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媚
摘要:微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形式,是伴隨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衍生的上課手段,它打破了時間與地域限制,可以給學生的學習帶去幫助,有利于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此外,微課還具有廣泛性、情景化等優勢,可以給小學數學培優輔差帶來很多幫助,在其中起到積極作用。本文針對微課在小學數學培優輔差中的作用進行詳細闡述,以便幫助更多教育工作者更全面地認識微課。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培優輔差;作用
引言:
培優輔差教學模式適合小學所有年級和各個學科的教學,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包容性,能夠在保障教師精力充足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提升教學質量。培優輔差教學模式的實行能夠推動素質教育更好地發展,線上培優輔差新模式的探索也有助于中國小學教學整體水平的提升。
一、培優輔差對于小學教育的優勢作用
(一)消除學困生自卑心理,促進優生進一步提高
線上培優輔差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教學策略,能夠全面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由于線上培優輔差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在小學各科中都適用,所以更容易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同時,使學困生認真學習、重新樹立學習的勇氣和信心。而優生則可以繼續深入學習,使自身的學習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幫助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提高教學效率
由于學生自身存在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可能會在不同的學生身上收獲不同的效果。而線上培優輔差教學模式則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教師在線上對學困生進行輔導,對優生進行拔高,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三)加強家校合作,減輕家長負擔
培優輔差的教學模式能夠使教師在學生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擺脫了以往家長和學生依賴輔導班進行學習提高的方式,在減輕家長經濟負擔的同時,使學生可以在家中獲得優秀的學習指導。
二、培優輔差新模式的有效探索
(一)合理設計數學微課,讓培優輔差協同共進
1.微課內容一定要有針對性
微課內容雖然不受題材、類型的限制,但是一定要切題并且具有針對性,沒有針對性的內容就沒有針對性的目標,流程就會雜亂無章,學生就不會明白教學的重點在哪里,也不會清楚必須掌握的基礎在哪里,這會拉大優等生與后進生之間的差距,會給學生學習帶來較多困擾。在面對學生差異、學習效率差異等問題上,選擇有針對性的內容才是幫助學生學好數學的最好手段。
2.制作微課要注重美觀
小學生的定力較差,如果沒有學習和觀賞興趣,是不會專注地進行學習的。因此,數學教師要切實圍繞小學生年齡及性格特點來制定微課形式與內容,將微課制作得美觀、有趣。只有這樣小學生的目光才會被吸引,大腦才會跟隨微課內容進行轉動,這有利于小學生愛上思考、愛上學習。
3.微課發布要及時
微課的發布要“趁熱打鐵”。對于新的學習內容而言,要盡快讓學生接觸和了解。這就需要數學教師確立一個統一平臺進行互動和交流,這個平臺可以是QQ,也可以是微信,教師的微課制作完成后要在第一時間上傳,及時向學生公布,保證全班學生在第一時間就投入學習狀態,減少時間浪費,提高學習效率。
(二)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
教師在具體教學時,將學生分為培優組和學困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教學內容分為三個層次,A層次為基礎鞏固部分、B層次為易錯提煉部分、C層次為提高部分。在教學過程中,B層次的學生占大多數,所以可以對這一層次的學生進行集中的培訓輔導;而A層次和C層次的學生只占一小部分,可以對這些學生進行單獨輔導。對于A層次學生進行輔導時要注意學生的基礎問題,避免在同一問題上出現第2次失誤。在對C層次學生進行輔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在解決學生問題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其他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拓寬眼界和思維,擴展學生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中就可以運用培優輔差模式來對學生進行輔導。教師將長方體與正方體中的教學內容分為A、B、C三個模塊,難度依次上升,如,A模塊代表認識生活中的正方體與長方體,記住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計算原理。B模塊代表清楚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在實際生活中的簡單應用,C則代表能夠熟練地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變式應用題進行計算,在每個模塊中教師設計舉一反三題目,學困生和資優生都要進行解答,當突破A模塊之后就可以進行B模塊的問題回答,當C模塊回答結束之后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這種獎勵機制不僅是對學困生的一種肯定,同時也鼓勵資優生繼續努力,能夠對每一個學生都起到激勵的作用。在這種階梯式晉級的獎勵機制的作用下,學困生在做基礎題時不斷增加自己的自信心,而從A模塊上升到B模塊之后,做題質量明顯有了提升。在晉級的動力驅使下,學生審題也越來越仔細。資優生,在不斷上升的難度中鍛煉做題速度,并且養成了檢查的好習慣。
(三)利用微課廣泛性特征,精準施策,增強培優輔差實效
微課的廣泛性特征指的是課程涉及面廣泛和對學生的啟發廣泛,數學教師可隨時根據教學需求和教學目標進行微課素材的增添和削減,使得微課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強,提高培優輔差的針對性。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重視傳授數學知識,還要適當挖掘教材、滲透數學文化。有些數學名人故事、數學史話等,只靠教師的講述,學生興趣不足,也不容易記住。這時教師可以選用一些相關知識拍成微課,發到班級QQ群或是微信群中,請學生家長督促學生觀看。教師也可在課堂中實時插播這樣的微課,既可緩解學生的學習疲勞,拓展學生的視野,又可以滿足部分優等生的深度學習的需求。
再者,教師在講授新知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是,總有一部分學生會受精神狀態或是個人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影響,無法對課堂的相關學習及時作出回應。教師精準施策,依據教材給學生選擇或是自制出數學例題的微課,為后進生再次學習,提供了有效“幫扶”。
(四)“培優輔差”要注重學優生的培養
除了關注學困生,教師面對學優生時也要注重對其進行“培優”。首先,教師要樹立學生心中的榜樣意識,使得學優生明確自身在班級中體現的重要價值,有信心和動力繼續堅持數學的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的強大功能,為學優生提供可參考學習的平臺,根據學優生的特點制定數學學習拓展計劃,進一步提升學優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當然,一切計劃的進行都要建立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不可為了提升其數學學習成績而給學優生造成不必要的學習壓力。
如學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師安排學優生進行知識的預習,同時設置問題:根據教師提供的數,進行正確的讀和寫;列舉出周圍可以用小數表示的物體的大小。在安排完預習內容后,在上課過程中,根據學優生的學習反饋,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拓展內容,不斷強化學優生的數學學習。
結論:
總之,在一線教學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兼顧學生差異與教學任務,很容易心有余而力不足。培優輔差是為了解決小學生長期存在的兩極分化問題而提出的一個基本策略,微課教學可以很好地實現培優輔差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付天貴,宋乃慶.走向小學數學文化自覺的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19,6(28):51-54.
[2]陳傳興.巧借微課助力關注學生差異[J].小學數學教育,2019(05):26-27.
[3]周梅.微課多樣化教學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效益提升[J].數學教學通訊,2019(01):54-55.
和安鎮中心小學 52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