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淮靖
摘要: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不斷實施的基礎上,加強幼兒教育具有深遠意義。課程游戲化是幼兒教育的主要方式,幼兒思維活躍,更喜歡愉快靈活的教學模式。課程游戲化倡導的是游戲精神,幫助幼兒建立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環境。
關鍵詞:幼兒教育;課程實施;課程游戲化;游戲精神
游戲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幼兒教育之父弗羅貝爾強調游戲的價值,大力倡導教師和家長重視兒童游戲。充分發揮兒童愛游戲的天性,讓其在游戲過程中獲得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能充分體現課程游戲化的價值。
一、游戲精神
幼兒教育的本質是根據幼兒的天性來培養幼兒,不同年齡的幼兒表現出不同的玩耍行為。游戲精神是幼兒教育成功的法寶。對于低齡兒童來說,他們的游戲沒有外部干擾。怎么玩,玩什么,和誰玩,都是自己決定。如果從這些方面強制要求,這是教學活動就不是游戲,游戲是幼兒不斷自我挑戰的過程。此外,游戲的主要體驗是喜悅、自豪、滿足、放松等積極情緒。即使在游戲中,面對挑戰也會有暫時的緊張,失敗也會有瞬間的沮喪。然而,游戲成功后,幼兒會獲得持久的積極情緒,具有游戲精神的游戲是“真正的游戲”[1]。這樣幼兒的游戲權就可以還給幼兒了。
二、幼兒課程游戲化的開展價值
(一)鍛煉幼兒的身體素質,促進幼兒生長發育
身體強壯的幼兒更喜歡游戲。在游戲中,各種動作和練習,可以促進身體生長發育,促進肌肉骨骼的生長和身體的柔韌性。一些激烈動作,如跑、跳、投擲等,有利于幼兒的運動技能和身體平衡的培養。而一些精細安靜的游戲,如拼圖、畫畫、剪紙等,能促進幼兒感官和小肌肉的發育。
(二)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幫助幼兒認識事物
在課程游戲化中,通過感官刺激激發兒童學習和探索的興趣,使其在刺激中學會觀察和思考。在玩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多種問題。只有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游戲才能進行下去。游戲可以擴大和加深兒童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可以促進語言、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促進幼兒的社會化發展,鍛煉幼兒社交能力
游戲為兒童提供交流的機會。幼兒們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于從自己的角度思考。這會形成自私的情緒。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等可以讓幼兒學會理解他人、發展社會技能、促進社會角色研究。社會上的一些行為倫理也需要幼兒學會遵守。例如,當我們穿過馬路時,需要看交通燈和斑馬交叉口。在游戲中,幼兒們可以在愉快的氣氛中練習和記憶規則,這有助于幼兒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豐富游戲情感,促進幼兒生成積極情緒
游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快樂的過程,可以幫助他們消除負面情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幼兒們可以保持良好的情緒,滿足情感需求,培養語言交流能力,在游戲中的分工合作能力,幫助幼兒形成互助的良好性格,鍛煉他們的社會交往能力。而且在游戲中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可以讓幼兒獲得自信和成就感,以后的游戲中,幼兒也能展現出很強的自主性[2]。
三、幼兒課程游戲化的開展策略
(一)“因地制宜”,做好游戲情境的設計
教師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游戲情境,讓他們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參與活動,激發主動探究的興趣。例如,教授道路安全知識時,教師通常采用的是兒歌的方式誦讀記憶,事實上我們可以把一些行為準則轉變為小游戲的方式,讓幼兒明白道路安全知識的具體內容,再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幼兒更直觀明了遵守交通安全準則的重要性,能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教師需要考慮到不同游戲類型的特點,盡可能拓寬活動的范圍,當下幼兒游戲集中在室內課上開展,教師也可以拓寬到戶外和幼兒園周邊,讓幼兒感受到不同的教學情境。例如,春天的時候,組織幼兒開展“小草發芽啦”的游戲,觀察小花小草,畫出來它們的形態,培養幼兒的熱愛自然的意識[3]。
(二)“因人制宜”,尊重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
幼兒園的幼兒整體上在3~6歲之間,年齡比較小而對事物的好奇心比較強,各個方面都在發展之中,學習需求大,但是對知識的學習和吸收是由外到內,由淺入深的。教師需要認識到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程度,對活動模式的設置要符合兒童的認知和身心發展規律。需要培養他們的社會化能力、遇到問題時堅強的意志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教師可以通過合理設置游戲情節來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讓其積極參與。這樣會確立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在快樂的氛圍中積極學習,既保證了活動的效率,又使幼兒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發展。比如為了提高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老師可以玩秋千的游戲。在課程游戲化過程中,教師選擇安全系數高的環境,讓幼兒通過秋千的游戲克服對高度和速度的恐懼,讓幼兒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地面對困難,逐漸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更加勇敢和獨立。課程游戲化的教學內容不僅僅局限于一種教學過程或教學形式,更多地運用了童的主動思維,從而進行教材的多元化設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定期準備多樣化材料,以確保活動的趣味性[4]。
(三)“因時制宜”,打造符合時代特點的游戲內容
教師需要做好教學優化,讓課程游戲化和幼兒活動結合起來,利用幼兒經歷的不同階段的事情,幫助幼兒認識并解決問題。教師需要多設計一些有時間節點的游戲,可以根據節日進行教學規劃,例如,在母親節的時候,設計“小蝌蚪找媽媽”類的戶外游戲,在開學日,可以設計“找朋友”的小游戲,幼兒在不同階段需要引導的教育內容不同,要找到最適合幼兒的教學方法。我們還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大班可以開展一日自主游戲活動,教師在一旁監督指導,但是小班參與游戲時,還需要保障其不發生意外。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優化課程游戲化模式,突出游戲精神,讓游戲生動有趣且符合幼兒認知發展規律。課程游戲化具有靈活多變的教學特點,優化課程游戲化的發展模式,能促進幼兒園教育的質量發展。然而,我們經常發現幼兒園教育的效率不高,因此需要挖掘游戲精神,提高課程游戲化的效率,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慕瓊.如何在幼兒園教學中有效開展游戲教學[J].求知導刊,2021(22):14-15.
[2]喬秀峰.游戲教學在幼兒學前教育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1(33):163-164.
[3]陳慧婷.重視幼兒園一日活動游戲化,讓幼兒快樂成才[J].求知導刊,2021(09):43-44.
[4]姜姝婧.放手,讓游戲更快樂——幼兒園自主游戲的改造實踐[J].幸福家庭,2021(04):62.
江蘇省淮安市城東中心幼兒園 2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