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人才培養的視角來講,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機制的構建是非常有意義的,能夠通過一系列社會實踐,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并將其吸收與內化,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個人能力、個人素質等,有利于促進他們逐漸成為優秀人才。對此,應以時代為背景,對高校內外環境及學生實際情況予以了解,制定可行性的育人機制目標,之后探究切實有效的改革措施,積極推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機制創新調整,促進其與時俱進,良好地展開思政教育工作,為將高校大學生培養成為國之棟梁奠定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1
一、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機制的目標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國的奮斗目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即將肩負起發展國家的重任,所以將他們培養成為棟梁之才是非常必要的,培養他們以民族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培養他們遵守基本道德規范,逐漸提高自身思想品德;培養他們的關鍵能力等等。從此視角出發,需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創新、調整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機制的目標,即:
其一,了解大學生實際情況。也就是對大學生身心發展實際情況予以深入地了解,明確他們的內在心理需求,從滿足大學生實際需求角度出發來制定育人機制的目標,以便思政教育活動能夠真正貼近學生,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來,深受教育,良好地調節心理,逐漸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其二,加強大學生的自我教育。也就是對大學生生活和學習環境予以了解,明確他們受網絡信息影響的實際情況,進而了解他們身上存在的不足。以此為依據來創新育人機制目標,以便制定可行性的思政教育措施,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使之逐漸認識到自身不足,進而積極改正自身思想和行為方面的不良習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1]。
其三,實施可行性的教育實踐。回歸到最基本的育人目標,即將學生培養成為棟梁之才,立足于時代,結合大學生實際情況,制定可行性的思政教育實踐活動,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漸理解思想政治的內涵及意義,同時加強他們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實踐能力等方面的鍛煉,促使他們能夠全面發展。
二、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機制的改革路徑
面對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機制存在諸多問題的情況,應明確其目標,遵循其原則,探究可行性措施來促進育人機制改革,使之與時俱進,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將高校大學生培養成為國之棟梁。
(一)強化激勵機制
保障育人機制良好運行,達成目標,需要制定可行性的、健全的、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激勵措施,以此來激勵運行主體——大學生,讓他們調動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使自身深受教育、鍛煉,良好成長。對此,應當客觀分析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他們的興趣愛好、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進而積極創新和調整激勵機制。具體的做法是把握激勵原則,也就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理論為指導,結合高校實際情況,遵循堅持國家利益之下尊重個人合理正當利益,探索可行性的激勵措施.創新激勵方式,也就是改變單一的激勵方式,在堅持物質激勵的同時實施精神激勵,讓他們物質和精神上均得到滿足,激發他們的主人翁精神,使之能夠正確認識到自身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而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持續鍛煉和強化自我,更好地成長[2]。
(二)強化評估機制
上文已經說明評估機制的運用,能夠及時發現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使之有針對性地調整,強化育人作用。所以,應高度重視并且有效處理評估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強化評估機制。具體的做法是從保障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機制良好運行,實現育人目標的角度出發,制定具有代表性、有效性的評價標準,比如學習科研成績、思想品德、行為禮儀、個人能力等方面作為均納入評價標準之中。在此基礎上探究有效的評估方法,比如教師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相評價等等,通過多元化評價工作,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反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漏洞或者不足,以便相關負責人后續及時調整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教授和培養學生,使之全面發展。
(三)強化保障機制
現代化的今天,要想保證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工作與時俱進,良好運行,將學生培養成為綜合型人才或創新型人才,那么進一步強化保障機制也是非常必要的。具體的做法是:1)工作者隊伍保障。為了貫徹落實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工作,使之有針對性地、有效性地展開,需要構建高素質、高能力、高專業的工作者隊伍,使之能夠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認真負責、切實有效地執行各項教育工作,比如組織規劃代表性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大學生調查活動等等[3]。2)制度保障。為了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實處,良好地教育、培養及鍛煉每位大學生,還應實施學生導師制,由導師負責管控和帶領一位或多位大學生,加強他們日常生活及學習上的管控與指導,使之良好地成長與發展。
結束語:
面對當前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機制存在諸多問題的情況,應明確其目標,遵循其原則,探究可行性措施來促進育人機制改革,使之與時俱進,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將高校大學生培養成為國之棟梁。經過本文一系列分析,認為通過進一步強化領導機制、激勵機制、評估機制及保障機制,能夠改變現狀,使大學生思政教育社會實踐育人機制良好運行。
參考文獻:
[1]高紅艷.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施行“2+1”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1,32(04):118-122.
[2]朱靜.創新教育質量監控工作理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A].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8:3.
[3]朱維全,單紅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4):33.
作者簡介:李環,西安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