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艷
摘要: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已經成為人們的重要精神文化標識,也促使著整個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不斷地指導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相聲表演也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本文探究其在現代化背景下的價值作用,尋找其成功發展的原因,并探究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傳統文化;相聲;相聲經濟
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已經成為人們的重要精神文化標識,也始終積淀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崇高精神和文化追求。它促使著整個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負載著中華民族的自我價值意識取向,影響著一個民族的基本生活方式,聚攏著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相聲表演也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我國的相聲表演藝術經過2000多年的穩步發展,已逐步成為一種遍及全國各地,獨具風格、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我國相聲藝術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結合了口技、說書等有關的藝術之長,以諷刺的相聲藝術形式表現真善美,以引人發笑為主要的藝術表現特點,以"說、學、逗、唱"為主要的相聲藝術表現手段。傳遞著中國社會發展中逐漸變化的各種思想。
1.相聲的價值作用
如今,相聲已經逐漸引起了大眾的關注,因為其十分獨特的價值。首先它具有娛樂性價值,這與傳統相聲早期出現的幽默形式息息相關,說學逗唱的藝術形式,形成了傳統相聲幽默的美學特質,為大家的生活帶來了歡樂;相聲通過其俏皮新奇又兼具幽默的特點,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機智活潑、俏皮新奇主要通過相聲語義的曲解而充分的表現出來。通過對某些詞語的含義進行"歪解"、"歪組",對中國古語胡亂錯誤解讀、對多音節文字原本意思的故意曲解,這些名詞語義的巧妙曲解,別具一格,讓許多人耳目一新。為許多忙碌的中國青年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歡樂。
其次,相聲也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教育價值,雖然一直以來相聲都是一種藝術,不是教科書。聽相聲不是為了接受教育。但是,藝術產品同時也是精神產品,應當對我們的人生有一定的啟發,在發展方向上也更應有益于整個人類的共同發展。歷史的經驗已經充分證明,如果僅僅為了純粹的娛樂,會失去正確的價值取向。使簡單的休閑娛樂,變成沒有任何內涵的"愚樂"。因此,相聲的教育價值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相聲傳遞著一些優秀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現象。
2.相聲經濟發展的原因
也正是因為如此,相聲這種休閑消費也已經成為當代人重要休閑娛樂活動之一。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產業,它已經成為了休閑消費市場的寵兒。相聲產業是新世紀以來中國相聲發展新的產物,已經從體制定位轉向商品屬性,又承載著國家整體文化戰略規劃。相聲產業不單純是相聲發展的 “新現象 ”,也是相聲經濟占領市場一角的體現。
探究相聲經濟發展至今占據市場一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廣播電視相聲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廣大老百姓來說,通過廣播電視欣賞相聲仍然是主要方式。因為現如今的生活節奏緊張,并且能夠用來消費在文化方面的資金并不寬裕,廣播電視仍是當前絕大多數人方便易得的媒介。在此情況下廣播電視相聲成為大多數人的娛樂選擇之一。
第二、 “茶館相聲 ” 發展迅猛,勢頭正勁。發展至今“茶館相聲”的相聲表演方式已成為民眾認同、業界推崇,具有強大文化召喚力的市場主流。為相聲經濟加了一把“火”。
第三、相聲藝術搭上了傳媒經濟快車。比如電視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 》收視率頗高是相聲與電視劇的結緣范例。傳統相聲正以 “形散神不散 ” 的形式滲入現代傳媒經濟體系中去,利用現代傳媒經濟體系發展相聲經濟。
第四、相聲藝術多元產業發展形式也為相聲經濟提速。諸如相聲博物館、相聲拍賣一類的新形式的出現,相聲產業整體體現出開放、創新的姿態。
3.相聲經濟的發展之路
相聲經濟會保持如此態勢發展嗎?筆者認為,并非如此,且其發展形勢并不樂觀。
在上述相聲經濟發展的原因中,廣播電視相聲因為其作為一種方便易得但并不盡如人意的方式,將成為當前大部分人不可或缺,但也不會突發大規模需求的相聲欣賞方式。對于相聲經濟的發展只能說是維持。“茶館相聲 ”目前勢頭正猛,但前途也并不樂觀。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考量,“茶館相聲 ” 主要實行低價優勢,“茶館相聲”演出的票價一直維持在20-30元左右,在消費水平普遍增高的今天,茶館相聲娛樂也因此被普通人看作是一件在經濟上“性價比高”的事情,對于一些價格稍高的相聲演出,大多數觀眾都持否定的態度。相聲觀眾看重其性價比,拒絕選擇超出他們的經濟能力范圍的高價演出。且“茶館相聲 ”追求的是現場感,所以容納的人數有限。因此 “茶館相聲 ” 每場門票收入也不容樂觀,這對于相聲經濟的發展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的情況。
相比之下,搭乘現代傳媒經濟的相聲經濟發展態勢是充滿希望的。現代傳媒經濟以現代技術高速發展為依托,對現代人的多樣需要反應更加敏捷,因此相聲藝術在現代傳媒經濟框架中將獲得最大的藝術張力與利潤回報。與之相比,相聲產業的票房收入以及其他利潤獲取形式則相對乏力。但如果以現代傳媒經濟為相聲經濟發展的唯一形式,也不可取,現代傳媒為相聲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驅動力,但也離不開相聲接受基礎社會氛圍的養成。
總的來說,雖然現如今相聲受到大量普通消費者的青睞;但其發展仍面臨著諸多“經營”難題,表面的繁榮并沒有帶來相聲經濟的全面發展。相聲經濟的發展究竟何去何從還未可知。盡管如此,但作為獨特的經濟文化熱點現象,經濟與文化的相互作用,經濟熱點的形成離不開社會文化氛圍的滋養,而經濟的繁榮又反過來成為文化得以繼續蔓延繁衍的推動力量。相信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相聲這一傳統的曲藝形式,會有屬于它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李正洪.新時代推動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思考[J].今日民族,2019(Z1):12-14.
[2]周瑩.論郭德綱相聲的語義曲解藝術[J].才智,2019
(23):207.
[3]吳巧靈.相聲界“雅俗之爭”的美學異想[J].美與時代(下),2012(02):94-97.
[3]于日輝. 郭德綱被批“三俗”事件的文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3.
[4]王陽.從近年相聲商演看傳統相聲的發展演變[D].昆明:云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