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祎
摘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大部分教師都會使用講授的方法,將數學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學生都是在課堂上被動地聽取知識,并沒有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就缺乏對于探究式學習的認識。現階段,教學更多注重“留時、放手、暴露”“把時間交還給學生、把思考交予學生”,需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來,主動地去思考問題,從而可以獲得一個更深層次的學習體驗,進而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章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深度學習;引導
引言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引導能夠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教學內容上,使原本對學生而言理論性較強、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的數學知識變得簡單易懂,對學生的數學深度學習而言,是一種能夠起到明顯幫助作用的教學方法,因此值得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對其具體應用方法展開探索,實現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
一、深度學習的內涵
所謂深度學習,也就是指學生不僅僅是認識和了解所學習到的知識,而是可以在學習知識之后將知識轉化為自己的一種思想,同時還能夠將知識遷移到其他地方,并且可以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由此可見,深度學習是一種在深入理解知識的之上可以保持一種批判態(tài)度的學習過程,而這個過程必須要經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只有教師使用更“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來帶領學生的思維走向更“深”層次當中去,才能夠促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進步和發(fā)展。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用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一)以問題為主導小組自主學習
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中,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對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小組合作中,通過相互討論,思維互補,就可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體現出團隊的智慧力量。如,在教學“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時,可引導小組成員對給出的圖形進行測量,進而討論、思考如何運算得出周長。再如,““統(tǒng)計與可能性”的教學中,創(chuàng)設籃球賽誰先開球的問題情境,引發(fā)思考后,再提出拋硬幣的方法,在小組動手操作過程中,引出統(tǒng)計學的知識,再以此為契機讓學生進行正反面的計數,促進數學課堂活動的順利開展。小組的自主學習,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但這時老師也需要對小組的個性化問題進行啟發(fā)式指導,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問題引導的探究活動在小學數學中較為常見,因此,教師要傳授數學信息獲取的科學思維,引導其主動探索。教學過程中多樣化的合作學習的手段,可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問題邏輯思維的共同發(fā)展。
(二)應用啟發(fā)性問題進行引導
啟發(fā)性問題在引導學生方面可以提高其理解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對問題進行探索與研究,比如在學習“可能性”的時候,便可以采取問題導學法,由教師先提出問題,如果在每個人的面前出現一個小紙盒,紙盒里有兩顆膠囊,每一顆膠囊無論大小、形狀都是一樣的,唯獨顏色不同,包括綠色和紅色兩種,如果從小紙盒中取出其中的一顆膠囊會是什么顏色呢?這個時候數學教師還要加強對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通過對課件進行展示引導學生探究膠囊的顏色。除此之外,還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對膠囊選取的情況進行記錄與分析,然后得出規(guī)律,讓學生認識到剛從小紙盒內拿出膠囊的時候,一定是綠色或者紅色,有這兩種可能,這便是確定事件。從小紙盒中選出膠囊時有可能會選擇綠色膠囊,也有可能會選擇紅色膠囊,這便是不確定事件,經過這種方式能夠引導學生提升知識理解能力,也能正確地掌握確定事件與不確定事件的概念。
(三)問題探究,推進深度學習
在“組合圖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中,一位教師為了保障教學質量,應用了問題教學法。課堂上,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對以往所學的知識進行回憶,讓學生自主思考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其次,教師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并且給他們分配學習任務。如,教師讓學生通過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組合圖形的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負責對學生的不同想法進行收集,并且讓每一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成果展示。最后,教師在歸納總結了學生的學習成果之后,向學生呈現了多種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借助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的數學轉化思想,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四)優(yōu)化問題的解決促進深度教學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數學學科可以看成“思維”和“時間”的較量。同一問題的多種解題方法不僅能訓練學生的思維,還能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但是,考慮到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因素。一般來說,學生按部就班能夠解決的問題相對容易,而小學數學中的“簡便方法”是結合了各種運算律及數學思維得出的相對省時的解題方式。但毫無疑問,這是建立在對運算規(guī)律和數學思維方式有一定掌握的基礎之上的。優(yōu)化問題的解決策略能促進學生掌握數學方法,從而優(yōu)化學生的深度學習體驗。
(五)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經過課前預習,學生對教學內容及重難點知識有了大致的了解,也明確了自身的學習需求及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摒棄過去直接引入主題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提出課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案,確保構建的數學課堂更貼近學生,能夠最大限度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為了激發(fā)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實施獎懲制度,對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的學生給予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能動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利用問題引導的方法,教師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展開知識的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保證在問題引導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得到有效的激發(fā),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被充分調動,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發(fā)散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逐步深入的數學探索中提高自身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促進自身穩(wěn)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碧英.問題驅動與問題跟進下的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深度學習的實施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88):77-78.
[2]陳麗羨.借助問題驅動助力數學深度學習[J].基礎教育論壇,2020(29):54-55.
[3]胡文杰.問題驅動下的小學數學課堂[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