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黨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和發展意義。本文以高校黨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途徑為主要研究對象,針對二者的融合策略進行高緯度、多層次、全方位的論述和探索,結合筆者多年從事高校黨政工作的科研經驗,提出具有一定創新理念的發展建議和應用途徑,助力從事相關領域的黨政工作人員,給予相應的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高校黨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生態
中圖分類號:G641;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9-00-02
隨著我國“十四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成為重要的核心議題。一方面,黨建工作是我黨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促進全體黨員砥礪前行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黨建工作的開展有著千絲萬縷關系。將二者進行融合和創新,能夠迸發出新的發展動力和發展活力,助力高校政治生態的科學發展。
一、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天然共通性
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核心目標是促進黨組織的建設和發展,并助力我黨相關策略和方針的有效實施,是黨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保障。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建工作的重要延伸,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需要借助黨建工作的基本軌道,有序開展相應的教育工作,并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構建多元化、現代化、創新化的發展理念。一方面,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差異,尤其是對應的教育主體。黨建工作主要是促進黨組織成員同舟共濟、協同發展,共同為黨的建設和發展貢獻力量;而思想政治教育則對應的目標群體更加廣泛,包括所有對黨員身份向往的有志青年,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覺悟意識,利用高效化、精準化、正確化的教育模式,促進高校政治生態體系的穩步提升和創新發展。另一方面,二者具有一定的共通性,都符合我黨的發展宗旨和建設目標,都是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具有一定發展屬性以及文化內涵,并且政治教育的目標是將更多有志青年發展為我黨建設的中堅力量。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教育更是我黨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石,是黨各項工作創建和實施的重要核心要素。將二者有效關聯,能夠從相關領域中,探查二者的共同之處,以高校的建設和發展為核心,鑄就新的發展模式。
二、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
(一)教學內容的創新融合
黨建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優勢,從高校教育領域中進行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日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向的群體是廣大學生,對于黨的認識和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單一性,需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進行持續性的教育和培養,從而讓學生群體進一步對黨建立相應的了解和認識。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理念,讓傳統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具體,以國家發展、地區建設以及個人成就為主體,打造現代大學生教學內容與人生發展的有效融合,既要深化傳統教學內容,同時也要超越教學內容,讓教學工作成為現代高校師生全方位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另一方面,以黨建工作為指引,構建現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增強廣大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其從傳統教學內容中,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重要性和影響性,能夠從傳統教學內容中,迸發出新的理念和認識,對黨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多元,對黨員身份產生更多向往和追求。
教學內容的創新融合,既需要對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了解和挖掘,有需要探索二者的共通性和多樣性,從廣泛內容中汲取養分,為高校學生的思想認知注入新的理念和文化,為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和實施創建新的價值和內容。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要著重研究二者的融合方向和融合內容,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強化教育內容的影響和關聯,以及教學工作顯現的潛在價值?;诟咝=虒W內容的多樣性,在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時,存在一定難度,需要相關教師強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對教學工作進行深層次研究和探索,探索二者的融合方向,以及最佳的融合成效,助力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實施。黨建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是黨重要意識的延伸和代表,也是高校黨組織相關活動的核心內容,需要在教學工程中,進一步強調黨建工作的重要價值,以及相關融合的重要策略,強化融合中的實踐意義,推動高校黨建文化的形式,踐行黨的誓言和忠誠,創新黨的教育理念。創新融合策略不僅讓學生群體深刻領會黨的重要指導作用,同時也要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強化對黨的基本認知,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助力黨的事業創新發展,能夠以黨的未來發展作為個人的人生追求,構建多重發展體系的創新發展內容。
