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晨
摘要:音樂學科是培養學生良好藝術素養的重要學科,隨著我國教育領域的不斷改革,音樂這門藝術類的課程逐漸受到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的關注。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小學生音樂節奏感的教學現狀,并列舉了培養小學生音樂節奏感的策略和途徑。
關鍵詞:小學生;節奏感培養;音樂教育;策略探析
引言
培養小學生音樂節奏感作為小學音樂課程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能夠讓小學生經過音樂的教育熏陶拓展其視野和知識面。孩子們只有具備良好的音樂節奏感,就能在后續的音樂課程學習中更加順利,甚至走上專業學習音樂的道路。
一、培養小學生音樂節奏感的重要性
從古自今,眾多偉大的音樂家譜寫了自己生命的樂章,給無數后人帶來了心靈的欣慰。音樂,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人類的心聲,節奏感作為組成音樂、給予音樂靈魂的關鍵,一直以來成為音樂教育者教育孩子的重點難點。就像偉大的作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這樣說過,“音樂教育首先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作為一位作家提出的關于音樂方面的這個見解,給我們現在的教育事業人員很多有用的借鑒。如今,很多家長、教師在對孩子進行音樂培養時,忽略了對孩子節奏感方面的關注。殊不知節奏感才是帶動孩子興趣的關鍵因素,缺乏對節奏感的關注導致了很多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厭惡父母催促的音樂輔導班等等情況。孩子們對小學音樂課程沒有明確的概念,但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教學能夠提升孩子們欣賞美好事物的能力,幫助他們敲開藝術大門。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既可以提升孩子們的音樂素養,還能充分激發他們對音樂課程的求知欲望。因此,培養小學生音樂節奏感非常有必要。
二、小學音樂課程教學現狀
(一)缺乏意識領域的重視
在基礎音樂學課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小學校園的音樂課程教學僅局限在唱歌和教學的范圍內。實質上并未讓小學生真正理解音樂的基礎性知識,何談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甚至在受到“分數最重要、成績代表一切”的影響后,小學生會逐漸失去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隊伍不完備
首先時小學對音樂課程教學的請示造成老師越老越少,音樂課程的教育是實施小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在主要的考試范圍內,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直接的影響,特別是在農村或者鄉鎮的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都將主要精力房子啊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其次,學校的音樂老師缺乏專業素質,小學生們幾乎沒有與音樂相關的學習資源以對音樂節奏感的教學內容獲得充分的理解,即便小學音樂教師有提升自身教學質量的想法,也會苦于缺乏轉變固有教學模式的辦法。
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小學音樂課程的老師嚴重匱乏,小學生們有必要接受音樂課程的教育,卻沒有接受的條件。[1]
三、培養小學生音樂節奏感的策略
(一)教學語言的趣味性與節奏感
音樂老師也是藝術老師,尤其需要講究語言的藝術。音樂老師的語言應當流暢生動,充滿趣味。如果小學音樂老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幽默恰當的應用到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當匯中,往往會獲得活躍的教學氣氛、良好的教育環境、縮短師生間的舉例、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等獨特功效。不要像“老和尚念經”式的一個語調,讓孩子們昏昏欲睡,導致教學氣氛呆板沉悶,音樂老師在像小學生教授月歷知識的過程中,用詞要準確,分清輕重緩急,具有豐富的節奏感,讓小學生們愿意聽、主動去聽、聽的進去,聽起來悅耳、順耳,從而讓小學生真正學進去。
(二)音樂老師教學語言的直觀性與間接性
小學音樂老師的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并且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切記教學用語囫圇不清或者拖泥帶水,不著邊際。音樂老師在臺上講的口干舌燥,忙的興致勃勃,孩子們聽的云里霧里。音樂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用語越通俗越好,并且簡潔明了,同時輔助點睛的肢體動作,在潛移默化中引燃小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許欸下興趣,進而實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要注重訓練小學生的聽力節奏
音樂作為一種聽覺藝術,所有的音樂活動都不能沒有聽覺。所以,音樂聽覺能力是具備各種音樂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很多音樂都來源于聽覺,比如,感受音樂的能力、記憶音樂的能力、領悟音樂的能力、鑒賞音樂的能力、表達音樂的能力、音樂節奏感以及唱歌能力等都和聽覺密切相關,因此要學會通過“聽”探索音樂節奏的能力,小學生掌握了這一能力就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音樂知識。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充滿著各種奇妙的聲音,比如:悠揚的鐘聲、清脆的鳥叫聲、此起彼伏的汽車鳴笛生等等。讓小學生們認真聆聽這些生活中的聲音,不但能夠讓小學生擁有“美”的體驗和享受,最終要的是孩子們學會了聆聽,而后用音樂代替這些聲音,讓孩子們聽著音樂擺出各種各樣的動作,親身體驗不同的音樂節奏,慢慢的孩子們就會感覺出聲音在不斷的變化,卻也有跡可循,不但從中感受到了快樂,還讓小學生們對音樂節奏有了更加全面、細致和深刻的理解。
(四)將音樂節奏感教學與其他課程結合起來
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各門課程之間是相互滲透、密切相關的。將音樂節奏感教學和其他課程結合起來有利于小學生更好的理解并記憶音樂節奏,比如音樂節奏感教學與美術課程相結合,小學音樂老師可以運用描繪蘋果的方式指導小學生了解音樂節奏,例如:一個四分音符就是一個蘋果,一個八分音符就是半個蘋果,這樣一來,小學生們就能更加形象具體的學習每一個音樂節拍了。音樂節奏感教學與語文課程相結合,富有節奏感的詩詞朗誦既能鞏固小學生的音樂節奏還能幫助同學們加深記憶。比如,在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老師在教唱歌曲時要首先進行有節奏感的歌詞詩詞朗誦,吸引小學生產生學習興趣,而后在讓他們有節奏地進行有節奏感到朗誦,有了一定的節奏感,孩子們在念時就能做到朗朗上口,不但加深了詩詞的記憶,還能讓小學生學的得心應手,因此,將單一枯燥的音樂節奏感訓練融入到其他課程的教學中,才能收獲良好的音樂節奏感。[2]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教學要不斷探索創新培養小學生音樂節奏感的新路徑,訓練小學生音樂節奏感,音樂節奏感的普及教育不但能充分展現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意義和價值,還能在小學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孩子們對音樂課程的興趣,助力小學生的未來發展。
參考文獻:
[1]丁萌.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音律感和節奏感的培養策略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21(02):87.
[2]崔筱凡.小學音樂教學對學生音律感和節奏感的培養策略[J].名師在線,2020(31):76-77.
莊河市徐嶺鎮中心小學 1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