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專業課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應有之義。本文研究基于課程論視角探討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思政改革,針對專業和課程特點確定課程思政目標,以教學知識點、名園環境創設案例、密切聯系幼兒生活和社會發展的主題、特色實訓活動為融入點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基于BOPPPS教學模式的參與式學習,實現學生對課程思政蘊含的價值內涵的認同與內化。
關鍵詞:課程思政;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1)09-0-02
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專業課程應有針對性地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幼兒園環境創設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肩負著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環境育人的重要使命。本研究擬從課程論視角探討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思政建設,基于課程論視角,從課程四要素即目標、內容、組織實施與評價來思考如何融入思政元素,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一、依據專業課程特點確定課程思政目標
課程設計要先明確課程目標。首先,明晰課程思政指向的價值內涵。研究指出課程思政應包含家國情懷、個人品格塑造、科學觀的養成三個層面,其中每個層面涉及多個思政元素,主要落足于責任與擔當、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其次,幼兒園環境創設作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應依據教育類專業課程特點和課程自身的特點與目標提取思政元素、設計思政目標?!队變簣@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教師〔2012〕1號)是幼兒園教師培養的重要依據,強調“師德為先”,并從職業認知、對幼兒態度與行為、保教的態度與行為、個人素養等方面明確了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理念與師德?!秾W前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作為學前專業建設的重要方向,提出的“踐行師德”,要求畢業生有師德規范和教育情懷;“學會育人”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創設教育環境”“理解環境育人價值”“通過環境影響感染幼兒”;“學會發展”方面要求學生有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具有團隊協作精神。上述要求是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思政目標制定的依據?;谡n程思政三個方面的價值內涵,結合專業培養與畢業目標,本課程的思政目標確定如下。一是家國情懷層面:堅定“四個自信”,能夠有意識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體現在主題環境創設中,自覺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傳承優秀中國傳統文化。二是個人品格層面:引導學生在環境創設過程中尊重幼兒,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能以兒童視角分析、創設幼兒園環境;通過環境布置和材料制作提高審美素養;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或創意,具有團隊協作的精神。三是科學觀層面:在環境創設中具有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系統性思維,能夠基于觀察嘗試分析、解決幼兒園環境教育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提高環境教育能力。
二、基于思政融入點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第一,以教學知識點為融入點。“知識點融入思政”模式是通過挖掘與課程中的某個知識點融合度較高的事件或背景,巧妙地進行價值觀和思想的陶冶。例如“幼兒園環境教育基本理論”模塊,引導學生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等學前教育相關政策中關于環境創設的論述進行文本分析,思考環境創設中的教師角色。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思考幼兒園環境創設原則設定的依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
第二,以名園環境創設案例為融入點,在教學過程中分享名園環境創設案例。通過分析名園創辦歷史、初衷和名園環境創設的特色,將其蘊含的文化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審美素養等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例如“幼兒園空間環境的規劃及創設”模塊,以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幼兒園、成都市第三幼兒園等中國百年老園環境為例進行分析。
第三,以密切聯系幼兒生活和社會發展的主題為融入點。研究指出“課程思政”建設應重視課程靈魂,聚焦熱點問題?!坝變簣@活動區環境的規劃”和“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應有針對性地選擇密切聯系幼兒生活和社會發展并能體現思政元素的主題。例如,以“我是中國人”“我們的城市”等主題案例,介紹幼兒園活動區環境規劃和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再以傳統節日等為主題引導學生分組設計活動區和主題活動環境創設方案。通過這些主題將“四個自信”、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思政要素映射在課程中。
第四,以特色實訓活動作為融入點,通過情景化實訓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實踐、體驗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幼兒園環境創設手工制作”模塊中,開展中國傳統節日吊飾、中國傳統民間玩具制作等活動,并引導學生注意呈現作品主題、恰當的顏色搭配和材料使用,使作品凸顯創造性和教育性。通過這些活動滲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提升學生審美素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建立文化自信。
三、基于BOPPPS教學模式實施課程思政
基于思政教育的規律,課程思政的實施重在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行為實踐。幼兒園環境創設以典型項目活動為單位,采用BOPPPS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感受、參與和體驗課程中的德育內涵。BOPPPS教學模式強調學生全方位參與式學習,教學環節有六個階段:導入、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導入”部分以名園環境創設圖片或視頻、密切聯系幼兒生活和社會發展的主題為主,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知其中映射的思政元素;“教學目標”部分基于本課程的“思政線”和任務模塊內容明確教學活動應體現的課程思政目標;“前測”通過主題活動網絡圖設計、幼兒園活動區分區規劃等情景式作業了解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系統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參與式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教師基于五類項目活動,靈活運用各種教學資源,綜合運用任務驅動法、小組討論法、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以“密切聯系幼兒生活和社會發展的主題”模擬進行活動區環境創設、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等方案設計,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師德理念、審美素養,進行思維訓練;“后測”主要是小組匯報展示幼兒園環境創設方案并進行生生互評,檢驗學生對本課程蘊含的思政內涵的理解與內化情況,反饋學習效果,培養學生批判思維和反思意識,樹立尊重兒童、育人為本的理念;“總結”部分通過教師點評進一步升華學生對本課程蘊含的思政內涵的理解?;贐OPPPS教學模式的參與式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其中感受、體驗課程融入的思政元素。
四、融合思政元素開展課程評價
融合思政元素的課程評價主要從以下三方面推進:首先,從評價形式來看,注重形成性評價。本課程的形成性評價體現在前測、參與式學習和后測等教學環節,了解學生是否內化了課程中的思政價值內涵,對課程起到監控、反饋作用。其次,從評價內容來看,融合課程思政元素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素質目標的實現,體現為以下維度:一是現代兒童觀和教育觀,能以兒童視角分析環境創設的適宜性,創設適宜幼兒發展的環境;二是團隊協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學習品質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共同完成環境創設方案設計與制作;三是審美素養和創新思維,在環境布置和材料制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審美素養、創新意識;四是價值觀的呈現,能夠有意識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等體現在主題環境創設中。再次,從評價主體看,多元主體評價中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在分組開展活動區環境創設、主題活動環境創設和玩教具制作過程中注重學生的自評和組間、組內互評,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和能力,誠信、公正的價值準則和價值取向。
五、結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課程論視角從課程要素的四個方面挖掘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以典型項目活動為單位,以教學知識點、名園環境創設案例、密切聯系幼兒生活和社會發展的主題、特色實訓活動為思政元素融入點,通過BOPPPS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和體驗課程蘊含的思政內涵,并將其內化為自身進行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價值取向,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教育智慧。
參考文獻:
[1]牟芳芳,等.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工作中教學目標設置與實施的探索[J].中醫教育,2019(6):63-66.
[2]劉曉,張黎聲.高校專業課程思政環節與評估的原則導向[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17):4-7.
[3]蔣澤楓.基于協同育人理念的高校 “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的理性審視[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9(11):97-101.
[4]周偉,鐘聞.基于BOPPPS教學模型的內涵與分析[J].大學教育,2018(1):112-115.
(責任編輯:董維)
收稿日期:2021-04-23 修改日期:2021-07-02
基金項目:2019年校級質量工程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項目(2019xjzxkc01);2020年安徽省質量工程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2020szsfkc0839);2020年安徽省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項目(2020jyxm0648)
作者簡介:戴明麗(1986—),女,安徽懷寧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學前教師教育和幼兒園課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