(二)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融合
教育工作者是當前高校黨建工作多種策略實施發展的主力軍。相關教育從業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黨性認識,能夠從政治信仰、理論基礎、文化素養、教學策略等多個領域進行探索和提升,借助對黨的絕對忠誠,構建黨建工作持續化創新發展。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發展,也會深深影響黨建工作的有效建設,更會對黨建工作的實施產生極為深遠影響。因此,將黨建工作的核心理念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融合,能夠進一步提升日常工作的教育成效,尤其是將二者進行融合和應用,能夠構建多種創新教育體系,保障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先進性和正確性,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給予動力和支持。高校教育工作者,作為文化和知識的傳播人員,也是黨相關理論和文化有效宣傳的重要保障,需要對教育工作者進行思想文化的融合和創新。
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模式是當前高校教育工作者創新發展的新模式,既要讓學生從專業化的理論教學中得到啟示和升華,同時也要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提升個人的核心素養。以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為前提,打造具有現代化政治屬性的創新教育模式,為高校入黨積極分子提供良好的發展契機和發展平臺。同時相關教育工作者,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嚴于律己,不斷提升對黨的深入研究,以高水平、高素質、高能力的教學隊伍,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建工作的雙重發展。作為高校,需要對教師隊伍進行持續優化和培養,為教師團體提供良好的發展契機。尤其是黨的正確教育,需要讓廣大教師群體感受到黨的正確領導,借助黨建工作的開展和落實,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出發,確保黨的各項方針有效落實,確保高校教育內容的有序開展。
(三)教育形態的意識融合
教育形態的意識融合是針對高校教育管理層、教育基層以及廣大學生群體的,能夠從高校的日常規劃、建設發展理念以及教育產業等多方面內容中,感受到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內容,讓學生在黨的教育氛圍中茁壯成長。一方面,教育形態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需要高校設定持續性發展的建設綱要,能夠從多種領域不斷增加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另一方面,需要按部就班地開展和實施黨建工作的相關內容,從具體活動、教學工作、學生群體出發,讓教育管理層、教育基層以及廣大學生群體感受到黨的溫暖和力量,從高校中不斷汲取黨的養分,成為黨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邳h的正確領導,不斷優化教育形態的發展目標,以意識融合的發展模式,打造立體化、動態化、高端化的高校黨建工作教育內容,讓全校師生在黨的助力下,實現個人核心素養的提升和強化,從黨建工作中挖掘自身的價值和潛力,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設定正確的人生方向。
教育形態的建立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發展重任,也是構建學生群體黨性教育形式的重要影響因素。無論思想政治教育還是黨建工作,都需要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通過對二者的意識融合,能夠助力高校教育工作迸發出新的力量,同時能夠創建對應的政治教育生態體系,實現黨的指導持續化、健康化、多元化,保障黨的建設成果,發展黨的核心成員,構建黨的正確發展。不僅如此,意識形態的融合需要多種策略的結合,特別是在學生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和傳播,需要從教育文化、教育氛圍、教育環境、教育理念等一系列環節進行創新和應用,同時發揮黨組織的職能特性,不斷塑造創新化、高效化、實踐化的應用理念,助力現代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教育形態的建立需要持續性投入,尤其是對教育資源的投入,需要相關高校有序實施相應的策略和辦法,以創新化的應用理論以及科學化的管理辦法助力黨建教育理念的有效貫徹,提升高校政治生態的建立和發展,塑造良性的黨政意識環境,從而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閉環模式,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黨建工作的創新發展,助力高校全體師生的同步發展、協同建設,推動高校政治生態體系的完善和升級。由此可見,意識形態的應用和發展,需要常態化的應用策略和穩定性的管理體系,實現相關工作的有序開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進行深層次的融合創新,從學生群體、教育工作者等多重領域進行探索和分析,深層次挖掘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共通性,以二者的融合發展為核心,打造多元化、立體化、動態化的高效教育模式,共同為高校人才培養、黨組織建設、國家發展等領域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周茜.論高校體育教育與實施素質教育[J].雙語學習,2007(8):10+12.
(責任編輯:張詠梅)
收稿日期:2021-04-27 修改日期:2021-07-08
基金項目:2018年度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究蒲袠I務費科研項目“‘大思政’視域下高校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效路徑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2018-KYYWF-1271)
作者簡介:張萌(1981—),女,滿族,遼寧海城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