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要: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尤其是在交流過程中,合理、科學地使用語言,能夠提高交流的質量和效率。因此,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需要加強語言藝術的應用力度。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結合語文教學的特點,以及結合小學生的語言功底,創新出語言藝術應用的有效方式,從而達到既能提升教學質量,用能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作出了相關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夠為語文教學,提供良好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應用
引言:語文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具有一定的實用性,所以教學中合理運用語言藝術,必然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最終幫助學生掌握語言應用的能力。眾所周知,漢語作為我國母語,不僅具有良好的傳承性,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像是“一詞多義”、“一語雙關”等,而在使用漢語交流中,更是一門大大的學問。因此,如何讓說話變得“引人入勝”、“賞心悅目”,就必須提高語言的藝術性,以此確保在達到交流目的的同時,獲得他人的認可和尊重。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語言藝術應用教學的必要性,并采用合理的教學語言,將語言藝術融入教學,從而為學生營造出一個,高效、豐富、生動的語言學習環境。
一、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小學語文教學面對的受教群體,是身心發育尚未成熟的孩童,所以在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等方面,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和缺失,從而導致學生無法,使用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因此,基于語言藝術的應用優勢,教師將其融入語文教學中,必然會改變傳統語文教學的形式,更會對學生產生有利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語言藝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改變課堂教學的氛圍,例如教師采用幽默性的語言,可以使學生在歡聲笑語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知識[1]。同時,幽默趣味性的語言,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第二,語言藝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例如教師使用規范性的語言,堅決避免使用口頭禪等語言習慣,為學生樹立起說話交往的正確榜樣,繼而幫助學生養成使用普通話交流的習慣。第三,語言藝術的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和交流的自信心。
二、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的應用語言藝術,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能力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及作用。但是在實際語文教學中,要想發揮出語言藝術的最大效用,還需要配合科學性的語言應用方式,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將語言藝術完美融入教學,以此為學生創造出最為合適的學習條件。
(一)運用語言藝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由被動性的學習轉變為主動性的學習,一來提高教學的質量,二來提升學生的語言功底[2]。首先,教師在運用語言藝術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感興趣的元素,并將其和語言藝術共同融入教學語言中,以此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效果。其次,教師在應用語言藝術時,要根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設計語言藝術的難度,避免語言藝術過于深奧,影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教師在開展“識字(一)”教學活動時,根據教學的內容,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可以采用最為合適的語言藝術。如,“識字”教學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初始階段,學生或多或少會存在緊張感,基于此教師可以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用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和不適感,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木”字為例,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關于“木”的字謎,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如“同學們,老師要給大家出一個字謎,試試大家的腦袋轉得快不快”,像是“十加八等于多少”、“一個不出頭”等。如此一來,課堂原本緊張、枯燥的氛圍,瞬間就會活躍起來,而學生的緊張感也將得到極大地緩解,從而為接下來的“識字”教學做好鋪墊。由此可見,語言藝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提高教學的質量和培養學生的興趣,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運用語言藝術,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
學習信心是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建立良好的信心,才能更好地投入學習活動中,所以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合理地運用語言藝術,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繼而為學生后期的學習和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教師要改變語文教學的語言,避免使用打擊性和侮辱性的言語,防止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因此,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將鼓勵性和贊賞性的語言,成功融入語文教學語言中,以此達到提升學生學習信心的目的。其次,鼓勵性和贊賞性的語言使用,還要注重使用的時機,以便促使語言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開展《靜夜思》教學活動時,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表現,合理運用鼓勵性和贊賞性的語言。如,當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完古詩后,有的學生能夠完成自主朗讀,而有的學生甚至能夠熟練背誦詩文,此時教師就可以對該學生,作出表揚和贊賞,像是“小明同學真棒,老師都沒有想到,你能背誦整篇詩句,希望你能繼續努力”。此外,在古詩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多次朗讀后,始終無法自主完成誦讀目標,此時教師不要對學生進行責備和批評,而是要采用溫柔和平緩的語氣,鼓勵并指導學生完成詩句誦讀,像是“不要緊張更不要著急,老師讀一句你跟讀一句,相信老師也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朗讀目標”。通過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最為合適的語言藝術,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從而為學生后期的學習和成長,提供良好的幫助。
結語:綜上所述,語言藝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達到了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還起到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素養的目的,由此可見語文教學中應用語言意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的內容,以及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和挖掘語言藝術的應用方式,以此為學生營造出更加適宜、高效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鄭玲玲.小學語文教師課堂語言要充滿魅力[J].學苑教育,2021(07):65-66.
[2]李東紅.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