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蘋
摘要:雖然在深圳市初中地理學科重視程度下降,但地理作為開放的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在課堂中一定要踐行新課標所倡導的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 的地理。在課堂中提高地理學科的優秀率,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深究新課程標準,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真正使得學生能夠學好地理知識, 促進全面發展,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
關鍵詞:初中地理課堂;優秀率
在深圳市中考方案的變革中,深圳市的初中地理與生物合卷進行學業水平測試,且成績未曾計入中考,地位從原來的中考的同分參考變到僅由高中學校根據辦學特色申請等級要求,地理學科地位可見一斑。而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學生能夠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要教師構建開放的地理課堂。優秀的學生在此背景下,如何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提高學生優秀率是對初中地理教師的提出的一大難題。本文從初中地理課堂出發,對初中地理課程標準進行 分析,進而提出一些提高優秀率的有效措施。
一、教師進行合理指導,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探究性學習方法是通過把學生分成幾個人一個小組,各個小組之間相互學習,小組內的成員相互之間要共同合作,發現問題并及時地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共同進步。
比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第七章了解地區《東南亞》一節的教學中,學生學習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之后,教師介紹時事提出中國應該怎樣解決馬六甲之困的問題。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提出解決方案,并探討可行性。這對于優生來說是一次大膽假設,提高創造能力,展現自我的大好機會。果然,很快就有幾個優生提出了自己的大膽假設,開始與小組成員討論可行性,然后優生作為小組代表表達觀點。有小組提出與泰國合作在克拉地峽挖掘運河,他們介紹靈感來自于巴拿馬運河。更有學生提出在巴基斯坦阿拉伯海沿岸開設港口,通過印度河溝通中國,后發現印度河上游落差大不利于航運,改為修建鐵路連接中國,因為學生中國修建了天路——青藏鐵路,所以他們覺得跨過喜馬拉雅山也是完全可能的。最后教師組織學生作為評委對其他小組的表現進行點評,并給予最后評價。教師對他們的想法大加贊揚,并介紹克拉運河及瓜達爾港的設想及建設現狀。 因為探究過程會促使學生積極地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綜合思考。使得學生對地理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生從教師的角度對其他同學講課內容進行評價,也會提升學生思維的全面性、對地理的敏感性。教師對小組講課的內容進行評價的時候,提醒學生將課程的重點提醒學生多加關注,讓同學總結關于亞洲各地地理特征和地形特點方面知識。學生對自己的大膽設想即將成為現實感到非常興奮,進而更加關注時事,對綜合分析各種地理資料更感興趣,優生將更加優秀。
二、教師進行學法指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展開自主學習模式,不但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也能夠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為社會培養出有用的人才。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學會積極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比如在七年級上冊第四章世界的氣候 第四節《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教學中,教師先進行教學示范,介紹兩種熱帶氣候類型的分布,運用氣溫年變化曲線和逐月降水量圖來歸納氣候特征,并歸納相應氣候的植被動物等景觀特點。其中尤其注意指導學生歸納氣候特點的模式:時間(全年、或者分夏冬等季節)+氣溫特點+降水特點。氣溫的描述方法:月平均氣溫大于15℃表述為高溫或炎熱;月平均氣溫在0℃與15℃之間,表述為溫和;月平均氣溫小于0℃則表述為寒冷。月降水量描述方法:月降水量大于100mm則表述為多雨;月降水量在50mm至100mm之間表述為濕潤;月降水量小于50mm則表述為少雨。給孩子們提供學法指導后,把其他氣候類型的學習任務布置給各小組,由組長的帶領下,各學習小組按照教師的學習方法完成學習任務,并由小組代表向全班展示學習成果。在小組成員的討論過程,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等都能有所改進和提升。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會激發自主學習的意識,從而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三章主要內容是各個國家概況,總體的認知模式類似,所以地理老師通過在課堂上通過詳細地介紹一兩個國家概況,教會學生學習國家的方法,后續地區的的學習就可以讓學生課下搜集資料,在課堂上當小老師,由教師進行補充。初中地理學科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自主學習模式能使學生減少對教師或者其他同學的依賴,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進而提升優秀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總之,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要提高優秀率,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認知能力以及思維模式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應根據相關教學內容,合理組織、指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在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并在自主學習活動過程中,樹立學生科學探究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優秀率的同時,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艾輝.“自主學習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5,(6):39-40.
[2]黃昌祥.芻議初中地理教學中的自主學習模式[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8):175.
[3]李玉順. 探究性學習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小學管理,2006.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