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園園
摘要:中等職業(yè)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一批技術應用型人才,而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范疇之一,教學需要從單純傳授理論知識走出,關注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育,同時能夠使其在音樂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引導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這就要求中等職業(yè)院校學生的音樂教育要在美育的基礎上進行。本文擬從音樂學科在當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著手,充分結合審美教育重要性,討論適用于中職音樂教學實踐中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中職音樂;審美教育;教學方法
音樂作為人類歷史文明的重要載體和審美情感表達的重要藝術形式,蘊含了人類古老、深遠的感情。能夠陶染心靈,獲得愉悅體驗,同時也是溝通情感、培養(yǎng)審美的重要途徑。音樂教育的核心宗旨是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是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關注的焦點。
一、審美培育的重要性
音樂呈現(xiàn)的本質是情感的敘述,從創(chuàng)作到欣賞,都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和延續(xù)。同時,藝術反映著世界,藝術的教育亦是對學生人文情懷的培育,使得學生能夠從人文角度出發(fā),塑造多元而豐富的審美觀念,同時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導向。在音樂本身的鑒賞同時,也了解了作品背后的文化、歷史背景,從而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從音樂“以美育人”教化功能的本質出發(fā),收獲和認識音樂在生命中的情感力量。不僅能夠獲得良好的情緒體驗,同時能夠豐富學生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培養(yǎng)高尚的人文情懷,建立更完善的人格,提升自身核心素養(yǎng)。
二、音樂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1.改進教學設計,提高美育有效性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仍存在一些弊端。由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導致學生對文化課過分側重,忽略了藝術教育對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部分教師在上課時,僅作簡單的教學設計,例如通過視頻、音頻欣賞名曲等,未重視對整體作品文化脈絡的整體介紹,從而降低了審美教育的有效性。
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這就要求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學科教育的教化功能和學生美感體驗的培養(yǎng)為重點,充分提升其審美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為旨意來展開,授課形式也需要開始向引導式、探究式教學模式轉變。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對音樂實踐的體驗與感悟,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靈活而富有實效的教學方法,例如選取不同國家、地區(qū)的音樂作品并進行對比、欣賞,分析其曲風差異,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按照小組進行分享,推動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積極互動、合作、交流,從而提升課堂互動,同時增強審美教育的有效性。
2.重視人文教化,提升核心素養(yǎng)
音樂課堂教學,同時也不應局限于作品本身的鑒賞,需要重視審美教育的人文教化功能。藝術反映著世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離不開對學生人文情懷的培育,以及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導向的形成。首先教師需要對不同時期作品的歷史文化背景有著深刻的理解,之后需要為學生積極地進行知識拓展,使其對人文藝術發(fā)展的歷史脈絡有著清晰的認識。
此外,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從不同人文角度對音樂作品等進行多層面、多維度的考察,拓寬其從不同人文語境欣賞藝術的視野,從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積淀和核心素質的提升。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在課堂上,應當鼓勵學生從人文關懷的視角出發(fā),感悟理解音樂的藝術,認識音樂在生命中的情感力量。豐富學生對自我、對世界的認知及其探索的欲望,從而培養(yǎng)高尚的人文情懷,建立更完善的人格,提升自身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
3.鼓勵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審美能力
在審美教育中,幫助學生樹立多元、個性的審美觀念是極為重要的。在時代不斷發(fā)展、音樂藝術形式也不斷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傾向也會隨之改變。因而,審美能力的養(yǎng)成并不是單一的、模式化的,而是要引導學生主動發(fā)散思維,以獲得新穎的情感體驗。在個性化的發(fā)展中,使其潛移默化地提自身的審美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中職學生年齡特點,注重鼓勵學生審美視角的豐富化,為其創(chuàng)造多元化發(fā)展的審美教育的環(huán)境。例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選擇自己喜愛的流行音樂進行分享,感受不同曲風的樂曲之間帶給人的不同情緒體驗,或是鼓勵會樂器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名曲演奏,讓學生感受音符的強弱、速度的變化等帶來的“美”的感受。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fā)展中審美趨勢的變化。讓學生在課堂交流和分享中,養(yǎng)成批判性的審美思維,增強其審美素養(yǎng)和能力。
結語:
在教育事業(yè)的現(xiàn)代化進程中,音樂教育越來越重視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需要時刻關注審美趨勢的嬗變,根據(jù)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幫助其樹立多元化和豐富性的審美觀念。主要通過改進教學設計,活躍課堂氛圍,以增強音樂的教化功能和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為目標,提高美育的有效性。其次應當注重音樂的人文教化功能,以增強其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導向,培養(yǎng)正確的審美態(tài)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教學質量,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田丹,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學方法分析[J].職業(yè),2015(30).
[2]郭媛,中職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學方法分析[J].通俗歌曲,2016(02).
湖南省武岡市職業(yè)中專學校 4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