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雪
摘 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之一,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語言能力拓展、母語能力提升有頗多助益。閱讀是小學生知識輸入的過程,是提升自身內在文化、積累文化知識的有效途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對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能力;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落實,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設計出多元化、多樣性的閱讀教學方案,使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對語文知識產生強烈的認知欲望,進而全面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能力。教師要幫助學生攻克閱讀學習的重難點,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綜合技能,要著重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動力,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整體技能。
一、創設適宜的閱讀情境,激發語文閱讀興趣
教師要設計出詳細的教學方案,制定出多元化的教學內容,使小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創新學科思維,培養學習興趣,掌握閱讀技能,進而全面增強小學生的語文學科閱讀核心素養。教師通過創設適宜的閱讀情境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準確掌握閱讀學習方法和技巧,把握閱讀文本的情感脈絡,進而增強自身的閱讀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找春天》時,首先,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春天的圖片,吸引小學生的視覺感官;再結合聲音素材,讓小學生的聽覺被激活。然后,教師運用與《找春天》內容相符的故事進行教學導入,讓小學生的閱讀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融入語文課文閱讀活動中,使小學生在濃厚的課堂閱讀氛圍中感受語文閱讀的樂趣和魅力,充分踐行“在樂中讀、在讀中悟”,進而幫助學生充分掌握文本中的情感脈絡、敘事手法、結構立意等,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二、講授閱讀學習方法,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是幫助小學生掌握語文閱讀技能,培養閱讀思維,讓學生建立多樣、創新的自主閱讀思維,進而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為今后開展深層次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打下堅實基礎。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讀思結合”的意識,讓學生養成一邊閱讀一邊標注的習慣,在勾畫、圈點的過程中,促使學生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深入思考,進而及時解決閱讀問題。比如,在閱讀部編版語文課文《觀潮》時,教師要求學生把文章中描寫“潮水”的詞語、語句標注出來,如天下奇觀、橫臥、水天相接等詞語,透過這些詞語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到大潮來前、來時、來后的勝景,進而培養學生抓住重點、善于總結的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整體水平。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熟練使用工具書的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重難點問題時,可以及時解答,并且可以進行有效的積累學習。比如,在學習部編版小學四年級下冊《囊螢夜讀》時,對于本文的生字“恭、勤、囊、螢”等,教師要借助字典,查閱其正確讀音,掌握其書寫筆順,并且通過工具書掌握“盛、數”這兩個多音字,進而為開展順暢閱讀做好準備。
三、側重“三動”合一教學,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閱讀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開啟高效閱讀教學的第一步,教師要從多方面,即動口、動手、動腦三個方面,有效鍛煉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使學生的自主認知意識得到有效提升,全面增強學生的閱讀核心競爭力。首先,培養學生動口能力,就需要引導學生在日常交際中充分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通過“說”這一過程,培養語文閱讀語感意識,增強學生的語言功底,促使學生在“動口”的過程中培養精讀、細讀技能,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其次,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在多元化的語文閱讀教學環境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增強閱讀學習的動力,并且結合具體的閱讀內容進行動手能力培養。比如,在閱讀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白鷺》時,由于“白鷺”這種鳥類距離小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僅僅依靠課文中的插圖不能讓小學生真正了解白露,因此,教師要鼓勵小學生收集網絡圖片、查閱文獻等,搜集白鷺的介紹資料,進而促使小學生鍛煉動手能力,豐富閱讀技能。最后,培養學生動腦能力。教師要結合文本內容,促使學生動腦思考,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都要幫助學生建立動腦意識,讓閱讀不再是機械式、灌輸式,動腦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答疑解惑,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綜合能力。
總而言之,閱讀是語文學科的中心環節,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自身要具備良好的專業教學素養,培養小學生高超的語文閱讀能力,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水平,使小學生在教師有效引導和幫助下充分感受語文閱讀學習的作用和價值,進而形成自主閱讀學習意識,將閱讀學習作為終身發展的技能,全面增強小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張雪麗.小學語文課程閱讀教學與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J].學周刊,2016(9):83-84.
[2]趙淺語.試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5(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