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五昌
摘要:在當前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不僅需要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原理以及分析化學現象的技能,同時還需要促使其形成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等5個維度的核心素養,進而促使學生能夠在化學課堂中形成關鍵能力以及必備品格,同時為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的學科育人基本要求奠定良好基礎。本文將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需求下高中化學的教學實踐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化學實踐
1 引言
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在高中化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將成為重點關注的內容之一,尤其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更加需要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引導其參與到實驗流程設計和操作過程中,進而為培養其創新能力以及科學思維奠定良好基礎。同時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全面學科素養的培養和考察,進而為實現高中化學學科育人目標奠定良好基礎。以下將對高中化學實踐路徑進行探究:
2 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實踐路徑
2.1 基于核心概念的深度教學,促進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發展
化學主要是由原子和分子組成的具有結構、性質以及應用的自然科學,期間將化學概念通過比較、推理以及概括等方式優化事物呈現的主體性,進而為提升人們對自然科學的認知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其中化學核心概念作為化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深化學生自然科學觀念認知上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重要基礎。化學核心概念作為學生提升自主構建觀念以及優化學科深入學習的關鍵要素,教師更加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傳統意義上的文本解讀中,而是需要通過基礎層面的概念解讀實現對化學知識的深入學習,為優化學生后續的化學學習能力以及培養核心素養能力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 1)“氧化還原反應”概念教學中,從學生已有的認識水平出發,復習化學反應的性質、四種基本反應類型、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元素價態等相關概念,引導學生從已有的氧得失角度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并舉例說明氧化還原反應中的銅的氫氣還原和鐵的一氧化碳還原。在此基礎上,通過列舉一些常見的案例,引導學生認識到氧化還原反應核心理念的巨大價值。透過列舉、分析、練習及綜合,讓學生深入了解及掌握元素價態變化、電子傳遞與氧化還原反應之邏輯關系。以主客觀相結合的傳統教學方法,使學生對知識有了淺層次的理解,而對核心概念有了超越事實的深層次理解,具有遷移和運用綜合性思維的教學價值。化學課應采取以化學核心概念為基礎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重視核心概念教學的層次性,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深化和發展核心概念,實現深層次教學。
2.2 增強學生對化學變化的認知,構建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構建是高中化學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它不僅能給學生解決化學問題帶來很大的幫助,而且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平衡原理,使其兩者結合起來,更好地提高化學學習效率。在化學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時化學物質不再發生反應,這時反應物和生成物保持一致,也就達到了平衡狀態。化學平衡原理的概念確實是非常容易讓學生理解的,但是到了具體要用的時候往往會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這時也就需要學生在平時的積累中扎實自身的基礎知識,能夠做到對頭腦中已有的知識進行靈活的掌握和運用。
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指導下的教學,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積極應用化學平衡原理。為更有效地運用化學平衡原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必須了解并掌握化學平衡的概念及相關知識。能熟練掌握反應物與產物變化的化學數據的計算方法,從而判斷反應物是否達到平衡,從而更有效地運用化學平衡解決問題。
比如說在學習制作氧氣的化學實驗時,教師需要時刻觀察學生的思維動向并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了解到什么時候才是化學平衡狀態,也就是說在水中仍然出現氣泡時教師就可以告訴學生反應還沒有結束,接著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觀察水中反應的進行,當水中完全沒有氣泡產生時也就意味著反應結束,這個時候化學物質就是處于一個化學平衡狀態。并且教師必須要使學生了解到化學反應進行過程也受諸多外界條件的影響,學生應該掌握這些影響反應的因素,才能夠在具體的反應中進行更加準確的判斷。
2.3 轉變應試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是轉變傳統的應試思維,引導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模式轉變為“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進而更好地提升整體的科學素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以及學習能力需要可以從化學實驗中得到優化發展,而也唯有在實驗中進行主動探索,才能更好幫助學生提高其科學精神,使其具備學習的優良品質。例如在“配置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實驗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化學實驗的注意事項告知學生,由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探究如何避免那些危險化學實驗的現象所可能造成的危險,讓學生分組探討如何在進行化學實驗的時候,保證整個實驗的安全性,得出最后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方案,然后再由教師和學校一方提供實驗時的安全保護設施。化學實驗小組能夠在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后,在準備好的實驗器具中進行化學實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又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促進學生能夠在直接實驗操作中感受化學世界的獨特魅力,體驗到化學實驗的神奇,提升學生對于化學學習的深度探索。例如在學習“鋁的性質”這一部分的內容時,教師需要將教學的重難點內容進行劃分,而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對鋁的還原性和化學性質總結出來,由此更好地提升學生對化學現象的認知能力。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地強化新課標下高中化學 5個維度的核心素養培養,在課堂教學以及實驗指導的過程中就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切實基于化學知識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進行提升,進而為優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永紅.核心素養對學生化學實驗能力培養的啟示[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6):258-259.
[2]曹嘉琦,張文華,王宏里.高中化學實習教師探究性教學水平個案分析——以“氧化還原反應”主題教學為例[J].化學教育(中英文),2021,42(12):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