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慧
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物質文明不斷進步,同時也對精神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作為培育人的重要社會場所,不僅要求交給學生知識更要引導學生修養德性,成為社會服務型人才。以此推進精神文明的不斷進步。
中職學校作為教育系統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當進國家開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各行各業的發展幾乎都需要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因此,職教不僅要求能夠培育出具有豐富技能的人才,還需要這些人才具有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品格。進而作為中職學生最直接的教育者,科任教師也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科任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一、以身作則、身正為范,潛移默化促進學生身心健成
長。與學生接觸最多的除了家長,就是學校的老師。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學生關注,且對學生產生思言行為一定的影響。其中榜樣示范作用最不可忽視。中職學生傾向于教師的行為。比如:若該教師是一位品格高尚的老師,并且深受學生們的擁戴,那么學生們的行為也會漸漸與之相似。教師應該做好帶頭作用,時刻以高標準要求自己,規范自身行為,以自身行為潛移默化影響學生,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
二、用愛澆灌,以心換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是一種很純潔高尚的情感,其在教育中尤為重要。中職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塑性期,缺乏必要的辨識能力,且自我約束能力和調整反思能力,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如果每位科任教師都能用心滋潤孩子成長,或者換句話說將之視為己出,那么將會給中職孩子們帶來無窮的力量。用心呵護、尊重學生是我多年來最得心應手的教學心得。當然,在適當的時候老師為了保持威嚴,也可以適度嚴格或適當懲戒學生,但絕對不可以傷害學生的身體和心靈。總之,教育的最高境界即為感化,感化始于愛,出于心,而德源于心,因此每位科任教師(也包括班主任)在教育學生時都應將愛貫穿始終。
三、結合學科專業知識特點,創設情境,做學生的引路
人。任課教師雖然不能像班主任一樣開展德育工作,但可以結合學科專業知識特點,創設模擬情景劇,間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比如,就英語學科而言,教師可根據 教學內容結合專業特點,模擬一則酒店接待的對話,讓學生身臨其境去練習。以此來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精神和奉獻精神。
總之,就德育而言,每位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部分伯仲,均不可忽視。作為任課教師對己應以身作則,嚴以待之;對學生應用愛澆灌,寬以待之,循序善誘,做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助其養成良好的品德,做社會有用之人。
參考文獻:
1.胡靜: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現狀及應對策略探究。中國教師、2020年第21期
2.李琦:淺談德育在中職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滲透研究。中國教師、2020年第21期
(四川省檔案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