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芳
摘 要: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如何有效進行高中英語說明文閱讀是當前英語閱讀教學中的熱點話題。和議論文、記敘文不同,說明文的事理更抽象,對學生也更具難度。因此,教師在正確指導學生后,要讓學生分析、理解文本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意圖,以此來深度解讀、分析文本,把握文本。
關鍵詞:高中英語;說明文閱讀;有效方式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可以說明和闡釋客觀事物和抽象事理。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說明文閱讀一直是難點。因而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可以有效地進行說明文閱讀,教師需遵從四個步驟指導學生。具體來說,教師要讓學生在閱讀之初,對文章周邊相關信息進行了解,在快速閱讀中,通過對閱讀方向的把握,對語言特點進行分析。而后在事物特征的把握中,通過對作者寫作意圖的評估,對文本中的核心信息進行提取[1]。
一、初讀周邊相關,預測主要內(nèi)容
語篇討論的核心議題就是主題,主題通常滲透在語篇的全部內(nèi)容中,其可以對作者寫作的主要意圖、文章中所反映的客觀事物的基本認識和態(tài)度等進行體現(xiàn)。而高中英語說明文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以主題展開的。因此,在科學性較高的閱讀文本中,教師要以文章的主題為核心,初讀標題、配圖和設題等。通過對設題題干的分析和中文提示詞的了解,來初步預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以人教版必修四的“Language”教學為例,在本單元中,有一課為“Body Language”,在此課中,文章大標題為Body Language,副標題為Body Language speaks for itself,同時配了兩個表示肢體動作的圖片。通過這些信息,學生可以輕而易舉得出文章的主題就是肢體語言,其中既有表達Body Language speaks for itself的觀點,又有對一些肢體動作的含義進行介紹。作為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提出“以周邊信息為依據(jù),合理地預測、分析文本內(nèi)容”的教學要求。并在適當時候,讓學生在閱讀驗證和訓練后,結(jié)合設題,挖掘文本信息。以此深度解讀文本,掌握文本,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二、評估寫作意圖,把握閱讀方向
任何閱讀文本,都有明確的寫作意圖,或是作者分享經(jīng)歷,或是展示不同觀點,或是介紹有趣的事物。而課本中說明文的閱讀文本,則需要學生以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編寫者的選編意圖為著手點,一邊閱讀一邊思考。在說明文的閱讀中,學生需要思考文章作者的意圖,需要了解為什么教材編寫者要將此篇文章放在單元第一課,需要掌握命題者設題的意圖。同時,由于說明文這一體裁往往就是為了說清楚某個事物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因而教師在教學時要以文本作者的意圖為基礎,考查學生的思維層次,讓學生在提取整合信息要點后,歸納、評價、推理、判斷知識信息。
還以“Body Language”這一篇說明文為例。若是從教材選編的角度來看,本課是十九單元主題Language的第三課[2]。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單元主題為切入點思考,對編者的意圖進行推測,以此掌握Language的類別包括Body Language這一信息。從文本作者的寫作意圖來看,教師需要以第一步的周邊信息為結(jié)合點,以說明文的特點為支撐點,通過閱讀不斷驗證、推測出文章的主要目的,了解文章中Body Language的概念、重要性和應用方式等。這樣方能讓學生在明確的閱讀方向中掌握文本知識。
三、分析語言特點,高效快速閱讀
事實上,要想把握文章內(nèi)容,需深層次地解讀句子和篇章,更要研究文本材料中的詞匯、語法、句法和修辭等。說明文一般都是采用科學嚴謹?shù)恼Z言,客觀地闡述事物,其中不會有太多情緒化的語言。從詞匯方面來說,會應用嚴謹?shù)拇朕o來準確表達和描述所說明的事物,其中包含較多不太口語化的詞和專業(yè)術語。以語法、句法方面來看,通常會應用較為復雜、不夠口語化的句子結(jié)構(gòu),雖然這樣可以科學性地闡述事物,但也加大了理解難度。而修辭方面,則會應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描寫事物[3]。在“Body Language”這篇說明文中,就有不少的專有詞匯和比較復雜的句子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因而教師可以在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后,從詞匯、句子、篇章等不同層面,訓練學生的說明文閱讀能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jù)具體情況,應用猜測或省略的方式來學習生詞;可以利用抓句子主謂的方式,強化學生對句子主要意思的理解;可以組織學生在對文章的邏輯詞給予重點關注后,以此掌握主要信息,理解段落句間篇章。讓學生通過對邏輯詞和重點句的理解,來掌握段落之間的邏輯。從而在篇章結(jié)構(gòu)邏輯的了解中,整體提高對說明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英語說明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初次閱讀中對周邊信息進行理解;在對說明文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預測后,通過對語言特點的分析、對事物特征的把握等,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評估,解讀說明文的詞匯、語法、句型和篇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時,訓練閱讀技能。
參考文獻:
[1]熊學鋒.高中英語閱讀之說明文解題策略[J].數(shù)碼設計(上),2020,9(5):170-171.
[2]李青青.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英語說明文閱讀課實踐[J]. 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32(3):139-142.
[3]唐樂麗.例談基于文體理解的高三英語說明文閱讀教學[J].基礎教育參考,2019(1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