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鈺靖
摘要:在當前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成為課程教學的重點所在。對高中地理教學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同時也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強化學生的識圖能力、探究意識等,從而實現新時期下的教學目標。基于此,為了順應教育時代的發展,高中地理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借助有效的教學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思維,促使學生多元發展。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生綜合思維;培養;對策
對高中地理教學而言,地理學科能力是指學生借助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內涵是提升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過程。為此,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側重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促使學生多元發展。
一、借助信息技術打造思維能力提升課堂
在高中階段的地理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思維能力,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這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構建思維能力提升課堂,通過將教學內容直觀呈現,引導學生識圖、分析地形構造等,進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思維,并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以“山脈形成”一節為例,在本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動畫,為學生展示褶皺山、斷塊山的形態,動態化模擬背斜和向斜的形成過程,從而使學生歸納出“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規律,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知識,促使他們綜合思維的提升。之后,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趣味動畫,為學生展示喜馬拉雅山的形成,并讓學生根據內容轉述喜馬拉雅山形成過程,并回答其屬于褶皺山還是斷塊山,借此引出等高線的知識。一般而言,等高線越密集的地方,其地勢也越陡峭,學生可以根據這一內容確定最高點,結合褶皺山斷層,分析內外力作用過程,辨別背斜和向斜兩種地貌。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利用PPT展示山地不同地貌的等高線圖,例如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等高線圖,準確掌握每一種地形的特征。在有效教學方式的支持下,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得以實現,學生也可以掌握更深奧的知識,同時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得以提升。
二、重視學生差異,利用分層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為了進一步達到學生綜合思維發展的目標,其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學生因受教育情況、家庭環境等因素影響,他們的思維能力存在一定差異,這不僅限制了教學的有效進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綜合思維培養目標的實現?;诖耍乩斫處熢诮虒W過程中需要把握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程度,通過將學生進行分層,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并培養他們的綜合思維。值得注意的是,分層需要教師把握教學內容的難易點,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從而實現學生綜合思維的發展。
例如,以在“農業區位的選擇”一節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分層教學法構建優良學習環境,促使學生綜合思維的發展。結合教學重點來看,本節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農業生產的選擇內涵,即決策者對農業本土利用的抉擇,可以在平時做題過程中熟練運用農業區位因素,并學會判斷農業區位抉擇的主要因素。為此,教師在將學生合理分層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習相關內容。第一,不同層組的學生觀察農業生產活動圖,良好層組學生完成自測,中等層組學生與組內其他成員交流農業生產的內涵,待進層組學生則掌握基本的概念。之后,教師可通過提問的方式,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第二,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之后,讓他們回答影響農業區位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是否可以結合這些內容進行對農業區位進行判斷?此類問題在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引申,既可以培養學生破解難點的能力,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主動性,班級學生整體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綜合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為了進一步達到相應的育人目標,教師需要在傳統的評價機制上進行創新,從多層次對予以學生評價。例如,在分層學習下的“農業區位的選擇”一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他們參與課堂程度、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運用地理知識破除學習阻礙的能力、合作情況等層次予以學生相關評語,幫助學生及時掌握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短板,實現自我提升。同時,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并及時調整這些內容,整體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也得以培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構建優良學習環境,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綜合思維的發展?;诖?,為了順應教育時代的發展,高中地理教師關注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幫助學生掌握更為深入的知識,并培養他們的多元認知,從而深化教學革新,推動教學發展。
參考文獻:
[1]戴志明.探析綜合思維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教師版),2018(011):198.
[2]田乃鈞.關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綜合思維能力培養探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4(0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