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名軍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學生普遍厭作文,怕作文,感到作文難寫,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或者總是口號式的幾句,空洞無物,每次作文總是拼拼湊湊地寫上幾段。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教師在作文教學上應如何做呢?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興趣;積累;觀察
一、教會積累,夯實寫作基礎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把作文寫好,最可靠的是看課外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想成為妙手,就得有廣泛的閱讀,但讀課外書只求數量,不求質量,閱讀的作用會大大減弱。因此,閱讀要注重精讀,積累詞匯,把文章精彩的部分記錄下來,能把平常的積累運用到寫作中去,作文一定增添光彩。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在給孩子們的每課預習任務中都有一個“好詞佳句堆堆樂”,就是把詞句用自己設計的圖案把它們堆起來,這種融入了畫畫的語文教學方式學生們都非常喜歡,因為他們感覺有了自主權,就像那些詞句是他們獨有的,每次都會很用心地去設計圖案。在做這個任務的同時因為要不斷修改圖案,所以就不斷重復抄詞句,這樣就形成了反復記憶,孩子們對自己寫過的詞句印象特別深,在寫作時就得心應手了。另外我還利用每周的課余時間安排全班學生進行課外自主閱讀,為了避免學生讀書的盲目性,使課外閱讀能真正落到實處,我會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讓學生選好書,然后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讓他們運用所學的讀書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廣泛閱讀。同時,讓學生準備好一個讀書筆記,用比賽誰收集的多的形式鼓勵學生把課外讀物中的優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也可把自己讀完后的感受寫出來,隨時翻閱欣賞,細細品味。每次閱讀活動后我都會開展一次“曬曬我的筆記本”活動,在活動中大家會把筆記拿出來互相交流,互相欣賞,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樹立了讀書信心,享受到了讀書帶來的成就與快樂。這樣長期堅持,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提起筆來就不難了。
二、引導觀察,啟發寫作思維
在農村,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點一滴都可引發他們的思考。但是,面對美麗的大自然孩子們卻無動于衷,只會說美麗,卻又寫不出來。生活中每天發生的事情非常多,往往要求孩子們寫大事,忽略了身邊值得關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只能搬“作文選”的事來寫的情況。對農村學生來說,農村的風景優美,鄉土氣息濃厚,美麗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態的動植物。這既是作文教學的直觀教具,又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教師應該利用這種優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把這種情景教育引進小學作文教學中,開啟學生的寫作思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寫一寫家中養的小狗,小貓,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狗如何吃食、睡覺、呵護家院等,而貓則可從外形引導和捕鼠等。幫他們列出觀察項目,學生就會有目的去觀察,他們就會有目的去寫。讓學生每天回憶發生在家中和學校及伙伴們發生的事,然后議一議、說一說,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知道什么事是有價值的。事不在大小,而在于事情的內容及意義。指導學生寫自己熟悉而又真實的生活,而不是寫那些“虛構生活”或仿寫“作文選”的題材,讓學生知道,說真話。
三、降低難度,培養寫作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讓小學生寫上幾百字的習作,無異于建造高樓大廈,使人望而卻步!要想讓孩子樂寫,首先要排除學生對習作的畏難心理,讓孩子懂得“習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習作的內容和角度都不同,每個學生的基礎和經歷也不盡相同,對習作的理解和把握也會有很大差距。內容的寬泛給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但也會讓學生產生無從下手的感覺。所以,每篇習作要選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降低習作的難度,關注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產生成就感,從而培養他們的興趣。小學階段的孩子也是開發想象力的最佳時期,給孩子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每篇習作的指導我都會找一個基礎的切入點,給出習作的思路、可寫的內容,按照習作的要求自由發揮。
四、激勵點評,提高寫作信心
小學作文點評非常重要。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文時,要留心學生的進步,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在評語中也應該指出來,給予肯定的贊揚。有時優點并不容易發現,甚至要教師帶著放大鏡去看;即使是對學生習作中的不足之處,也應該用一種商量式的評語,如“這個詞是不是可以換一個呢”“這句話太長了,能用標點把它們分開嗎”等。而要盡量避免一些冷冰冰的判決書式的評語,如“語句不通、條理不清、中心不明確”等,那樣會挫傷孩子的寫作積極性和自信心。要盡可能讓學生從老師的評語中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能力感和成就感,讓他們感到自己能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譬如我班有個孩子原先作文成績“忽高,忽低,處于中游”,有一次寫了一篇作文,“奇跡”般地得了八十六分,這使她喜出望外。老師在批語中寫道:“作文的構思是巧妙的,文筆也簡潔流暢,想象大膽,富有創造力,文章讀起來新穎奇特極具吸引力。若能認真修改,不失為一篇佳作。希望你以此為起點,爭取更大的進步。”這段評語給了這個孩子很大的鼓舞,她在一次以“我的漫畫老師”為題的文章中寫道:“我的語文老師,不僅僅是我們的語文老師,還是我們的朋友。在老師面前,我們永遠可以暢所欲言做自己?!庇捎谶@種鼓勵式的評語打開了她的心扉,后來,她在寫作中進步很大,經常寫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讓我幫她看看,還多次在我校的校刊上發表?;诖?,我們在寫評語時,就應該用發自內心的激勵性語言來寫,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在寫作中保持積極的心態。心理學家蓋茲說得好:“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感,也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追求成功的能力”。
總之,老師在作文教學中,不單要教給學生寫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攝取寫作材料,在名人名篇中吸收營養,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作文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寫作與作文教學》云南教育出版社.
[3]《語文教學論集·呂淑湘<關于語文教學兩點基本認識>新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