下任務:
1.搜集并評判有關李子柒的相關評論,深入思考如何看待李子柒的走紅;認真閱讀教師推薦的有關李子柒的文章,并進行深入討論。筆者所推薦的文章為:《光明日報》評論文章:《薇婭、李子柒入選全國青聯委員,先別酸》;央視《新聞周刊》主持人白巖松的評論:《李子柒有啥問題?這樣的“網紅”太少了》;《光明日報》評論文章:《李子柒被寫進考卷,家長在擔心什么?》;《光明日報》評論文章:《袁隆平和李子柒同上熱搜,有何不可?》,等等,“成為網紅,談何容易?”這是同學們在深入閱讀后的普遍共識。
2.搜集并評判有關“低俗”的相關評論,認真閱讀教師推薦的相關文章,深入思考“低俗直播”的“網紅夢”是否能夠夢想成真。我們應如何看待個別“低俗直播”的成功走紅。筆者所推薦的文章為:《光明日報》評論文章:《假吃、催吐,吃播該改良了》,其中如下觀點引起了同學們的深入思考:
堪稱現代版“畫餅充饑”“望梅止渴”的吃播,滿足了觀眾的代償心理需求;而對于眾多“一人食”的獨居者來說,在一天中幾個飯點如約上線的吃播,則帶有“陪你吃飯”的功能,多少能帶來一些治愈或安慰;幾分鐘之內吃掉以公斤計的超辣拉面,大口灌下可能混雜了辣椒面、醬油、生雞蛋、酒精等多種物質的液體等,在直播平臺上并不鮮見;對于這類吃播視頻,厭惡者避之不及,喜愛者卻欲罷不能。除了人類探索自身極限的本能外,有心理學家認為這與人類普遍存在的“良性自虐”心理有關:人們身處安全的環境中而經歷一些危險或可怕的事情,實際上是一種享受;吃播被認為是門檻最低的直播,似乎唯一的門檻就是“能吃”。現實中,也確實有不少普通人通過做吃播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成功”路。相關評論給同學們探討“網紅”現象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3.討論:“應屆高校畢業生從事的新興行業的第一名便是網紅主播”,是真的嗎?為什么?為了推動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筆者推薦了如下三篇文章:央視新聞評論文章:《垃圾分類催生出一個新職業,月入能過萬!》,該職業為:代收垃圾網約工。央視新聞評論文章:《李佳琦們正式“轉正”了!官方發布9個新職業》,職業分別為: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城市管理網格員、互聯網營銷師、信息安全測試員、區塊鏈應用操作員、在線學習服務師、社群健康助理員、老年人能力評估師、增材制造設備操作員。在新興職業中,大學生為何更傾向于做“網紅主播”,在課堂討論環節,筆者提供了兩個新興職業供學生選擇:外賣員和網紅主播,大學畢業后,你更傾向于選擇哪個職業。學生所做的選擇,是很耐人尋味的。
在一步一步完成上述任務之后,這篇發言稿,也就逐漸清晰起來。任務驅動型寫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教師通過任務群的設計,給學生搭建一個又一個臺階,幫助他們最終享受寫作的樂趣。
最后,附上一位同學兩篇發言稿。第一篇為考場原生態寫作的產物,第二篇為完成系列任務后的修改稿。
第一稿:(考場上完成)
是否順應網紅的潮流
常州市第三中學高三10班徐靜宜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所演講的主題為“是否順應網紅的潮流”。近年來,“網紅”一詞風靡全國,關于直播帶貨、漲粉等現象光怪陸離,更是一時激起千層浪,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李子柒通過拍攝自制美食衣物、木屋,向大眾展現了古樸的傳統生活,網友也紛紛表示很向往如此采菊東籬下的自由生活,由此可見,網紅不僅使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相結合,還給人們的精神的家園擺脫暫時生活的壓力,在這些方面,我認為可以順應網紅的潮流。
但是在更多情況下,“網紅”成了人們逃避現實的工具,現如今網絡上各種吃播/游戲直播等鋪天蓋地,仿佛成天吃喝玩樂便可坐享其成,因此,許多高校畢業生從事的新興行業便是網紅主播,究其原因是懶惰的泛濫,奮斗的荒蕪。王開嶺曾言:于這個時代再也貢獻不出一個神性人物。人們把懶惰奉為圭臬,把骨子里的低俗一層一層挖出,反復咀嚼“網紅”,對于人們來說,無疑是不用思考、勞動,就可以獲得金錢的捷徑,自認為一箭雙雕,殊不知,如此愚昧的想法是使他們成為碌碌無為之人的看法,他們日后的生活也可想而知,在自己的臨時棚爐里得過且過。
時代盛行娛樂之風也影響著人們的想法,娛樂至上,也許這就是卡爾萊格所憤懣的野蠻時代吧,“網紅”大都以聊天、吃東西、打游戲等低俗無內涵的內容來直播。觀眾看得津津有味,花巨額打賞主播,每個人都像是失去智商與理智在滾滾時代洪流中隨波逐流。對于順應娛樂至上的潮流,我不敢茍同,同學們也應明辨是非,不要迷失自我。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我們應如何在網紅的潮流中做真實的自己?避免成為尼采口中的末人或者是勒龐口中的烏合之眾呢?毋庸置疑,認清事實,明辨是非,不忘初心,成就真我。尼采曾言,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對于網紅之風中網紅的懶惰,我們應當拒絕順應,要腳踏實地,勤勤懇懇活好每一天。我的演講到此結束,感謝同學們的配合,希望我們都能夠在時代的洪流中,活出真我。
第二稿:(講評課以后完成)
逃離“網紅”潮流
常州市第三中學 高三10班 徐靜宜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所演講的主題是“逃離網紅潮流”。
近年來,“網紅”一詞風靡全國,關于直播帶貨、漲粉等現象“光怪陸離”,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影響著生活的方方面面。
現如今,網紅上各種吃播、游戲直播等鋪天蓋地,仿佛吃喝玩樂、不勞動便可坐享其成,因此,許多高校畢業生從事的新興行業便是網紅直播。
時代盛行娛樂之風潛移默化影響著人們的看法。娛樂至上,道德缺席,也許這就是卡爾萊格所憤懣的野蠻時代吧。網絡上有許多靠表演“大胃王”來賺錢的人。前陣子,某吃播博主誤把未經剪輯的視頻傳上網,視頻中擺放大量食物,他一邊津津有味地吃,一邊很自然地拿過容器,把嘴中食物吐出。可見,為博得網友的認可與打賞,網紅不惜把糧食,甚至把道德擲棄在地。
究其原因,是懶惰的泛濫,奮斗的荒蕪。王開嶺曾言“于這個時代,再也貢獻不出一個神性人物”。
但不可否認,網紅是時代進步的標志。王鼎鈞先生在《碎琉璃》中寫道:“時代像篩子,篩得每個人流離失所,篩得少數人出類拔萃。”李子柒可謂在“網紅”這條道路上另辟蹊徑,她通過視頻對“世外桃源”的構建,與人們脫身于喧囂城市的期冀不期而遇,因此,網友紛紛贊賞她為“中華文化輸出的典范”。由此可見,“網紅”不僅使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相結合,而且讓人們的心靈得到一點慰藉,暫時擺脫了生活的壓力。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我們應如何在“網紅”的潮流中成為自己人生的掌舵人,避免成為尼采中的末人或是勒龐口中的烏合之眾呢?毋庸置疑,吾輩青年,應當以鯤鵬之志凌云,以勤奮自勉。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指向高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研究”(課題立項編號:B-a/2020/02/04)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