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華
摘要:當前在班級管理過程中 ,班主任的地位愈加凸顯。作為學生的引路人,班主任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班級管理經驗和管理技巧,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同時改進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問題,不斷優化班級管理,使班級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搖籃。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策略
前言:
小學班主任是班級管理者和班級活動的組織者,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對于班級的班風、學生的學習生活、學生人格的培養甚至學生未來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一、公平對待每位班級成員
有的班主任受到落后管理理念的影響,將后進生定義為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將優秀生定義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評價學生時往往以成績為主,甚至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后進生。因此,這些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明顯偏袒各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經常把錯誤歸咎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這種區別對待學生的態度和做法,只會導致師生間產生隔閡、矛盾,也不利于班級的團結。因此,班主任應該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在班級管理中及時表揚表現較好的學生,但也要提醒他們不可以驕傲自滿;要鼓勵并關懷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提高對其關注度,讓其體會到教師的關愛。例如,在選班干部時,班主任要讓所有學生都成為候選人,然后讓全班學生投票表決,且班干部最好是一學期選舉一次,使全體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中,進而增強他們的班級主人翁意識。
二、采取民主方式選舉班干部,洞悉和掌握班級學生情況
在選拔班干部時,小學班主任必須采取民主方式,也就是堅持公正、公開、公平的選舉方式,允許和鼓勵學生自由參選。具體方式是:每一個有擔任班干部愿望的學生都應當登臺演講,系統講述自身所要參選的班干部職務、參選理由和當選后的工作方向,然后組織班級學生對其進行投票。如此才能讓真正具備良好管理能力以及管理意愿的學生脫穎而出,并且依托民主的選拔模式,班級學生對于選舉產生的班干部會更加認同和信賴。在班干部積極配合班主任管理班級事務的過程當中,班主任應當洞悉和掌握學生的情況。如學生參與班級事務的積極程度、學習的努力程度、遵守校規校紀的表現情況等。這樣一來,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將變得更加得心應手,真正在班級事務管理的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三、不斷提升交流與溝通技巧,打造和諧氛圍
為了確保班級事務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小學班主任應當具備較強的交流與溝通能力,這樣一來才有助于學生實現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打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與環境,同時更有助于和諧校園的構建。當班主任具備了較強的交流與溝通能力之后,其將與學生打成-片,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對班主任教師產生認同和信賴,這樣一來,當學生遇到困難或者問題時,能夠向班主任傾訴,由班主任給予指點和幫助,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合理解決問題,而不會走上極端。同時,當班主任熟練地掌握了交流與溝通技巧之后,能夠更好地將班級學生整合成一個整體,使學生彼此之間能夠友好相處,并且能夠為了班級榮譽和集體榮譽而自覺規范言行舉止。此外,當班主任具備了較強的交流與溝通能力之后,能夠使學生更為深刻地了解和領會校規校紀,從而在學習以及生活當中嚴格要求自己,進而達到構建和諧班級與和諧校園的目的。
四、加強對后進生轉化工作的重視
后進生是班級管理工作的重難點,班主任必須主動與其交流,尊重后進生,用心感化他們,讓他們與教師更為親近。這個過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不可以對所有學生提出同樣的要求,如何對后進生適當降低要求,不可按照班級統一管理方法來要求他們。班主任在管理后進生時應對其現狀和原因進行分析,幫助其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鼓勵其嚴格按照計劃來學習,進而逐步幫助后進生樹立自信,讓其快速投入學習中。只要后進生.能認真執行班主任幫他們制訂的計劃,那么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但是,班主任還需要有一定的耐心,給后進生一些時間去改變自己,這樣才能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促進班級管理效率的提高。
五、以學生為主進行班級管理
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做到以學生為主,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來有的放矢地開展管理工作,同時,優化以往所運用的班級管理模式,充分融入人文關懷內容,讓學生能夠在班級中體會到溫暖。小學班主任還應緊緊追隨時代發展的步伐,創新班級管理模式,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使學生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學會彼此照料、彼此幫助,從而推動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進而凸顯出優化小學班級管理的重要內涵與意義。
六、注重對小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養成
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常常對學生缺乏信心,總認為學生年齡小,很多事情都會多加干涉,其實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也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建立。為此,班主任應當善于發現和挖掘學生的潛能,以此來實現對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培養。當代小學生均接受過系統的學前教育,具備了一定程度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識。因此小學班主任應當注重對小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有效養成,通過多方面努力來提升小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例如建立小組管理制度,教師可以按人數或按座位將班級學生分為4到5個小組,教師安排學生從收作業、打掃衛生、監督學習等小事做起,逐漸鍛煉、培養小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升其為班干部或教師助手,樹立“榜樣”,激發學生努力爭做“榜樣”的競爭意識,形成良好的班級自主管理氛圍。小組負責人可以定期輪流擔任,這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制度、自主創辦主題班會、小組競爭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是學生人生之路上的引路人,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來說意義非凡。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班主任應該充分掌握班級管理的藝術與技巧,不斷優化班級管理,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優化班級管理是師生共同的責任。要想建設優秀的班集體,班主任應該以育心為本,精心教育學生,幫助學生不斷成長與進步,從而優化班級管理策略,提高班級管理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菊玲.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現狀及優化措施[J].學周刊,2021(17):175-176.
[2]邊菁玉.優化小學班級管理的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21(14):8-9.
廣東省遂溪縣城西中心小學 5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