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丹丹
摘要: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對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都做出了要求。 我們必須重視學生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升,本文從讀寫結合方式在小學階段的運用狀況以及應用策略進行分析研究,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現狀;策略
引言: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是閱讀和寫作這兩部分, 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是提升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及核心,閱讀和寫作這兩部分能力的提升,對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對語文教材進行細致的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作者所思所想,理解文章內容掌握知識點,還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寫作能力。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將寫作和閱讀訓練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拼音技巧理解吸收知識點,還能夠幫助學生豐富語言表達。 閱讀和寫作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二者之間既密不可分,又存在顯著差異。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將寫作與閱讀相結合,不僅能夠提升寫作能力,還可以提升閱讀水平。這是因為閱讀和寫作二者之間是密不可分又相輔相成的關系。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其寫作水平,寫作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基礎的教學方式就是通過文章閱讀,在閱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掌握文章的脈絡,進而分析文章技巧和以及其寫作特點。在語文教學中,能夠體現讀寫結合的方式有很多,舉 其中一點說明。在課文講解的過程中會對文章內容進行層次劃分,并啟發大家說出段落大意,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教師也會要求學生先羅列提綱,再進行寫作,以保證文章的連續性和邏輯性。
二、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應用現狀
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且常用的教學方法,利用閱讀和寫作相互促進的作用,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但是在現實的語文課堂教學過程當中, 一般都是以教材內容為主,以課堂閱讀的方式進行教學, 閱讀教學在課堂所占時間比重過多,相比較而言,寫作教學所占課堂教學時間就相應減少。長此以往就會出現教學側重點偏頗的問題,學生的閱讀能力雖然在課堂上得到了提升,但是其寫作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 由于其課堂教學側重問題,致使出現了讀寫分離的情況,使得讀寫結合沒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閱讀和寫作的結合方式在語文課堂上實際用于效果不理想,其結合點難以掌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教師對課堂把握能力有限。當前,很多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掌握不夠深入,經常是依據教輔書目照本宣科,使得許多學生這個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提升有限。 另外一種原因是,許多教師為了豐富課堂的教學形式,過分重視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課堂閱讀和寫作時間有限,不僅如此分散了學生注意力使學生過于興奮,而不能夠靜下心來閱讀課文以及進行寫作,以此,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在語文課堂上運用有限。
三、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適當調整讀寫順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是教師習慣性將寫作練習布置成課后作業。 學生在課后進行寫作練習時,由于受到課文內容的影響,以及教師系統性具體要求的限制,其寫作思路寫往往被固定化、模式化,思維空間無法得到擴展。 因此,不僅不能夠幫助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其寫作能力也無法得到較好的提升。
針對這種情況, 我們可以試著進行調整讀寫練習的順序, 將寫作練習放在課前進行。通過課前預習和讀寫練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閱讀課文以及理解課文, 并幫助學生帶著問題聽講,以此提升課堂學習效果。 比如在學習《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下練筆任務,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爬山虎,進行爬山虎景物的描寫,學生可以進行實地觀察也可以上網查詢資料,并仔細閱讀課文,領會文中作者借爬山虎想要表達什么感情。 課前寫作練習,拓寬了學生思維的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預習效果,幫助學生掌握課文深意的同時, 拓展與之相關的課外知識,這是讀寫結合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式。
(二)合理運用教材
語文教材的都是經過教育專家精心選取編纂的,不僅閱讀性強,還適合學生在進行寫作練習做參考范文用。 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讀寫結合的運用,我們可以從教材的課文入手,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課文,高效實行語文課堂上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 語文課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寫作手法和表現形式,教師可以再進行仔細講解的同時,要求學生進行仿寫,以達到初步掌握這些表達方式和寫作技巧的目的。以人教版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觀潮》為例,分析課文中作者對海潮來之前的景物描寫到來潮時以及來潮后的景物的變化,以及作者的寫作順序分析作者的寫作視角,為學生以后進行景物描寫打下基礎。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課文中對來潮前的湖面進行仿寫,以達到通過寫作練習強化課文寫作技巧的目的。 針對高年級的同學,可以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拓展思維,依據課上所學技巧記性擴寫和續寫。這種通過利用語文課文來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在幫助學生掌握課文內涵的同時,強化了學生對寫作技巧的掌握,使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提高。
(三)拓展課外閱讀,用心觀察生活
讀寫能力的提升不僅在于閱讀量的累積,還在于學生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以及感悟。 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 學生在進行文章閱讀的時候,不能夠準確的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以及無法對作者的情感產生認同,這種情況往往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夠深入。究其原因是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欠缺生活經驗,缺乏對生活中各種現象的觀察和思考。 因此,學生無法對課文中所描述的現象表達的感情, 產生心靈上的共鳴, 以及情感上的認同,自然對文章的理解也不夠深入,也不能夠掌握文章的主旨。 所以在進行讀寫教學的同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領悟生活。 引導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現象, 探索這種現象形成的背后的原因, 以及注重這種現象上人們的情感傾向,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思想情感,更好的理解課文深意。 與此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在閱讀量上的累積, 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豐富多樣的課外閱讀, 并要求學生做美文摘抄。 幫助學生在提高閱讀量的同時,積累豐富的詞匯,以豐富其在寫作上的語言表達。
(四)讓學生摘抄閱讀中的優美詞句
寫作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需要不斷的儲備和學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可以帶動學生把文章中一些優美的詞句或者經典名句摘抄下來。 比方學習完
《觀潮》時,老師應該把潮水的描寫管用詞優美的片段讓學生從事摘抄,讓學生體會潮的聲音和形態,同時對文章的相關內容從事挖掘,讓學生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奇。 教師在實施閱讀中要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并為往后的寫作儲備素材。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和寫作原本兩個各不相關的部分, 通過有機結合,提升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在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高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進行讀寫教學方法的運用時,教師要注意對此方法的創新和研究,可以適當調整讀寫順序,合理利用課堂教材內容,實現讀寫練習的有效結合。 不僅如此,教師還要重視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領悟生活。 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升閱讀能力以及積累寫作素材。
參考文獻:
[1]王嬌.雙劍合璧讓教學更高效——淺談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8(27):111-112.
[2]王艷萍.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7(20):66-67.
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金庭鎮下任小學 3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