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菲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目前教學中的一大難點,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離不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一定要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鍛煉制定相應的計劃。在這個過程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所以語文的學習不能僅僅局限在課本中,應該從多方面進行培養,小學課程不多,可以增添一些閱讀課程,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升策略
小學語文在如今的教育現狀下存在著很多不同的問題,拿最主要的來講,首先的問題便是學校以及任課教師對于小學生的語文閱讀重視程度達不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其次便是相對于其他層次的學生來說,小學生的閱讀面太過于狹窄,沒有充分的課外閱讀方式和途徑,很多學生的閱讀能力僅僅停留在已有的水平,換句話來說就是“啃老本”,所以就會很難讓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再者來說,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小學的學生很少會有較大的閱讀興趣,這就導致了學生很難自主的去接觸其他的更加廣泛的課外讀物,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所要求的閱讀課程。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有一個問題就是,在小學層面,其中對于低年級小學的學生來說,語文閱讀的教學最大的障礙是語言障礙,由于剛剛入學不久,對于漢字的掌握停留在一個比較粗淺的階段,僅可以接受一些比較簡單的小文章,這也導致了閱讀教學的困難性大大提升;而對于高年級小學的學生來說,大致掌握了一些較多的漢字,但是缺少對該文字的認知,對文字的含義沒有一個具體的理解,在閱讀文章時就會顯得比較吃力。
1.1閱讀教學目標流于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的確是僅僅停留在教材的要求程度上,或者是停留在教學大綱的要求上。機械式的灌輸造成學生對于文章掌握過于呆板和刻意,很少會有任課教師會主動去格外要求學生,也很少會格外的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展要求。形式化的教學要求不利于學生在學習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通過對文章作者的感情建立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1.2學生學習興趣減弱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還有一部分的問題出現于任課教師身上,教師可能是出于不想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亦或是由于教課方式過于“古板”,過于形式化,急于追求尋找題目答案,對學生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學生長時間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免對教師的教學產生厭倦。長久以來,枯燥乏味的閱讀教學形式會大大降低學生的閱讀興趣,很難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個較大的提升。同時也會導致任課教師教學效果的不理想。學生的閱讀興趣下降,就會對任課教師的教學增加難度,進而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造成惡性循環。
1.3教師閱讀教學方法單一
絕大多數任課教師對于小學閱讀能力的教學是在用“照本搬”的教學思路,把學生的閱讀教學僅僅停留在“表面”,課本上怎么要求,就怎么講,單一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能力的展現和發揮。
2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2.1閱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不當
由于在小學階段,學生人格和觀念的正處于一個被開發的引導的階段。任課教師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可能會出現“過度”解讀的現象,學生無法理解到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的一些教學計劃與課本中的內容有很大的差距,還有可能會忽視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基礎問題,對于一些低年級小學的學生來說,任課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沒有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傳授給學生一些所謂的重點知識,忽略了基礎知識的講解,導致學生不僅沒有將知識理解,成績更是沒有得到提高,教師錯誤的教學方式直接導致了與原本的教學方向產生了偏離,總的來說就是對于不同階段的小學學生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2.2教師素養的影響
相較于學生的其他學習階段,小學階段的學生很難準確地去把握一篇文章的含義和情感,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最關鍵的引導者。小學教師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有著很大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對教師個人的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師的整體標準。任課教師的語言組織能力是其中一個決定因素,該能力直接影響了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和學生接受程度。在另一方面,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為弱,很容易被一些其他的外界因素造成影響,往往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對于課堂知識的接收程度遠遠低于任課教師的傳授,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對于任課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和號召力是一個不小的考驗。因此任課教師自身的教學素養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有著直接影響。
3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升策略
3.1提高任課教師對于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
任課教師應該改變自己原有的教育方式和觀念,認識閱讀教學對小學學生的重要性,并且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加大教學力度,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
3.2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任課教師應該積極改變自己原有的教學思路,注重低年級的學生們對漢字、詞語、成語、語句、段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課外文章的閱讀能力。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應多注重于學生對于文章含義和情感的理解和掌握,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
3.3大力開展課外閱讀形式
除了教材上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還應該對學生增加課外的閱讀。例如,可以在班級內設置圖書角(對于低年級學生設立帶有漢語拼音的圖書),放置不同種類的圖書,引起學生們的關注,逐漸引導學生主動的去閱讀圖書,主動尋求知識。同時也可以增添一些相應的比賽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享受到閱讀的樂趣,無時無刻的熏陶、渲染和滲透。
3.4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
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僅僅需要二十八天,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伴隨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的思考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對于一些不能理解的詞語、句段進行標注和側重,在閱讀過后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并且在必要時候請教教師進行解釋,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們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會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求知欲。
4總結語
總的來說,激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逐漸提高學生的文章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不僅有利于提高任課教師的教學效果,而且對學生在以后的求學路上,有著更大的好處和幫助。所以,有目的的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幫助任課教師和學生的成長達成雙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曾紅梅.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和提升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5(40):383-384.
[2]代亞翠.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及優化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7,4(19):114-115.
[3]丁俊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OL].中國培訓:1[2018-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