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璐
摘要:重智育輕體育美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相對缺乏是當前許多小學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育體系意見明確提出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建議,引導小學學科教學實現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使得小學生能夠在社會實踐的大課堂中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實現“德能同行”。本文將基于小學四年級數學學科教學中素質教育問題提出優化策略。
關鍵詞:五育并舉;德育;小學數學;素質教育
1 引言
德、智、體、勞、美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素質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將素質教育融入到小學數學中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而促進學生轉變學習觀念以及明確自身主體地位奠定良好基礎。在當前小學數學教育教材中具有許多史料價值的內容,因此就需要深入發掘其中蘊含的思想價值,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數學中的思想道德品質。以下將對小學數學中開展五育并舉的方法進行分析:
2 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方法
2.1 優化教材愛國素質培養,樹立數學素質觀
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基于數學學科特點的研究,促使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數學內涵教育過程中,進而使其能夠在創新思維的指引下成為一個創造性人才。數學教師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使學生能夠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觀念,進而更好地深化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與文學之間是具有直接關系的,在德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可以通過歷史典故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高度的道德榮辱感,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將關于數學公式自強不息的歷史典故融入到數學課堂中,由此達到德育理念滲透的目標。透過數學科普知識背后的歷史故事,使道德教育理念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素質的提升。比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教學中《一個故事引發的數學家》陳景潤,數學教師可以將陳景潤在抗戰時期為報答自己的母校而留在中學教書的故事講述給學生,進而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陳景潤的愛國情懷,同時也能夠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民族認同感。這樣,才能有效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小學數學教育中。同時還需要將數學祖沖之的故事引入到數學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能夠充分認知到不同時期數學家對探索數學原理的熱情與艱辛歷程,進而培養其不斷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為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奠定良好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促使學生能夠在了解數學基礎知識的情況下深化對數學內在聯系的感知,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數學學科中的價值內涵。數學教學中的思想教育需要充分找到知識與愛國教育之間的契合點,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熱愛社會主義制度、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道德品質。
2.2 促進思維品質生成,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數學研究真實的數量關系和邏輯上可能的結構關系,它們是由具有特定意義的符號語言、數學概念術語和數學表達模式構成的。在數學學科教學中,要運用數學思維、數形結合思維、概率論與統計學思維以及必要的哲學思維,對實際問題情境進行數學組織,把不熟悉的數學問題轉化成已知或已能解決的問題。因此,進行相應的數學教學,必須通過學生的思維加工和認知結構的同化,才能正確地掌握和運用那些經過思考的數學材料,才能恰當地體會運用這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因此,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思維習慣的教學,思維習慣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數學教學的成敗。例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一課時,教師可引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超市購物中的價格都是“10.8”“36.5”“9.9”這樣的數字,讓學生觀察這些數字中都具有“.”的符號,并且引導學生理解這個“.”實際上就是元和角的分界線,而后引入故事:烏魯木齊在銷售塑料袋方面具有良好的口碑,但該公司將“烏魯木齊”打印為了“鳥魯木齊”,正由于“鳥”和“烏”字多了一個點,導致許多消費者認為該公司所賣的產品是仿制品,進而使得公司的銷量持續下降,甚至面臨倒閉的風險。由此可以引導學生滲透“科學嚴謹”的德育理念,當小數中缺乏一個這樣的符號“.”,將會使得數目發生變化,因此需要要求小學生在計算小數加減法的過程中需要認真仔細,以此更好地確保計算的精準性。
2.3 加強建模訓練,培養數學模型能力
模型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在設置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借助數學模型對已知條件進行分析,由此使得數學能夠在模型構建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為解決數學問題奠定良好基礎,而利用數學模型對數學中復雜的關系進行梳理,也將提升學生利用模型數學思想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例如在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據的表示和分析》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眾多的數據整合起來,而后利用圖表展現出來,由此更好地提升數據呈現的直觀性。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注重個人衛生以及整潔的行為品質,以此更好地向同學展現更加落落大方的形象。教育的最終目的實際上就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將模型數學思想融入到數據的整合過程中需要學生發揮強大的分類、優化能力,針對每一個數據做好相應的繪制工作,進而使得數據信息能夠得到直觀的展現,同時在完成圖表之后還需要做好認真檢查的工作,以此確保每一個數據都能夠完整地呈現在圖表中。
2.4 挖掘美育素材,陶冶思想道德情操
數學的美主要體現在簡約性以及對稱性上,因此在數學教育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積極發現生活中的美學,教師也需要將數學教育中的美育素材融入到課程講授中,進而為陶冶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學習《線與角》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將剪刀、醫院的紅十字標志等圖畫呈現于學生面前,讓他們感受到線與線之間相交的和諧美和結構美;而在學習軸對稱和中心對稱的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把一些古典建筑的圖畫帶到學生面前,比如中山陵、觀星臺等等,讓學生在自然中感受到數學的美;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平移和平行現象進行敘述,其中可以引導學生用鉛筆進行擺放、用紙進行對折以及展示生活中常見的火車軌道等,進而使得數學中的美學得到凸顯,為提升德育的效果奠定良好基礎。在“線與角”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充分意識到平行與相交的德育理念,當線與線相交的過程中將能夠形成一個更加穩定的結構,而平行實際上能夠更好地向遠方延伸,進而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良好的道德品質。
2.5 明確學生主體性,促進思維能力形成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能力,就需要創設一定的情景以及圖像進行數學知識點的內化,進而為其培養思維能力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北大師版四年級上冊《乘法》內容教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想讓學生對算式的特點進行觀察,讓其能夠在自主思考中想一想怎么算比較簡便,應用了什么性質和定律,由此更好地促使學生加深對數學性質以及定律的認知,進而為后續解答運算問題提供保障。而在小學生觀察以及思考解題過程的期間,實際上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需積極培養學生獨立思考以及不怕困難的思想方法和品質,進而使得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得到優化提升。
2.6 內化理念,落到實處
教師的“教”應該真心實意地為學生的“會學”“樂學”服務。教師以熱情的鼓勵、積極的引導、耐心地期待、客觀的評價,把學生推向自主學習的舞臺,讓學生在感受、猜測、思考、操作、交流與反思中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完善人格和認知結構。教師在課堂中很好地發揮了領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的作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中,發揮了主體作用,真正成為了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
例如在小學數學《可能性》的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結合需要,采取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初期進行猜測和選擇;讓學生帶著期待的心情,共同參與活動得出結論,決定是否調整自己的選擇;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自由取數字和分A、B兩組哪組和出現的可能性大,2——12哪些數字和出現的可能性大;讓學生應用和出現可能性的大小的相關知識,去理解、分析游戲活動方案,再到自行設計活動方案,用數學的眼光去尋找與新知識有關的內容,把課堂學習內容向課后延伸。總之,教學形式多樣化,極大豐富和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不斷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欲望。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就需要將素質教育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由此更好地確保將數學教材中的價值內涵凸顯出來,進而為深化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奠定良好基礎。“五育并舉”是優化學生全面素質能力的重要理念指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知識文化,同時還需要促使其將理念知識與生活實踐充分融合起來,進而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胡建山.德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21(4):89-90.
[2]夏勇.基于學科德育的小學數學教學分析[J].吉林教育,2020(28):76-77.
[3]張恒山.德育融合,立德樹人——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路徑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7):71-72.
天津華夏未來中新生態城小學 30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