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斌利
摘要:語文這門學科被稱為“百科之母”,只有在學好語文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對其他學科進行深入探討與研究,可見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而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更具有特殊的功能和意義。無論是已經實行新高考模式的省份,還是依舊遵循舊模式高考體制的區域,都對語文課堂有較其他學科更高的要求。今天我想就語文教學過程中總結的經驗提出五點思考。我認為要擁有高效的語文課堂應從了解學生學情、情感教育、教師核心素養與業務能力、一課一得、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五個方面去構建。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課堂;構建
一、了解學生學情,做好學生評價,實施分層教學,為高效課堂打好基礎
新課改模式下,教師對課堂的把控,對學生的教學早已不再是“填鴨式”了,分層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讓教師教學更有針對性。分層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學有所得,更能有效地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那么如何實行分層教學呢?我認為了解學生學情,做好學生評價是基礎,是一堂課是否高效的關鍵。高中學生有此年齡階段的共性,但更明顯的是每個學生身上體現出來的個性。個性的差異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的程度不同,理解知識的能力不同,消化知識的時間不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疑惑:為什么同一個知識點且采用同一種方法教授,有的學生一點就通,而有少部分學生則需要反復強調?這很明顯是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造成的。面對此種情況,做為教師的我們首先不應妄自菲薄,而應耐心地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完成當堂課的教學任務。如果教師在授課之前就對學生的學情有了一個整體把握,在前一堂課后就已經做好了學生評價,那么在當堂課教學中做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及尊重學生個體性差異性的心理建設,利用分層教學方法,就會為這堂課的高效性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情感教育是語文高效課堂的鑰匙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薄皹分摺笔菍W習擁有極大熱情的人,他們會主動去學習,去探索,去追求,去創新。因此只有重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語文學科是培養人的學科,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句子整合、語言表達、寫作、答案整理都離不開情感教育。因此應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能力,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整堂語文課生動形象,充滿生機。課堂氛圍是情感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一堂高效的語文課必定是輕松愉悅的,是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快樂的,而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與興趣又是相輔相成的。只有讓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課堂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那么怎樣在一堂語文課中實施情感教育呢?合作探究、小組討論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合作探究有助于為課堂營造輕松的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教師提升自身素養,業務能力過硬是高效課堂的制約性因素
教師素質的高低是制約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原因。21世紀的教師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要不斷學習,繼續教育。除了公需科目的學習,自身專業技能之外,尤其要多了解當下時政,緊跟時代的步伐。語文學科既然是百科之母,那么語文教師對自身的業務能力要求就應當更高,要學習掌握的知識就應該更豐富。要呈現高效的課堂,教師的自主學習意識必須要強,要善于思考與引導。比如在教授學生《燭之武退秦師》這篇文言文時,老師們要做的除了按部就班的備課外,還應多思考怎樣去構建高效課堂,可以從“退”字入手,從退什么、為什么退、如何退去組織引導,這樣既能吸引學生興趣,又能讓學生學有所獲。所以一個教師的專業道德和專業知識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主要因素。
四、合理分配課堂時間,一課一得,向課堂要效率
語文教學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稍不留意就會把握不住課堂脈絡,教師一心想把知識教授給學生,而忽略掉課堂教學的性質。一節45分鐘的語文課,應該把時間進行合理安排,整堂課應涉及預習反饋、課本內容、師生互動、課堂小結、作業幾大環節,但時間有限,應該怎樣合理分配呢?個人認為應當遵循“一課一得”的原則。“一課一得”,有舍有得,語文教學也要學會取舍,突出重點,得得相連。一課一得是啟發式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一堂課學生學習上有收獲,能理解一個問題,明白一個道理,掌握一種方法。高中語文知識點眾多,且都很靈活,但也有規律可循。知識點呈線性輻射,有一個點狀中心?!耙徽n一得”與這一特點不謀而合。無論知識點延伸性多強,始終有一個中心圍繞。每堂課收獲一個知識點,所有知識點累積起來,就形成了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并適應了考綱考點,真正做到了得得相連。遵循“一課一得”的原則后,每堂課的時間限制就不能成為高效課堂的阻礙了。
五、高效語文課堂的構建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要在教學中起引導作用,擺正自己的位置,增強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效率相當低,早已不可取。新課程改革后,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十分重要,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互動,引導其思維的發散,豐富學生的想象,形成學生獨特的個性化思維。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發散性思維的養成有助于學生多元化的去看待問題。教師在課堂引導過程中,注重方式方法,提出一個問題時要適當鼓勵,在養成主體性的過程中難免會因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而出現不同的聲音,教師在肯定學生后再加以糾正引導,這樣學生的自信心就會提升,從不愿意學習到想嘗試再到主動探索。例如在《沁園春·長沙》這篇課文中,教師可讓學生自由朗誦,在情感教育到位的基礎上,朗讀是發揮學生主體性很好的方式,無論朗讀過程中學生是否體會詞中意境,教師都該及時鼓勵引導,并最終讓學生在朗讀中自主去感受毛澤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的美景,去體會“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之豪情。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也是讓學生體現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讓學生對某一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畢竟思想的碰撞呈現出來的是思維的火花。這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極其珍貴的財富,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環節。
六、結語
根據《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課程性質可知,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這就使得語文課堂必須要具備高效性。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不斷生成、不斷追求的過程。教師,學生要共同成長,共同發展,教師要成為高效課堂的構建者,學生要成為高效課堂的主體者。相信在各位老師的不停學習與思考中,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并不困難,高中語文教學定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參考文獻:
[1]吳朝暉.如何進行高中語文情感教育[J].湖南教育(中),2010(12):47.
[2]吳大波.淺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提高效率的策略[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2.
[3]張時康.淺談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學教學參考,2014(003):27.
[4]王俊一.淺談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語文學刊,2013(022):147,162.
[5]郭玉強.淺談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中文信息,2013(0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