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議尹
摘要:漢字識字教學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學生良好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新修訂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低段識字教學提倡“多認少寫”,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字源教學法是一種漢字教學的方法,字源識字法也叫字理識字法。語文教學識字中運用“字源識字”“字形規律”“偏旁部首”等多種方式的識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字源識字優點可以幫助孩子通過理解字意讓孩子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生字。
關鍵詞:字源;低段教學;興趣
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四千多年的歷史結晶,也是流傳至今古時期文字中唯一傳承的文字。利用字源特點,從字體的起源、演變、發展中讓孩子更好的認識字義,從而牢固掌握所學生字。這就更加對我們低段老師在識字教學中“研方法、析孩子、提興趣、升效率”,運用好字源識字方法,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學生識字涵蓋音、形、義三要素之間聯系的統一。
一、低段學生學習特點
低段孩子處于學習知識的的過渡時期,他們從幼兒階段到小學階段有一段適應階段。4歲是孩子形狀知覺的的關鍵期,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學習主要通過對形狀特點來進行學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書面語言學習進入孩子的學習關鍵期。教師要引導孩子做好學習過渡,字源識字方法更接近形狀知覺和理解識字兩方面的結合,利用孩子學習心理發展的規律,字源識字是孩子容易接受的方法之一。此外,該年齡層的孩子活潑好奇心強,自我約束力和自主學習力較弱,然而學習過程中往往很容易激發起孩子對于某一內容的學習興趣,但缺乏自制力,根據教材分析我國低年級課本內容生僻字占比還是相對較高的,尤其是對于一些篇幅較長的課文,如果生字較多,孩子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傳統教學方法,識字一般是反復地閱讀和記憶,沒有太多的技巧和規律可循,長期的實行,孩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都會受到挫敗。識字教學不僅僅是教師一方的講授,更要讓孩子主動地加入進來,主動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追溯漢字起源,快樂識字
中國漢字是世界最古老四大漢字之一,每個漢字都是歷史演變中的一幅畫,經過幾千年的變化,中國的古文字由形象化演變為符號化、抽象畫,然而它依然保留著文字的本意。漢字的自然變化中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修正,漢字由繁到間,漢字的演變過程歸納為:聲、形、象、數、理。我們的字源識字以漢字的字形為基礎來進行學習。例如部編版一年級上冊教學課文4.日月水火這篇識字課文,這篇識字課文以象形文字為主,在生字教學中我先出示古文字“ ,讓學生看圖猜圖畫的意思是什么?學生通過觀察聯想大都能猜到圖片的含義。再讓學生把古文字和現代文字連線,說一說這樣連線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對照兩種文字并仔細認真地對比字形,認真分析。培養孩子主動發現、自主探究的主動性學習,并學會對比鞏固的方法,讓孩子把抽象的符號轉化為學生腦海中美麗的畫面,學生在聯系想象的畫面中感受中國古文字的奇妙之處,提升識字興趣,開開心心地識字。
三、字源識字法的優勢
(1)圖形識字符合兒童認識事物的規律,結合多媒體的使用,讓枯燥的文本符號轉變為生動的生活圖畫,提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趣味性,強化兒童感知的效果,有效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孩子識字效率。
(2)中國古漢字本身就是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不斷演變,字源識字法剛好可以再現字體演變過程,不僅易于記憶,同時也便于孩子了解漢字文化。在記憶漢字的同時,通過文字的起源,讓孩子感受祖先們造字時的生命體驗以及漢字符號背后的智慧與情懷,體會文字文學之美。“口”字形體演變源流象形字,甲骨文、金文、小篆的形體都像一個人開口笑的樣子。“口”人用來說話飲食的器官,本義就是指人的嘴巴。古文字形象凡口之屬皆從口。
(3)基于對孩子學情的分析,讓孩子在學習中掌握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典型的基本字和結構,是孩子真正理解和掌握漢字規律的方法,有利于孩子進行學習遷移并易于記憶。如漢字中以“口”為部件的漢字很多,《說文》中有18個,口部的字表示和嘴巴、語言或嘴巴的動作有關的事物,還可以表示一些其他方形的東西。口字部的字第一類跟口有關的器官,如:吻、喙、喉。第二類跟口有關的行為,如:嚼、吮、啼、叫。第三類是象聲詞,如呱、啾。第四類屬于語言方面的,如語氣詞嗎、呢、唯等。而今我們還在用的常用漢字中還有不少“口”旁的,如“吃、喝、咽”等都是與人們嘴巴有關的。口字演變在漢字中是形象而生動的。
(4)追溯字源,利用形聲字規律識字“形聲”以其一半表音、一半表意的結構模式,適應了記錄漢語的需要,是一種最能產的造字方式,成為創造漢字的主要方法,現代楷體漢字中,90%以上的字都是形聲字。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猜字謎”“換部首”等多種形式進行形聲字的比較歸類。例如,“請、清、情、晴、蜻”都是形聲字,帶有相同的部件“青”。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些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使學生得出規律:“形聲字聲旁表字音,形旁表字義。”同時進行拓展,讓學生想一想還認識哪些帶有“青”的字,拓寬識字面。識字是為了更好地閱讀,最后我再根據本課學習的形聲字,編出一首語境歌,讓學生自己填上帶有部件“青”的形聲字,扎扎實實地做到識字為閱讀服務。識字教學任重而道遠。如果我們能遵循漢字的造字規律,采取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講求策略,定能讓學生既在興趣盎然中學會生字,又掌握了識字方法,還激發了學習的熱情,更重要的是,在感受祖國語言文字魅力的同時,真正享受到語文所帶來的真真切切的快樂。
參考文獻:
[1]章愛芬.淺談字源識字[J].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5(04).
[2]丁菲.形聲字的歸類和識字在低年級中的教學[J].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7(14).
[3]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