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小文 雷軍程
摘 要:基于高校對專業人才的培養,在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中,需要合理運用混合教學模式。其中,互聯網結合教育創新的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環境。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讓教師的課程教學變得多元化,不僅可以利用線上課程進行教育,還能夠利用線下課堂教學,以此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熟悉的掌握程序設計的各個知識要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文章主要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探討,旨在解決當前互聯網+教育環境下的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遇到的部分問題,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程序設計;課程應用;研究
0 引言
在互聯網結合教育的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在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結合高校學生的特點與課程教學特色進行綜合能力的培養。同樣,混合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借助混合教學模式來改善教學現狀,提升高校程序類設計專業的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促進程序類專業學生的健康發展。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能夠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保證學生全面的發展。
1 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
混合教學模式借助微課與網課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能夠合理運用其在教育教學上充足的時間與自由來幫助學生進行能力的培養,針對程序設計類課程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知識的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不僅能夠優化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還能夠改善學生的應用實踐,通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從而改善現有的課堂教學困境。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的應,不僅能夠優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還能夠幫助教師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為專業學生高素質高能力建設保駕護航。
2 程序設計類教學重點
高校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的重點在于:(1)自主性。在高校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學生自主性的培養,能夠有效地改善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困境。由于程序類設計課程不僅需要學生熟悉知識點,也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操作能力與指數學習能力,因此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需要滿足高校程序設計類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從而實現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1]。(2)實踐能力。高校程序設計類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學生對于程序設計的操作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專業發展,也能夠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3)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教學是高質量人才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對學生道德素養和程序設計素養進行教學培養,有助于培養高素質、高專業實踐型綜合人才,為高校編程類專業的發展保駕護航[2]。
3 混合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
3.1 合理運用混合教學模式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到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需要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模式。例如在程序設計類專業知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情境化教學模式或者多媒體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知識。混合教學模式的運用,需要教師能夠構建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陣地,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的合理組合,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課程設計類課程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上,需要教師合理運用微課與網課的教學模式,通過互聯網結合課程教學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需要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通過教師對于學生情感的引導,來有效的消除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樣,靈活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也需要教師適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以此培養學生綜合能力[3]。
3.2 重視學生自我監管能力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到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自我監管能力。用元認知教學模式,通過加強學生對自身的行為的監控,及時調整思路和改變自主學習方法,解決學生學習的問題。在提升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當中,教師主要發揮協助作用,如詢問學生的自學進展,及時了解學生的自學中存在的困難,改進學生的自學目標和計劃。例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檔案,通過學習的進度的認真記錄,有效執行學生的學習計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同樣,學生的自我監管能力反映著學生認知水平的高低,通過對學習過程中的監控,將學生的學習計劃與實際相機和對照,進而及時地調整學習的方法與策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的體驗,有助于學生在程序設計課程學習當中養成良性循環。
3.3 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在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中,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教師完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教學中混合教學模式的運用,針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改善,有助于混合教學模式更好地運用。因此完善課程評價體系、需要在課程評價中,對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情況進行全面分析,通過研究評價體系反饋的相關信息,有助于混合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能力、編程經驗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進行高效培養。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運用中,完善課程評價體系,需要根據相關教學模式的開展質量綜合考評,通過對學生能力的改變進行全面評價,有助于后期課程教學模式針對性能力培養。同樣,完善課程評級體系,針對學生在混合教學模式下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全面考評,從而為程序設計類專業學生的發展提供決策[5]。
3.4 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混合教學模式在程序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需要高校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教師隊伍大數據人才的能力培養,通過加強教師隊伍的數據能力與水平,能夠有效地為大數據技術應用提供保障,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教師混合教學的交流與創新,有助于在程序設計類課堂中,能夠借助混合教學來加強學生專業能力,為高校程序設計類專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6]。
4 結語
由此可見,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改革,需要合理運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的成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混合教學模式在“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激發專業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將被動學習轉換到自主學習,需要重視混合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同樣混合教學模式通過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推動學生編程設計自主學習的實現,為提高我國程序設計類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段華瓊.全翻轉教學模式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5):219.
[2]呂娜,張琎,張芊茜,等.混合教學模式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9(5):115-118,123.
[3]任翠池,陳慶惠,李漢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J].電子世界,2019(2):55,57.
[4]劉立云,王永花,田娟.“互聯網+”時代下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以超星學習通在《C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21):27-30.
[5]伊力夏提.“興趣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高職程序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J].電腦與電信,2016(8):24-25,36.
[6]趙慶聰.基于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的應用—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3):70-74.
(編輯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