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秀
摘要:語感培養能提升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利用課內外閱讀積累語感,通過比較、想象等方法品味文字,感悟語言,在模仿和創造中進行遷移,學會運用語言文字。若能把握住積累、品析、遷移這三個要素,就能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感;閱讀教學
引言
《新課標語文教程》中已經指出“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同時也強調了“在語文課程教學中,應該把培養學生優秀的語感能力當成首要教學任務。”因此可以知道,語感教學是多么的重要。所謂語感,就是指通過語言知識的不斷積累從而形成一種語言修養,是一個長期積累經驗的過程。有了語感,學生就可以在看到語言文字的第一時間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及其所傳達的意義,它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語文素養。為了向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前進,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們就要將語感教學融入進去,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使素質教育不只是成為一種口號,而是能夠真正開展和落實下去。該文筆者將對語感教學進行深入探究以及提供相應的有效策略。
1、創建教學情景,鋪墊語感基調
在當前小學語文學科實際教育過程當中,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語感水平與能力,一方面應該在平時上課的時候鍛煉自身,另一方面在不斷實踐活動當中探究語感情況。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要為小學生創設多樣性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這樣的實踐活動當中。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為小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不斷鍛煉小學生的語感水平與能力。教師要更好的輔導小學生展開語感有效鍛煉,讓小學生更加深入且全面的認識語文語感,提高小學生的語感水平與能力。教師也需要為小學生創設一個輕松且和諧的語文課堂環境以及氛圍,讓小學生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并且將這些語文知識充分運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運用水平,提升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小學實際教育過程當中,教師要運用語文學科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提高小學生的語感水平。除此之外,教師應該讓小學生在語感學習過程當中創造相應的氛圍與環境。只有這樣,才可以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感水平。比如,教師在實際教學“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運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讓小學生觀看小蝌蚪找媽媽的有關視頻,這樣直觀的向小學生展示相關知識,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提高語感能力的氛圍與環境,讓小學生充分參與到語感能力提高學習活動當中,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整體能力。
2、在想象中體驗,浸入意境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教師在培養其語感的過程中可以利用這一點,鼓勵學生在想象中深入作品意境進行體驗,這樣才能更真切地積累語感。如教學《走月亮》一文時,學生帶著想象深入文章情境進行體驗,然后說出了自己的閱讀印象: “讀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在一片灑滿月光的大地上,母親和孩子正在田野里玩耍,周圍都是美麗的風景,有花草樹木,也有河塘游魚,這是一片唯美的田園風景。”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繼續關注作品的語言:“那么,文章又是如何展現出這種唯美的風景的呢?這篇文章如詩如畫,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達到這種效果的呢?”學生在深入品析語言特點后認為: “作者十分擅長將長句和短句整合在一起,如‘從果園那邊飄來果子的甜香’是長句,而后面的‘是雪梨,是火把梨,還是紫葡萄’則是短句,它們組合在一起,產生了一種輕松活潑的語感。”還有學生分析了作品的詞語,認為作者用詞十分精準,如“是在洱海里淘洗過嗎”中的“淘洗”就很有特色。這說明,在想象的輔助下,學生更好地進入到了作品的意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體驗提升了自己的語感。學者俞東偉認為,語言描述的顯象結構本身沒有直接可感性,閱讀者必須基于生活經驗,通過聯想和想象才能實現對語言的把握,而如果沒有想象和聯想,也就沒有語感。由此可見,想象在語感培養中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想象,進入作品的意境,從而提升對語言的深層感悟能力。
3、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感的工作中,可以從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出發。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語文思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鍛煉學生的語感。當學生接觸到一篇新的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發現文章中隱藏的內容,提煉出中心思想,并闡述自己對這篇文章中心思想或某段描寫的看法,使學生脫離對標準答案的依賴,建立屬于自己的思維模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習《孔乙己》這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行閱讀,了解孔乙己這個角色的性格,找到相關的描寫,詢問學生:“孔乙己前后被掌柜問話的回答并不相同,你認為是什么令他發生了改變?”引導學生結合文章上下文大膽想象,也可以和小組同學之間相互討論,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描寫來證明自己的想法。學生在發散自己想象力的同時,也和魯迅先生進行了心與心之間的交流,體會本文中所滲透的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毒害的思想,認識到封建思想的危害。學生在閱讀中也對魯迅先生的文章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認知,也有利于引導學生在課下時間多多閱讀關于魯迅的其他文章,提高自己的閱讀積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想象力和觀察力得到了培養,也對學生的語感能力的提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結語
綜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若能把握住積累、品析、遷移這三大要素,就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其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并最終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董秋麗.淺談小學語文閱讀語感的培養[A].《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年3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北京恒盛博雅國際文化交流中心,2016.
[2]徐獻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J].教書育人,2012(S2).
[3]顧賢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感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貴州省安順市第五小學 5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