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引言:
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地理課程教學需要進行優化,既要轉變教師為主的教育觀念,踐行以生為本的教育觀念,在課堂活動中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又要從教學方式中轉變,需要促進學生自主、主動地參與課程學習,能夠充分利用生活資源、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這會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地理課程核心素養。
1.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的專注力不足
在初中地理課堂上,不難發現,有些學生總是不專心聽課,有些學生會不積極配合教師的課堂提問,還有些學生總會出神,這些現象說明學生對地理課程的專注力不足,會對課堂學習產生較大影響。
1.2教學方式類型較少
在新課改的要求中,教師需要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從當前地理課堂教學情況來看,不少教師未能遵從新課改的要求,依舊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講課,這種單一的方式易于引起學生的不適,導致積極性逐漸下降。
2.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地理高效教學的策略
2.1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
顧名思義,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重點在于“探究”,讓學生具備較強的探究意識,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共同協作,互相幫助,這會大大提升學習效率。并且,在該種方法中,能夠有效地轉換教師的課堂位置,使其成為推進學生學習的助力者,令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會有助于增強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執教《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的時候,可以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同時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在導入環節中,可以用語言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與自然資源有關的物品,隨后引出自然資源的概念,在多媒體課件中分別展示公交車、教學樓、食物、課本四種物品,令學生思考四種物品的制作材料來源,大膽地在課堂上說一說,在小組內進行討論,由此會發現公交車的車身是由鐵礦石等資源制成,教學樓外墻瓷磚是由土地資源制成,食物是由土地、水資源制成,課本是由森林資源制成,隨后在課件中繼續出示更多的生活事物,令各個小組互相討論,判斷物品的制作來源,令其發現僅有部分物品屬于資源資源,再令其結合教材,歸納自然資源的概念。
然后,在課件中會顯示森林、土地、水、礦產等方面的資源,令各小組討論各種自然資源的實際用途,并且討論各種自然資源之間的差異,對其進行分類,最終可以將其分別可再生和不可再生兩種類型的資源,這時可以提出疑問說:“可再生資源會用完嗎?”,同時在課件中展示荒漠化、海洋污染等資料,令各小組圍繞再生資源進行探討。再者,引導學生聯想我國擁有的自然資源,在課件中展示關于我國當前的自然資源占有量,令學生閱讀課件中的圖文資料,同時會提出相關問題,“”、“”等,要求各小組圍繞節能環保進行探究。
2.2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信息化已經成為大眾行業發展的必要趨勢,育行業自然不能避免受到信息化的影響,需要各科教師能夠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展開課堂教學。因此,在地理課堂上,可以創新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令教材內容變得更加立體化,促使學生能夠產生嶄新的學習體驗感,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執教《地形和地勢》的時候,可以運用希沃白板教育軟件,打開“星球”功能,從中選擇“地球”,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到地球的全貌,教師可以旋轉至我國的領土區域,點擊右下側的“+”,放大區域,令學生能夠較為明顯地看到我國領土處于三級階梯分布的狀態,教師可以結合課本詳細講解。并且,在該軟件中,可以插入諸多練習題,包括單元、填空等多類型題目,能夠幫助學生當堂鞏固學習。
另外,可以利用希沃白板教育軟件創建地理游戲活動,一方面可以符合核心素養的要求,令學生充分地投入實踐中,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參與地理課程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可以利用“課堂活動”功能創建“判斷競爭”的游戲活動,可以先設置諸多判斷語句,隨后開始游戲,其中兩個可愛的小動物會作為主角,要求兩名學生分別代表小獅和小虎,各自判斷兩旁的題目,答對繼續跑,答錯有懲罰,如冰凍等,這會讓游戲活動更為有趣,可以讓學生知道錯誤的同時,深刻地記住正確答案,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
2.3運用生活化教學法
在地理課程核心素養中,方方面面都在強調教學工作需要貼近生活實際,令學生能夠對地理環境擁有充分地認識,這就需要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穿插生活內容,既有利于突出課程的教學要點,又有利于拓展教學內容,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執教《交通運輸》之前,可以在電子屏幕中展示關于磁懸浮列車的資料,會讓學生被我國交通列車的發展為之驚呼,隨后會讓學生說一說我國成功制造、應用磁懸浮列車的意義,令其初步認識我國的交通運輸業,再向學生詢問關于我國交通運輸網的內容,令其產生質疑,隨即引出課本中的內容,令其開始閱讀課本;在執教《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之前,可以在電子屏幕中展示塔克拉瑪干沙漠、青藏高原等風景圖片,讓學生在觀賞的同時,說一說圖片地區的名稱,相信多數學生都了解新疆和西藏,這時可以提問說:“相比南方地區,為什么新疆會出現沙漠景觀?為什么西藏會出現雪山景觀?”,令其產生質疑,隨后引出西北地區、青藏地區的地理特點,令學生翻閱課本,查找相關內容;在執教《“白山黑水”—東北三省》之前,可以在電子屏幕中展示東北大米的糧食產品圖片,會詢問學生說:“你們有沒有聽過東北珍珠米呢?好不好吃?”,相信多數學生家庭都曾購買過東北珍珠米,隨后繼續說:“為什么在東北地區可以種出珍珠米?其他地方不行呢?”,令其產生質疑,開始閱讀課本,從中找尋原因。
結束語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是地理課程教學的必要內容,能夠賦予學生更為全面的學習觀,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方式,逐步地引導學生,令其能夠不斷地通過實踐獲取知識,能夠具備較為完善的綜合思維,能夠對更多的地理區域具有深刻認知,從而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