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敏 邱蕓薪
摘要:“學困生”在各個學校的比例雖然不高,但總體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小學教師教學方法不當,不僅會影響到教學任務的完成和班級的發展,而且會嚴重影響到小學生以后的身心健康。為此,文章探討了小學出現“學困生”現象的原因,并提出教育改造方案。
關鍵詞:小學生;學困生;教學策略
學生們都有各自的特點,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這一群人一般表現為不愛學習,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思想品德不能迅速提高。為此,小學教師針對“學困生”進行教育轉化必須做到有耐心、有恒心、有愛心,同時,還要找出班級中出現“學困生”的原因,然后制定詳細的教育轉化辦法,以提高“學困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全班乃至全校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1小學出現"學困生"的原因
1.1自身原因
小學“后進生”遭遇課業和考試壓力。伴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發展,科技進步的飛速發展,我國對優秀人才的規定也在明顯提高,學生、老師和院校都遭遇著極大的壓力。受此壓力的危害,學生每日要做的課程多,又遭遇著升學考試的壓力,逐漸越來越焦慮情緒,“后進生”便會看起來更為突顯。小學生的“后進生”在考試和學習過程中經常會擔心、躁動不安、焦慮不安、心煩或大量出汗,必須尤其值得留意。
對學習沒有興趣愛好都沒有。教學環節中因為人為因素的緣故使得學生討厭學習,聽見“學”字就厭倦,歸屬于厭學癥。課業使學生煩惱,有些人讓她們學習,她們便會越來越焦慮情緒和躁動不安。除此之外,她們也會與學生家長與老師產生明顯矛盾,乃至發生晚到、曠班、逃課和翹課等狀況。
1.2學校層面原因
院校要擔起發生“后進生”的關鍵義務,由于“后進生”的考試分數和課堂表現都很差,免不了老師打手心或院校“看不上”。長此以往,“后進生”便會變為被別人忘卻的學生,使她們慢慢缺失自學能力和信心,考試成績也會愈來愈差。
1.3家庭層面原因
除開學校德育以外,學生的發展也必須親子教育,可如今有一些家中卻給學生非常大的壓力,讓本來幸福的家中氛圍越來越焦慮不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家長對兒女有很高的期待。這類父母經常對小孩說:你一直在某一家見到的小孩多強大,但你卻在考試中得了一點成績。他們比較嚴重損害了小孩的自尊,使小孩造成青春期叛逆,乃至終止學習。
二、學生家長沒有用恰當的方法教育小孩。這類父母很沒耐心,她們覺得“打”是好的教育方式。
三、二孩政策伴隨著二孩政策的放寬,父母們把專注力都放到二孩的身上,不會再特別關心大孩子,進而造成了一系列的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難題。
2小學“學困生”教育應采用何種方式轉變
2.1用情感教育“學困生”
學習困難的學生們也想得到表揚和嘉獎,但現實的教育往往忽視了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變得膽小怕事,甚至自暴自棄,放逐自我。有時候上課不認真,會搞得亂七八糟,便是想讓教師留意自身。假如小學老師能在“后進生”主要表現出這類個人行為時,對其開展剖析,讓學生尋找愛的必須獲得達到,那么學生就不容易再頑皮,不容易不用心地聽,不認真地學了。全體師生全是心存希望和期待走入校園內,走入班集體,老師要把每一個學生作為自身的小孩,關注她們,給他大量的愛,看她們的雙眼務必是真誠的,對她們的心態務必是親近的,讓她們感覺老師善待自己,關注自身。若后進生做錯事,教師一定不可以一味指責,只是要寬容她們,像過去一樣關注她們,用自身的愛教育她們。于永正曾說:假如教師在教學生時,讓學生搞清楚你一直在教他,那可以說是失敗了。因此 好的教育方法便是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想和你在一起的關愛下,小學生會漸漸地糾正全部的不正確,從而愛上學習。
2.2依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課堂教學
雖然"后進生"的學業成績比不上"優生優育",但根據很多客觀事實大家會發覺,每一個學生都是有自身較為善于的一面,教師務必細心細膩地觀察全部"后進生",并且用適度的方式激起她們的潛力。“真真正正的教育是激起學生自我管理。”立德樹人不可以呆板地把課本知識教授給學生,執教的最后目的是不可以教的,執教的內容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教學生的學習的方法,及其怎么管理和管束自身,使學生從此前處于被動學習到獨立思考,進而完成自我管理。有的人會覺得小學的“后進生”便是沒有學業成績好的學生,要想讓她們不可以接納文化教育。實際上,學生是優秀生,重點在于老師的教學策略是不是恰當。只是把課本知識教授給學生,而不是教授給學生恰當的學習的方法。每一位教師都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以小學“學困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為依據來指導教學,并倡導他們自力更生,使“學困生”隊伍向優等生隊伍轉變。
2.3家校共同營造“學困生”轉化的良好氛圍
在教育“學困生”方面,家庭和學校所需承擔的責任是相同的。除了寒假和暑假之外,“學困生”們星期一至星期五其余時間都在學校,放學后回家。因此,學校和家庭必須共同營造適合“學困生”的教學氛圍,促使其迅速轉變。例如,就家庭方面而言,“學困生”的父母必須多陪著孩子,經常與孩子交流,了解他們在想什么,如果發現孩子有做錯事的地方,不能用暴力方式解決,就應該給他們指路。父母可以陪孩子讀各種各樣的書,因為人的情感可以被書的內容所陶冶,人的心靈也可以被書的內容所凈化。在學校方面,教師要與“學困生”家長保持聯系,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同時,學校也要定期召開家長會,利用微信群、校報等形式,向家長傳授育兒方法。
3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有效地解決小學“學困生”問題,教師必須做到循序漸進,腳踏實地,用情感教育好“學困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要建立一個符合平等原則的學習環境;要通過家庭學校合作,對“學困生”進行學困生轉化等方式教育小學“學困生”,使其樹立學習信心,努力成為優秀學生中的一員。
參考文獻:
[1]蔣冬梅.澆樹澆根育人育心以情叩開學困生心靈之門——淺談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學困生的轉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18).
[2]劉海濤.多措并舉,讓學困生走在前進的路上——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7(6).
[3]夏娜.基于羅森塔爾效應理論中學學困生轉化實踐探析——關于×中學學困生轉化的實踐案例[J].長江叢刊,2018(4).
[4]張天會.讓學困生在前進的道路上迎頭趕上——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7(3).
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吳陳河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