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遠洪
摘要:合作式探究法主要要求學生組成小組,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式的知識研究。小學數學教師在展開知識的教育時,有必要對合作探究教學法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盡量秉承著這種教學法展開知識的教學,以促使學生逐漸地形成較好的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將對小學數學合作探究教學法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教師在展開知識的教育時,有必要充分地關注和了解當下的教育形式,明晰當下學生的發展需求,將合作探究教學法應用到教育中,以讓自身的教學發揮出生機。當然,在應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時,教師應該促使學生組成小組,讓學生更好地研究和探討知識,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感受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水平。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本人的教學時間經驗,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小學數學合作探究教學法進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夠助力教育的發展。
一、設計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
合作探究教學法順利實施的主要基礎在于比較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的劃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法時,應該充分地關注學生的小組合作形式,盡量依據學生比較具體化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比較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的劃分。
為了對學生進行科學且合理的小組的劃分,筆者會充分地明晰當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性格特點。從學習水平方面,筆者會掌握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試卷解答情況、問題解答情況等等,并會依次評估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學生劃分為優等、中等和有潛力這三個層次。從性格特點方面,筆者會掌握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情況,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現出來的個性,并會加強對學生的溝通和交流。以此明晰學生在領導力、實踐力等多方面的特點,并會為學生標注上相對應的標簽。接著,筆者便會對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使得組與組之間的學習水平相等,組內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差異大,且所具備的特點呈現出互補的形式。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小組合作,筆者的小組合作教學法展開的能夠更為順利。當然,這樣的學習小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每隔一段時間,筆者會對學生進行重新的評估,并會以此展開對學生的合理化的學習小組的劃分,以使得學習小組能夠始終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二、布置難度適中的探究任務
在任務的驅動下,學生能夠做到知識的針對性學習和認真學習。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法時,應當盡量依據當下學生比較具體化的特點,向學生布置探究任務,促使學生依據任務進行知識的針對性學習和認真學習。
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思維能力較差,對知識的學習經驗不足,不了解知識自學的方式,也難以做好小組合作。因此,筆者在展開合作探究式教學時,會充分地明晰當下學生比較具體化的特點,并會向學生布置難度適中的探究任務。如,在講授“復式統計表”這部分的知識時,筆者會依據當下學生的學習水平,向學生布置了解負數統計表和掌握正確填寫數據的技巧的合作式知識探究任務,有關于進行簡單的數據的分析的知識點并沒有放在學生的知識探究任務中,而是決定主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難度適中的知識任務的布置,能夠使得學生有探究知識的激情,讓學生能夠以比較積極且主動的姿態進行知識的探究,從而增強學生的知識探究結果。當然,筆者在平時教學的時候,也會多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以此了解學生所認為的筆者布置的任務的難度,讓學生能夠優化自身所布置的任務,更好地研究和掌握相關的知識。
三、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教師在展開知識的教學時,還應該開展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驅動下,更好地進行合作式的知識研究,以讓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小組合作,發展自身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年、月、日”這部分的知識時,筆者會在講完基礎性的知識后,開展名為’“日歷制作”的實踐活動。當然,筆者會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相對應的實踐活動中。為了激發學生的日歷制作激情,筆者會提供比較豐富的獎品,向學生表示會把獎品給與制作的日歷比較具備創意性且準確性高的小組。這樣,在筆者的教學指引下,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與同學認真復習所學習的知識,探究日歷的形式,探討比較創新性的日歷制作方法,能夠與組內成員分配好制作,以比較積極且主動的姿態進行小組合作。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小組合作技巧,也能夠制作好日歷,掌握本節所學習的相關的知識,增強自身的知識學習效果,使得筆者因此能夠順利達到知識教育的目的。
綜上,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承擔起屬于教師的職責,從設計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布置難度適中的探究任務和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這三個方面,有效展開合作探究教學法,以促使學生不僅做好小組合作,還能夠更好的探究知識,讓學生因此獲得綜合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芳.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03):32.
[2]廖興祥.新課改條件下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1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