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德紅 戴超男 仲雪涵


[摘 要] 強國崛起需要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培養需要一流教育,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需求迫切需要工業設計教育改革創新。介紹了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和新時代工業設計教育理念變革,在此基礎上,探索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改革: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課程教學實施設計和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的課程評價設計,為設計創新人才培養提供一種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
[關鍵詞] 成果導向教育;工業設計;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 2016年度安徽省教育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創意產業發展背景下工業設計新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研究”(2016jyxm0141)
[作者簡介] 莊德紅(1979—),女,遼寧丹東人,機械工程碩士,安徽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31-0056-04? ? [收稿日期] 2021-03-21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挑戰,為順應“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需求,需推動中國新時期工業設計領域人才培養模式變革。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復旦大學召開了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研討會。同年4月8日,教育部又在天津大學召開新工科建設研討會,60余所高校共商新工科建設的愿景與行動。6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新工科研究與實踐專家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會議,全面啟動、系統部署新工科建設,審議通過《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指南》,提出新工科建設指導意見。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開拓了工程教育改革新路徑。面對新時期、新機遇,成果導向教育作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三大理念之一,已成為教育的主流方向,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融入工業設計專業教育中,為培養造就多樣化、創新型卓越設計人才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路。
一、成果導向教育理念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最早是由美國學者Spady在1981年提出的[1]。其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確方向,以質量保證和持續改進為基本指導思想和出發點,包括能力導向、目標導向、需求導向,突出學生為中心,打破教師“唱獨角戲”的傳統固有教育模式,教學活動過程的關鍵在于老師想要學生掌握什么,以及學生自身想要學到什么,而不是老師怎么教、教什么[2]。其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目標是學生通過教育過程最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3]。以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個性發展為前提,將教學模式分為三層:預期學習成果與教學活動、教學活動過程、成果評估。成果導向教學理念以多角度、多元化的教學與評價機制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的結果不是為了獲取分數,而是獲取真正的能力和素質。該理念的融入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從而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二、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問題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工業設計教育界就主張要培養創新型人才,要關注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創新意識。工業設計在我國起步較晚,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力的強大,人們對生活質量需求的提高,促成了工業設計人才需求量的增長。在招生規模逐年擴大的同時,對師資力量、教學方法、教學產出等要求也越來越高。但面對新時期新形勢,工業設計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課堂的主體認識不明確
在教學中依然存在“老師教,學生學”的現象。教師依然是課堂的主體,在三寸講臺上自唱“獨角戲”,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聽玩玩,“低頭族”現象泛濫。
(二)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學生的學習方式不靈活,很多時候仍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不夠,自主利用信息化學習能力較弱。
(三)課程評價尚需改革
課程成果考核方式較為單一,通常以試題、研究報告的形式作為課程考核結果,仍停留在“一紙定乾坤”的教學評價形式上,而學生的個性化也無法施展,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得不到體現。
三、新時代工業設計教育理念變革
成果導向教育是以質量保證和持續改進為基本指導思想和出發點,圍繞“學生應該得到什么學習成果、為什么要讓學生得到這些學習成果、如何幫助學生得到這些學習成果、學生是否得到了這些學習成果、如果未得到怎么辦”五個問題展開,凸顯“以生為本”,重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緊抓核心要素,培養創新型、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工業設計培養目標,構建課程體系,規劃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突顯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基礎,強化實踐,重視個性化人才培養;同時,圍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重要核心指標,建構課程評價體系,以公平、合理的方式檢驗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和課程育人達成度(見圖1)。
面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規律和特點,工業設計教育理念彰顯巨大變革。
(一)教學設計凸顯反向設計
反向設計的初衷是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根據具體目標設計評價方法,再根據具體目標和評價方法設計學法,最后依據目標、評價、學法來設計教法[4]。該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讓學生不再局限于課本知識、教師思維,自己探究,大膽創新,增強了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教學實施突顯學生為中心
教學實施相關活動要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思想,要讓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將學生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利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如線上、線下及混合式教學等,系統、科學設計課程內容,積極引導學生自我管理、主動學習,激發創新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