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曉汀
摘要:合唱是音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高尚情操,還能樹立團隊合作精神,而合唱指揮又關乎著合唱活動的效果,因此,音樂教師的合唱指揮教學方法必須科學化、專業化,這就需高校音樂教師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本文以合唱指揮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據實分析了改革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改革策略
從本質方面來說,合唱是以群體演唱為主的一種活動,其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群體性,教師在以一對多的情況下,要保障學生以所學知識為基礎理解合唱指揮,要想達到這種效果,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著直接聯系。從目前情況來看,在很大程度上,高校合唱指揮還一直延續著傳統式的教學方法,如:教師向學生簡單闡釋合唱指揮的概念,學生機械地按照教師所講或依據課本進行了解,無法真正意識到合唱指揮就是合唱活動的有效載體,更沒有意識到合唱指揮與合唱人員溝通、交流的重要性。
一、高校合唱指揮學習中出現的幾點問題
合唱指揮作為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但一些學生往往忽視基礎知識的實踐。有些學生讀不好音樂,這往往是致命的。因此,基礎知識的學習也是檢驗合唱指揮是否合格的關鍵。 合唱指揮員的學習階段不是短期的,但有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渴望成功。他們過分追求花哨的指揮風格,忽視基本功的訓練。例如,有些學生盲目追求心中的音樂,卻沒有理性的節奏可循。導致整個團隊速度加快,無法正常完成作品。其次,作為表演專業的合唱指揮,應該追求實踐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實踐,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而,有些學生錯誤地把合唱指揮課當作一門理論課,而沒有付諸實踐。學習理論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而實踐和完善呈現階段是理論的最終目標。因此,在學習中不應缺少這樣的知識。
二、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策略
(一)重視完善、創新教學內容
教材是合唱指揮教學活動的指引者,確切來說,是一種官方、正式的合唱指揮資料,教材本身就存在一些諸如語言及形式不夠大眾化等問題,因此,完善、創新教學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合唱指揮教學,應選擇簡單易懂的教材,其目的是將復雜的專業術語及技術內容簡單化,現有的教材中大多都是冗長、復雜的專業術語的解釋,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學內容要“放下架子”,用學生喜聞悅見且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詮釋合唱指揮教學,特別是對于一些重要的定義、概念、專業術語等;其次,敢于打破常規,一般的教學內容都是按照難易程度或時間順序來設計的,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實際的需求或排課需要等情況,無法按照固定的課程順序來進行,因此要采取串聯教學,就是說將相近、有關聯性的內容安排在一起,形成多元教學的態勢;最后,教學內容應盡量做到“親民主義”,由于合唱指揮材料的官方主義非常強,教材內容無法體現自身的娛樂性及通識性,致使學生興趣不濃,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一些逸聞趣事等,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合唱指揮學習的積極性。
(二)重視合唱指揮的科學性、專業性
要想實現科學的合唱指揮要從兩方面進行分析,其一,確定合唱音響;其二合理劃分聲部。1、確定合唱音響時,要引導學生參照發聲原理進行合理選擇。在合唱的發展史中主要包含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個流派,這兩個流派在合唱音響上體現了不同之處,因此,指揮動作也存在差異。這就需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有必要要求學生對發聲原理做到正確掌握,能夠區分不同的合唱音響,進而引導他們以音樂作品的基本特征為基礎,確定合唱團的發音方法,當明確發音方法后,在調整自身的指揮動作,從而為統一合唱音色起到保障作用。2、引導學生合理劃分的聲部,合唱指揮是面向合唱的學生來說的,其主要任務是將合唱隊伍的聲音分為各個聲部,然后對這些聲部進行有序統一。然而,每名學生的發聲器官有一定的差異,因此,音色狀態和發聲狀態都屬于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讓學生了解到:在劃分聲部時,是按照合唱隊員的發聲特征為依據的,選擇聲部數量要結合聲樂要求及合唱隊員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高、中、地聲部,這樣安排,不僅能夠保證合唱團隊員相互配合,還將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及意境表現了出來。
(三)重視“合唱”與“指揮”的結合教學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音樂教師“指揮”的教學效果不太明顯,究其原因是其普遍將合唱和指揮作為獨立的個體進行教學活動,沒有將兩門課程銜接起來,從而對學生合唱指揮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兩學科之間的互動情境,可安排學生以角色互換的形式感受合唱與指揮內在的聯系,如:要求一部分學生扮演合唱隊員,一部分學生按順序對各個章節進行指揮,當演奏結束后,雙方再互換角色。學生通過感受這兩個不同的角色,會站在兩個角度理解合唱與指揮內在的聯系及存在的差異,便于學生落實合唱與指揮之間的相互配合,從而為提高專業技能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合唱指揮是現代音樂教學領域中不容忽視的一門學科,與傳統教學或與其他科目的教學相比,合唱指揮的教學活動是復雜性、龐體性極強的合唱活動來決定的,要想落實合唱指揮的有效改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重視“合唱”與“指揮”的結合教學,在保證智慧教學科學性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從實際意義上的繼承和發展我國的合唱指揮事業。
參考文獻
[1] 張浩. 高校合唱與指揮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研究[J]. 音樂時空, 2015, 000(016):174-175.
[2] 梁為. 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論的創新探究[J]. 北方音樂, 2014(8期):209-210.
[3] 馬凱麗. 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探究[J]. 中國文藝家, 2019, 000(001):P.253-253.
[4] 張卓然. 創新視域下的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探析[J]. 教育現代化, 2018, v.5(13):91-92.
[5] 車霖. 關于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與合唱創作的研究[J]. 長江叢刊, 2017, 000(027):28-28.
[6] 馬凱麗. 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改革的創新思路探究[J]. 中國文藝家, 2019(1).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