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明
【摘要】如今社會中素質教育不斷發展,對小學數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要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各種能力與素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將數學教學與立德樹人教育相融合,將二者互相滲透,互相促進,進一步落實德育教育,適應教育發展的趨勢,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 立德樹人 課堂教學
【正文】如今很多學校和老師對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視,學生不僅要學會知識和方法,更要提高各種能力,促進學生全方面共同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尋求有效策略,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努力達到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以下針對立德樹人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提出幾條建議。
一、創設情景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需求以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針對復雜的知識,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互相溝通交流,解決學習上的問題,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傾聽他人,互相團結,和諧相處。此外,在課下老師也可以開展一些有關立德樹人的教育活動,擴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得到感悟,促進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
例如在講解《位置與方向》時,本節課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確定位置,學會位置確定的方法,能夠在生活中熟練應用。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景,通過多媒體讓學生了解動物園的具體位置。讓學生互相交流,進一步確定動物園的位置以及是如何確定的,引入本節課的主題。首先要先確定物體的中心,讓學生嘗試著說出自己的想法,老師進行相關指導與點撥。總結出確定物體的方向,要明確兩個條件是距離和方向。在為學生布置深層次的任務,讓學生進行畫圖,之后讓學生分小組討論,老師也要參與其中,幫忙學生及時解決問題,總結出畫圖需要注意的事項,學生通過實際操作也能夠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識。
二、加強榜樣示范教育
榜樣教育對學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和感染,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解相關的教育家、數學家的事跡,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通過了解相關的事跡,讓學生情感上得到共鳴,對待學習和生活要有積極的心態,不斷思考,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此外,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也非常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認真備課、上課,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不僅做學生的老師,更要做學生的朋友,關心愛護學生,及時和學生溝通,做學生學習的榜樣。
三、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數學知識比較復雜、抽象,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老師可以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目標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與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去,同時也能夠在生活中感悟知識,體會數學,讓學生提升德育教育的接受能力,善于發現問題并尋求辦法去解決。
例如:再講解六年級《圓》一課時,本節課通過以實踐活動去引領學生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學生通過不斷探索,積極思考,掌握知識,通過觀察生活去感悟數學。生活中圓的物體非常多,各種事物都有圓形。讓學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所見過的圓形物體,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很好的聯系起來,然后讓學生運用不同的工具畫圓,同時為學生講解圓規的使用,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嘗試,并小組討論,總結出畫圓的方法以及使用圓規的注意事項。提高了學生團結協作以及動手操作能力,接下來學習圓的各部分名稱,通過讓學生展示自己畫的圓形,提問大家為什么每個人畫的大小都不一樣?引出圓的半徑這一概念,學習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和概念之后,給學生任務,讓學生再次作圖,并將各部分名稱標注出來,探索圓的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四、注重把握立德樹人的教育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要注重情感性原則,增強學生的感染力,促進學生更積極的去學習,同時提高學生的各種素質和能力,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保證教學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與指導,讓學生充分信任老師,另外在教學之前,老師要全面充分的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層次性的德育滲透,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促進學生不斷思考,積極探索。
五、充分挖掘教材內容
老師在開展活動的時候要根據教材進行合理設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內容,開展對學生道德思想方面的教育,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養成良好的人格,在上課之前,老師就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靈活運用其中的德育內容合理組織相應的教學過程,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積極影響。
【結束語】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滲透德育教育,將教學與立德樹人相結合,通過不斷探索,尋求有效途徑,在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提高各種能力,促進學生全方面共同發展,順應小學教育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海彪.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理念的思考[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6):133-134.
[2]范紅敏.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學導課堂實踐與研究[J].新校園,2020(12):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