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藝術類院校學生性格特點鮮明,個性張揚,自我意識強烈,這就使得在藝術類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其它普通類高校有著一定的不同。本文分析了藝術類院校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現狀,并提出了藝術類高校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藝術類高校;體育教學;思政教育
1藝術類院校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現狀
1.1體育課程教學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完善
通過調查走訪多所藝術類院校發現,很多藝術類院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并不完善。一方面,藝術類院校的體育課程思政教育不應該僅體現在體育課堂教學中,還應該融入到體育競賽、運動訓練、課外鍛煉以及體育社團文化建設中等等,要形成多路徑、全方位的體育課程育人體系。另一方面,很多藝術類院校體育課程教學體系中缺乏對課程思政教育內容的規定,這就導致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因沒有明確的目標指引而達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后,體育課程體系中缺乏對課程思政內容的有效評價。在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中,對于教師的評價,主要是以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方式為主進行評價;對于學生的評價,主要是以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能和身體素質為主進行評價。因此,無論是從教師層面還是學生層面,都因缺失了對思政教育內容的評價標準,而使得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融合的介質。
1.2 體育教師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不強
實現體育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目標,關鍵是要發揮體育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體育教師的創造性。而通過對多所藝術院校的師生訪談發現,在很多藝術類院校中普遍存在著體育教師重知識技能教學輕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在教學中將愛國情懷、為國爭光、奮勇拼搏等理想信念和使命擔當這些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的意識并不強,這樣就無法有效的發揮體育課程的思政育人功效,從而不利于學生優良的思想政治素養的形成。
1.3體育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合理
藝術類院校的大學生性格鮮明,在開展課程思政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藝術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達到更好的體育課程育人效果。而在當前的體育課程思政育人過程中,由于體育教師本身政治素養的良莠不齊,又沒有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為了實施課程思政而進行課程思政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說教式方法向學生灌輸思想政治理念,這樣不僅不能提高藝術生對體育思政內容的接受度,反而容易導致其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抵觸,使得體育課程思政教育起到了反效果。
2藝術類院校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有效路徑
2.1體育技能、知識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融合
體育技能、知識教學與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是體育課程思政的難點之一。體育技能、知識的教學需要按照體育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去教學,而體育課程思政是要向學生傳達一種真善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以,在體育課程思政中應該將真善美的價值觀有機的融合在體育教學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進學生體育知識、技能學習的全過程中。在體育教學中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提高學生知識技能,全面發揮學校體育的本質功能。在體育教學中有效融合思政育人功能要從幾方面著力:首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規則意識,讓學生在遵守體育規則的過程中培養其知到法律、學會法律、守護法律、利用法律的習慣和能力,讓體育課堂成為大學生踐行誠信守法的第一陣地;其次,通過體育競賽對大學生進行品格的錘煉,讓學生在集體配合中體會對集體,對他人的責任擔當,加強公德意識,繼而上升到對社會、對國家的道德責任感;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讓學生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價值和意義,鼓勵和激發學生強身健體的熱情,讓體育課真正成為習總書記倡導的“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的體育課。
2.2體育教學中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體育教師是體育教學過程的實施者和組織者,要想讓體育課程思政發揮其育人功效,就不能忽視了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要發揮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思政中的主導作用,就必須確保體育教師本人具有強烈的思政育人理念,只有這樣,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才能真正將體育知識技能的教學與思政教育進行深度的融合,才能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為了達到體育課程立德樹人的統一,體育教師要自覺加強體育課程思政立德樹人的理念,站穩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人才的制高點,不僅在教學中培養大學生體育能力、知識技能,還要塑造其健全的人格,成為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合格引路人;為了達到體育課程立德樹人的統一,體育教師要充分發掘體育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將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體育教學中,組織和加工好后以最好的方式傳導給大學生,讓學生更好的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接受者;為了達到體育課程立德樹人的統一,還要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讓體育教師將體育課程立德樹人的理念深植與心,并主動為體育課程思政的改革創新提供思想上和行動上的支持,使體育教師在工作中能夠以身作則,積極主動的去踐行體育課程思政。
2.3建立和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體育課程思政的建設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需要高校各部門之間進行協同合作,尤其是主導“課程思政”建設的主導部門,發揮引領作用,集中學校的人力物力,形成體育課程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完善機制。要從學校層面強化協同育人的理念,發揮協同育人機制的有力支持和條件保障,給予經費支持,提供激勵措施等,充分調動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動地去挖掘體育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全面實施“三全育人”,讓思政教育融入體育教學的全過程,更好的發揮體育課立德樹人的功效。
3 結語
體育課程育人是高校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類高校開展“體育課程思政”符合教育發展規律,順應時代的發展,是實施立德樹人的重要環節,也是藝術類高校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型人才的重要途徑。藝術類高校開展“體育課程思政”過程中,要充分結合藝術生的個性特點,將體育課程作為載體,充分挖掘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融合進體育課程中,最終達到體育課程良好的育人效果,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徐正旭,龔正偉。體育何以讓“立德樹人”成為可能[J].體育學刊,2019,26(7):8-15.
[2]馬妍.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模式分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11):85.
作者簡介:張春艷(1981.10-),女,江蘇連云港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南京傳媒學院 2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