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嫻
【摘? 要】 隨著語文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材版本的更新速度變得越來越快,而教師的教學方法仍舊是一塵不變,難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下吸收和掌握知識。如何能夠做到課堂教學的與時俱進,讓學生更好的適應新教材、新的知識構成就成為教師的首要任務。現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教學為例,從學生課堂需要、教學氛圍等方面談談幽默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 幽默語言? 課堂? 作用
一、幽默與課堂
全國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曾說到:“當幽默的語言營造出一種熱烈的氣氛時,不但學生樂于聽課,而且會發生“共振”效應,老師的水平也能超常發揮,取得極好的效果。”[]如果在枯燥的課堂中出現聲聲歡笑,那么不僅是教師教得開心,而且學生也學得開心。
二、課堂幽默的特點
(一)隨意性
幽默的語言不需要過多的修飾,有時張口就來,有時根據文章內容衍生而來,有時會根據課堂的一些突發情況由教師轉化而產生,形成具有隨意性。
(二)活躍性
一節完整的課堂的教學往往是枯燥性。因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在不知不覺中強化對“聽說讀寫”四要素中的訓練,而這四要素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一種機械性的學習,學生的學,就變得枯燥乏味。但,幽默性的語言以及動作等,能夠讓學生獲得猶如“課間十分鐘休息”般的緩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參與度漸漸提高,將整個課堂變得活潑、有生氣,具有很強的活躍性。
三、在課堂中使用幽默語言產生的作用
(一)緩和課堂氣氛
現代心理學發現:如果一個人能夠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個地方而不變,那么維持這個狀態的最長時間僅僅只有十幾秒時間,對于一群行為習慣正處于養成階段的中年級學生而言,或許更短。因此,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適當的在課堂中營造一個幽默、輕松的氛圍,學生的注意力也能相對的得到吸引。
在教授《金色的草地》一文時,正是下午第一節課,學生正處于昏昏欲睡的狀態。當我教到第二自然段作者兄弟倆互相吹著蒲公英時,發現班上有位男生趴在桌子上睡著。當我把他叫醒,招呼他試著學學作者也來吹一吹蒲公英時,他不知所措地朝著同桌遞去“求助”的眼神。當我說,老師扮演弟弟“謝廖沙”,你扮演文中的作者,試著演一演吧!只見那男生快速找到課文第二段,然后背對著我。當我對著他輕輕一吹后,他抬手摸了摸臉,然后一臉疑惑地看著我。看到這里,我一陣歡喜:喲,還給自己“加戲”,可以哦!那男生趁我在想時,嘴巴張成“O”字形,手慢慢地舉起,看似要捂住嘴巴打哈欠,結果“呼~”一聲對著我的臉就是一吹。雖然沒有蒲公英,但男孩呼出的熱氣打在我的臉上,我是既尷尬又驚喜:尷尬的是哈氣的時候被男生的口水噴到了;驚喜的是那位男生不僅思維敏捷快速找到了段落,而且還能根據文中內容進行自我理解和演繹。我問他,為什么要這么用力?那男生回答到:“你都使勁的對我吹了,還不允許我以牙還牙呀!”班級學生聽了后哄堂大笑。而也正是這次的小小演繹,班上學生的注意力已經被成功轉移到了課堂,一片喜洋洋的,不再昏昏欲睡。這節原本應該苦悶的一節課就這樣被一個簡單的互動、幽默的語言緩解了。
課堂上幽默的語言確實不是主要的,但對于注意力集中難以持續的中年級學生來說,確是最有效的“強心劑”,能有效的緩和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二)激發學習興趣
《師說》有言:“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教師作為傳道授業的一方,應該盡可能的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吸收和掌握知識。但是,傳統的印象中,教師上課都是板著臉,說話就像是一條直線、開門見山,而學生呢,則是機械性的聽著、寫著,沒有達到有效地學習。如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給課堂適當添加些幽默風趣的“佐料”,教學效果定會有所升華。
在教授第六單元日積月累《早發白帝城》一詩時,由于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古詩的理解僅僅停留于借助注釋理解只言片語,而對于類似日積月累中出現的《早發白帝城》等沒有注釋古詩就難以理解。因此在上課時,我一邊借助讓他們試著借助工具書查找注釋,一邊觀察著班級的氛圍。由于是自由討論、相互合作,所以教室有些吵鬧。而第四組有一位男生竟然站了起來,對著第一組的一位男生一直在喊叫,聲音蓋過了討論聲。我讓那位男生站起來,并對他說:“你可真聰明,為大家演繹了什么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新釋義。”班級學生和那位男生一頭霧水的看著我,我解釋道:“他剛才對著第一組一直喊叫,難道不正是兩岸(第一組和第四組)“猿聲”(男生的喊叫聲)啼不住嗎?而你們這么認真地查找和討論,基本上都快查出答案了,可他還沒有拿出工具書,這難道不是“輕舟”(查出來的釋義)已過“萬重山”(查找的過程和討論)嗎?”全班同學聽了后哈哈大笑,不住地點頭。通過幽默風趣的幾句話將難懂的古詩意思解釋清楚,并讓學生深入體會作者是帶著一種愉悅的心情乘舟而前行的心情,難道不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巧勁”嗎?
在教學中,通過一些幽默的語言讓課堂學習變得有趣,讓學生在一種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相信會比死記硬背取得的效果更好。
四、結論
一節有著幽默語言的課堂,會讓學生愛上它、喜歡它,既減輕了學生學習的疲憊感、輕松學習,又使課堂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大化的呈現。正如德國思想家恩格斯所言:“幽默是具有智慧、教育和道德上優越的表現。”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課堂教學的最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而不是過度的“愉悅”,教師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僭越”。總之,幽默的語言所發揮的作用能夠在課堂上直觀的體現出來,適當的運用好它,課堂教學將更加輕松。
(武夷山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35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