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洪標
摘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推行與發展,小學數學作為教育學中比較基礎學科,需要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將德育理念滲透在其中,這有利于幫助學生演成優良的德育思想。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將德育思想進行滲透,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數學素養也得到極大地提升,而且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道德品格,對小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德育理念;滲透路徑;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并且還提出了相關的要求。而小學數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如果在此時,教師只注重對學生基礎數學知識的教學,就有可能嚴重影響小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嚴重時小學生還會出抵制情緒,這對數學教師的教學效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1]。因此,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一定要將德育教育理念合理地滲透到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感悟德育教育的內容,逐漸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
一、德育滲透的方法
第一、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適度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主要是為了將良好的品格、意志、情感以及行為等有意識地將他們傳遞給學生,讓良好的品格、意志、情感以及行為對學生進行逐步的熏陶和鍛煉,使學生的思想品德能夠達到社會的要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想要德育思想滲透在其中,就必須將數學學科的特點凸顯出來,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將數學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挑選出來傳遞給學生,在這傳遞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邊倒”和形式主義的現象出現,這樣不僅使學生無法得到德育思想的熏陶與鍛煉,還有可能導致數學教學“德育化”。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將數學學科的特點進行把握,適度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第二、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逐漸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在小學階段,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足。因此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具有層次性。那么在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思想的滲透時,應該循序漸進地進行滲透,做到有目標有計劃。在此過程中,數學教師不能隨意提高要求或者將要求降低,需要數學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漸進。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2]。每一個小學生的學習情況、行為舉止和心智發展水平都有所不同。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尊重每一個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對學生的教育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根據每一個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德育理念的滲透,避免出現急功近利和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在此過程中,既要使得德育理念的滲透具有同向性和一致性,又不能影響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思想的滲透,不能想做就做,想不做就不做,應該堅持不懈,在每一堂數學教學中都應該滲透。學生想要養成良好的品格、意志、情感以及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的,需要在長年累月中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需要對學生進行堅持不懈和長期不斷的培養,這樣德育理念才能在學生的身上體現出來,從而實現新課改的目的[3]。
二、小學數學德育滲透的實踐策略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主要途徑有課內和課外的滲透。課內滲透即教師通過對數學教材進行發掘,挖掘其中的德育內容,將其傳遞給小學生,這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最主要的也是最基本的途徑;課外滲透即教師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或者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理念的滲透,它主要是對課內滲透的補充和拓展。
(一)通過教材挖掘德育內容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程中,會涉及到很多德育內容。例如教學教材中就有相關的德育內容,教學目標和教學素材這些也都涉及了很多德育內容,也就是說,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方面對學生滲透德理念。
第一、數學教師要精準把握新課標的德育目標,理解新課標的要求和實施原則,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每一階段的學生的學習目標都設置好,有效地對學生開展德育理念的滲透。數學教師可以將第一階段的學習目標設置為“傾聽其他人的意見,嘗試提出建議”,將第二階段的學習目標設置為“養成善于思考,樂于學習的良好品質”。教師只有將學生的學習目標都設置,才能更好地將教學目標進行充分的把握,對學生進行仔細研究,才能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教學內容,精準地在數學教學的課程中,對學生滲透教育理念。
第二、數學教師要將數學教學挖掘透徹,將其中的內容充分地挖掘出來,把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時代的新要求,尤其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進行結合,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德育理念滲透。部分教育行業的學者指出,2013人教版小學數學的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德育內容。例如在小學數學一年級的教材中《8和9熱愛自然保護環境》這一課中,就將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理念滲透在其中。再或者小學六年級的教材中學習與圓相關的知識時,就將一些與我國研究圓周率的歷史資料編排在其中,間深深地養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懷,也使得學生學習了我國數學家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小學數學教材中將大量的德育內容與數學基礎知識聯結在一起,雖然不像文史學科一樣用文字來證明,但是卻是通過大量的圖片與題目這些方式呈現出來的,且分布得較為均勻還占有一定的分量。這就需要數學教師認真地對數學教材進行比研,將其中的德育內容深刻地挖掘出來,再結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發展能力,展開有計劃、有針對性地教學活動,將德育理念貫穿在數學教學之中,實現學生德智的共同發展。
(二)結合生活案例開展德育教育
第一、課外活動可以有效的補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德育理念的滲透。課外活動可以有效地為小學數學的基礎知識座延伸和拓展,那么在進行德育教育時也可以借助課外活動。數學教師可以通過社會實踐將德育理念有效地滲透在其中。由于課外活動在開展時具有學科性和思想性,因此,數學教師在策劃課外活動時要避免此消彼長的現象發生。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的課本中有節約用水的相關知識,在學習這節課程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對我國的用水情況的信息進行收集,再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然后提出解決方案。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充分了解我國用水狀況以及我國水資源是否匱乏的現狀,可以讓學生在以后的用水中學會節約用水。教師運用課外活動與課堂知識有機地進行結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還讓學生學會了如何收集各種信息,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方式,也間接地培養了學生認真做事的態度,使節約用水的理念深深地烙在學生的腦海中。
第二、引導學生社會生活進行關注。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讓學生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從而使學生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構建正確的建筑工。在此過程中,就可以將德育理念進行很好的滲透,進一步加強了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拓展了學生數學知識的范疇,也使得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多元化應用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情,也增加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了數學教師的教學質量[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德育理念逐漸地滲透在其中,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提高數學核心素養,提高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優良的品格、意志、情感以及行為,樹立正確的三觀,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當然,在滲透德育理念時,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每一個數學教師對學生進行長年累月的滲透,以及采取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逐漸地接受德育教育,進而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參考文獻:
[1]唐建軍.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藝術[J].文理導航(下旬),2021(06):23-24.
[2]李曉霞.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對德育運用的思考[J].吉林教育,2021(16):24-25.
[3]白淑賢.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問題和構建策略[J].吉林教育,2021(16):46-47.
[4]羅俊.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滲透“立德樹人”教育[J].文理導航(下旬),2021(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