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花
摘要:思政教育要給學生傳遞知識和能量,還要貫徹和落實國家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國正在推進法治國家建設,思政課教師要努力培養高中生的政治與法制意識,幫助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鍵詞:思政課程;高中生;政治與法治意識;重要性;意識培養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教育的本質是喚醒,是開發你的內心。也有人說過: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還有人說: 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顆靈魂去喚醒另一顆靈魂。這些是多么美好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我默默地向他們學習。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什么人必須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思政教育者除了要給學生傳遞知識,還要給學生傳遞正能量,要讓學生在成長中對思政知識的學習充滿熱情,對生命保持敬畏之心,對社會有責任感,對美好生活有向往。
我國高度重視思政課程,思政課是國家意識形態的重要載體, 思政課教師要堅決支持和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總要求。
為了牢牢掌握意識形態主陣地,思政教師要做到習主席提到的六個“要”:政治要嚴,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強,人格要正。云南省普通高中高一思政教材必修 2《政治與法治》的課程要求學生樹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認識,形成基本的政治和法治素養。思政課教師要努力完成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培養學生政治與法治意識。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律是治國之重器。中國通過實行法治,能夠保障人權,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家長治久安,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
高中生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在依法治國背景下,國家高度重視高中生政治與法治意識方面的培養,通過思政課堂的潛移默化,使高中生學法知法懂法,自覺遵循法律,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有效增強學生的政治與法律素養,將來步入社會后能夠做到有效維護社會秩序,積極參與政治生活,守法用法普法。在思政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效培養學生政治與法治意識。那么如何培養高中生基本的政治與法治意識?就此,我個人有以下幾點愚見。
一、堅持政治性、科學性與教育性三者有機統一
思政課教師要要講政治性,政治立場要堅定,政治原則要明確和政治素養要高,只有把政治性貫穿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之中, 使之潛移默化的發揮作用,思政教育才不至于失敗。
科學性要求思政教師準確、嚴謹、完整地把握思政知識,把握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中央精神和國家大政方針政策,中國的歷史與現實等相關的知識。
思政知識傳授要求正確、科學,其他相關知識和材料的引用也要嚴謹無誤,教學內容邏輯結構體系要求完整。總之,思政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刻把握政治屬性,同時能用準確 、嚴謹、完整的知識和語言貫徹和落實思政教育教學,教育中著力培養高中學生政治和法治意識。
“火熱的心”的基底是“清醒的腦”。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政治性和科學性兩者是缺一不可、不可偏廢,互為前提的;政治性和科學性必須同時服務和落腳于思政課程的教育性;只有把三者統一起來,才有可能培養高中生基本的政治與法治意識。
二、讀懂教材,用好教輔
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載體,教輔是對教材知識的深化和拓展, 只有教材的教學是空洞的,只有教輔的教學是不著邊際的,教學中必須以教材為本,合理利用教輔。
思政課教材的編寫體現著國家對高中學生的政治要求,教輔幫助我們進一步解讀教材,幫助學生明確和落實相關知識。教師要認真把握和領悟《政治與法治》教學要求、教材知識和知識的邏輯體系。幫助學生利用好教材,學習好政治與法治的基本知識, 學會愛黨、愛國、愛人民,遵紀守法,明禮誠信。
三、選好方法,用準案例
高效的課堂教學需要依托良好的的教學方法,良好的教學方法的實施需要有準確典型的教學案例來增值添彩。教學方法多種多樣,采取什么樣的方法,用什么樣的案例能夠使政治法律意識深入學生心中,教師必須有的放矢,了然于心。
法治社會,法就在我們身邊,教學案例就在我們身邊,一切知識源于生活,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知識的慧眼。只有做到情景交融,教與學實現“共情”,才可能打造高效課堂,實現教學目標。
四、開展好學生實踐活動,做好價值升華
人類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學以致用,才能實現知識的價值,加深人們對知識的認識,使知識升華為個人情感認同。學生學習完了政治與法治的相關知識,應該帶領他們及時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政治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推動理論到實踐的有效轉化。
知識一旦成功轉化為價值觀,就會成為了人們世界觀的一部分,將深遠持久地影響著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政治和法治意識如果升華為個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政治與法治意識就基本形成,思政教育功能基本實現。
五、結語
高中思政課學生政治與法治意識的培養是新時代思政教育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思政教師要重視方式與方法,提高課堂時效性,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與法治觀念。
參考文獻:
[1] 葉雁秋 .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如何滲透法治意識 [J]. 考試周刊,2020(023):145-146.
(澄江市第一中學,云南 澄江 6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