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琦
摘? 要: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指的是管理者通過組織、指揮、控制、協調等手段,調動后勤員工工作積極性,增強后勤保障力量,使后勤部門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始終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的管理活動。尤其是隨著學校雙一流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其對后勤部門的服務能力、服務質量以及服務范圍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后勤部門開展信息化建設則是提升后勤服務能力和保障水平的關鍵。文章在參考相關研究資料后,系統總結了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高校信息化后勤管理系統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管理服務
中圖分類號:C93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5-0142-03
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文件明確指出:“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以及智能化的信息化浪潮蓬勃興起,信息化已成為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各行業只有不斷加強自身的信息化建設,才能獲得發展的新動力。”后勤部門作為高等院校開展教學活動提供物質保障的基礎部門,服務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高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所以,在高校后勤管理中開展信息化建設,已成為高等院校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此外,隨著國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高校師生的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也在不斷提高,他們不再滿足基本生活保障的后勤服務模式,而是追求教學環境優越性和生活環境的舒適性,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有助于后勤部門及時了解廣大師生的真實需求和當前后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自身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研究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這一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建設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平臺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優化與配置校園資源
近幾年來,高等教育事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持續改善以及招收學生逐年增加,使得傳統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的工作效率不高、管理理念滯后以及溝通平臺不暢等問題不斷凸顯,已無法滿足當前高等院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需要。因此,各大高校紛紛探索后勤管理的社會化變革之路[1]。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升級和多媒體設備陸續被運用于高校后勤管理,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技術被應用于高校后勤部門的管理中。例如,在傳統的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如果后勤員工需要開展盤點校園固定資產的工作,還通過手工抄寫和計算的方式才能完成,不僅增加了工作量,還存在著因員工責任意識不強、工作積極性不高以及專業知識薄弱等影響盤點結果的風險因素。將信息化平臺運用于高校后勤管理中,就能在學校的各部門、各領域間建立起高校的信息共享平臺,不僅可以全面準確地掌握各部門的固定資產使用情況,還能對限制的設備和儀器等進行統一的調度和配置,使高校后勤部門可以更好地服務于高校的發展。
(二)有助于創新高校后勤部門的服務能力
由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涉及范圍廣,且具有一定的突發性,要求后勤員工必須具備一定的應急能力,對突發事件要能作出正確的判斷。開展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可以使后勤信息全面、快速地運轉,幫助后勤員工及時、準確地解決后勤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促進后勤管理服務質量的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還能對高校的后勤工作進行系統覆蓋,在后勤管理部門與廣大師生間實現實時的交流和互動,不僅能為高校師生提供針對性的服務,還能及時發現后勤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使高校后勤工作能夠更加高效和規范地開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高校后勤資源管理中,可幫助后勤部門對學校現有的各類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和統一配置,在控制高校運營成本的同時,促進高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當前我國高校后勤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未充分認識后勤信息化的重要性
在開展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以及財力資源,屬于支出型業務活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價值和作用等具有一定的隱蔽性,使得很多高校領導人錯誤地認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沒有深入開展的必要,不會積極主動地開展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2]。截至目前,我國至少還有一半左右的高校仍沿用傳統的后勤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缺失、管理理念滯后等現象普遍存在。此外,在傳統的后勤管理理論中,將后勤管理人員定位為服務者,認為高校后勤管理的本職工作就是為廣大師生提供物質保障,不具備管理者意識,以至于后勤管理者在發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后,常常以不是自己職責范圍內工作、自己無處理權限等理由推脫,未采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問題。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員的學歷水平普遍不高,不具備基本的管理常識和操作計算機的技能,單純地將后勤管理信息化理解為運用計算機對后勤工作中產生的數據進行收集和統計,使得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停留在表面。
(二)信息化系統規范性差
雖然我國各類高校一直致力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建設,但關注的往往是在系統上和設備上的建設,并未制訂與后勤管理信息化相關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后勤管理體系的作用和價值[3]。例如高校為了降低自身的運營成本和工作壓力,常常將校園內的部分后勤服務外包給其他公司,而各公司的財務系統又是相對獨立的,繼而出現了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需要使用到很多不同的卡片,如飯卡、熱水卡、洗衣卡以及借書卡等,不僅增加了學生識別和管理卡片的難度,也增加了后勤部門充值和補辦各類卡片的工作量。如此一來,不但沒有實現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后勤管理部門服務能力和工作效率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后勤部門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后勤信息管理系統安全性能不高。高校在開展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為了將建設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未對后勤管理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進行升級和加固。常常出現因病毒入侵、設備運行性能低等原因導致信息化系統不能正常運轉的現象。
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一)革新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理念
后勤員工作為后勤管理目標的主要實施者,自身所具備的責任意識、工作積極性以及管理理念等,直接決定著后勤部門信息化建設的質量和效率。換而言之,要想建設高質量的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統,首要任務就是革新后勤管理人員的工作理念,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完善:首先,通過組織經驗交流會議、加大宣傳力度以及完善培訓機制等方式,不斷向后勤管理人員介紹建設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價值和意義所在,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此項工作中。第二,明確后勤員工的崗位職責。根據學校各后勤崗位的工作任務,對員工在信息化建設中的職責權限、工作任務等進行明確劃分,最大限度地強化員工的責任意識,為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4]。
(二)以滿足師生需求為導向
師生的需求能否得到有效滿足,是衡量高校后勤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指標。因此,在構建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統前,需要對廣大師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全面調查統計。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增強高校后勤部門服務能力和服務范圍等方面的作用。第一,在開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將滿足師生的需求作為后勤管理工作的核心任務,并以完成該任務作為后勤部門的組織目標。第二,充分利用數據技術。數據技術的應用能夠幫助后勤管理員全面、系統、詳盡地掌握廣大師生在生活上和工作上的需求,可將數據技術所反映的需求信息作為完善高校后勤工作的標準,促進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構建高效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統
升級和完善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統,可有效彌補傳統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物資供應不足等問題,為學校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師生日常生活的改善提供有力保障[5]。首先,及時更新和完善后勤管理信息系統,充分發揮后勤信息管理系統的作用和價值。例如,由學校財務室統一制訂校園卡,使學生可以實現通過一張卡片就能滿足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方便的同時,減少后勤部門的工作量。其次,完善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統的管理制度。后勤管理信息系統的管理人員要定期核實系統中的數據信息,對不符信息和過時信息及時更新和清除;嚴格控制后勤管理人員登錄管理系統的賬號和密碼,防止不法分子登錄后勤信息管理系統篡改信息和盜取數據。再次,及時更新系統軟件和清理垃圾軟件,防止管理系統因病毒入侵而癱瘓。最終實現構建科學、完善、高校后勤信息管理系統的目的。
四、結語
后勤部門管理人員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開展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同時,及時更新自身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為高校后勤部門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
參考文獻:
[1] 李亮. 互聯網+背景下的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研究[J]. 電子測試,2020(20):134-135.
[2] 鄭聯. 5G時代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探討[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28):110-111.
[3] 馬紹帥. 大數據時代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探討[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7):66-68.
[4] 李羅丹.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實施策略與方法研究[J]. 大科技,2017(12).
[5] 王海格,富婷. 對于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概述和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13(33):24-25.
(薦稿人:汪江,遼寧科技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