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能夠推動教育回歸育人屬性,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探討高職院校專業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路徑,取得一定成效。結合英語課程教學特點以及課程思政的內涵,文章首先分析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再從教學目標、內容、方法以及評價這幾個方面簡要闡述英語課程思政的具體構建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英語;課程思政
一、引言
英語并非是一門單純的語言學科,它還具有很強的人文社會科學特征,所以,高職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并不僅是給學生傳授英語專業知識,還承擔著引導正確風向、傳播中外優秀文化的重任。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樹立課程思政理念,將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這個基礎上構建完善的、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就高職院校專業英語課程思政的建設方法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二、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
高職學生可塑性強,這個階段的他們青春年少,涉世未深,也正是樹立價值觀、世界觀與人生觀的黃金時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正確引領他們的思想,對其后續的人生發展以及學習有深遠影響。而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必然會接觸到以英語為載體的價值觀和文化,假如他們缺少獨立的、正確的價值體系,就無法公正、客觀地辨別與認識外來思想與文化。[1]所以,在英語教學中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促使他們加強獨立價值體系的建設,能夠客觀、理性地對比和分析中西方文化,對本國文化也有更強的自信與更高的認同。否則英語教學容易偏離教學目標,很難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高職院校專業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路徑
(一)結合課程思政樹立科學的教學目標
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都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作支撐,建設“課程思政”也是如此,教師應結合課程思政內涵樹立科學的教學目標。從宏觀上來說,課程思政理念下,教師應當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政治信仰、價值取向、理想信念,全面提升學生明辨是非、緣事析理的能力,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德才兼備的人才。[2]具體來說,英語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置為以下幾點:1.具有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學習英語文化正確辨別中西方文化,既能用包容的心態接受西方文化,也能增強文化自信,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具備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懷。2.具有工匠精神。通過課程思政與英語教學的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品質、能力、道德等,確保學生走上社會后能夠更好的從事經濟、政治以及文化活動等。3.具備高尚的人格,樹立正確三觀。通過學習英語知識具備良好的文化品質,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文化、落后文化,抵制西方勢力的文化滲透,避免思想被侵蝕,能夠協調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個人與集體或他人的關系。
(二)基于課程思政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
思政教育的概念比較寬泛,涉及到豐富的內容,包括國家形勢、心理健康、品德修養、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等,從某種程度上說,建設課程思政對英語課程教學來說為其提供重要的素材支撐。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除了有機整合思想政治素材以及英語知識,還要基于這兩者的結合需求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多元化教學手段讓英語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深度融合。例如,教師可以采取微課教學法,通過視頻、影像、圖片等元素直觀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使學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與認識,完成思政知識與英語知識雙向引導。又如,教師可以采取創設情境教學法,如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讓學生在形象、直觀、有趣的情境中完成英語教育并且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3]譬如,教師可以模擬生活場景,如學生畢業后可能從事行業的職場環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遷移應用英語知識,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能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如工匠精神等,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養與綜合素質的提升。
(三)基于課程思政拓展延伸英語教學內容
課程思政理念下,英語教師在原有的基礎上應適當地拓展延伸教學內容,以此賦予英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體來說,教師在傳授學生英語知識的同時有機融入中國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內容。譬如,在課堂討論、提問以及課后作業的設計等環節,教師可以設計關于中西方文化對比的辯論題、討論題等,以此誘發學生深入思考,比如對比兩個不同國家的禮儀文化、飲食文化等,從而在提升學生思辨能力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文化自覺。又如,讓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講述紅色文化故事等,既發揮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功能又從中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根本上提升他們的思想認識與綜合素質。
(四)結合課程思政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
傳統的英語考評主要以書面測試為主,不具有全面性,課程思政理念下,教師應關注這一點并立足實際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堅持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確保反饋結果的客觀性、真實性與全面性。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除了看學生的學業結果,還要針對他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行為動態進行觀察,如態度情緒、討論參與、回答問題的情況等,在這個基礎上發現背后存在的思想問題,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英語成績與思想政治水平的雙重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專業英語進行課程思政的建設勢在必行,這是順應時代發展、響應國家號召的具體表現,不管是對英語教學本身的發展來說還是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來說都有積極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建設“課程思政”,樹立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在這個基礎上優化教學目標、方法、內容和評價機制,讓英語教學充分發揮立德樹人作用。
參考文獻:
[1]朱靖.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教學中馬克思主義價值觀融入路徑研究[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2):80-83.
[2]呼楓.高職院校行業英語課程思政調查與反思——以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鎮江高專學報,2021(01):109-112.
[3]張瑩.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專業中的實施路徑——以天津職業大學為例[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9(03):33-38.
作者簡介:王曉麗,女,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項目基金:全國輕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20年度課題《高職院校專業英語“課程思政”建設路徑探索與實踐》(課題編號:QGHZW20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