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錦華
摘? 要:區域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是建設高職特色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莞香”文化作為東莞非常鮮明的區域文化,如能與東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勢必會走出一條特色之路。對此,有必要對“莞香”文化融入東莞高職校園文化的現狀進行探析。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莞香文化;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8.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21-0051-03
高職校園文化研究是一個老課題,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其研究與實踐進入了更高層次、更高標準、更高要求的快速發展時期。作為以服務區域經濟為導向的教育,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必須與地方文化相結合,融入地方文化元素。
作為東莞五大城市名片之一的“莞香”,是東莞獨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不僅具有藥用和美學價值,而且也代表著扎根于東莞這塊土地上人們的文化和精神,也就是“莞香”文化——以“莞香”為紐帶形成具有普世價值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將“莞香”文化融入東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必將是實現辦學目的、實施文化育人的一項重要舉措。
東莞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投入的力度很大,也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還沒有完全將東莞的特色文化——莞香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尚沒有走出一條自己的特色發展之路。對此,有必要對“莞香”文化融入東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進行研究。
一、東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困境
(一)在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上先天不足
東莞高職院校建校時間整體比較短,還不具備形成深厚文化底蘊的時間條件;再加之,各校建校基本是直接投資創辦,沒有建校前身,也沒有行業背景,當然也不可能有一套完善的理論和模式可供利用。在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上,師生的文化背景有著明顯的“剪刀差”現象:學校的學生主要為東莞籍,有著濃厚的東莞情感,受益于東莞文化成長成人;教職員工則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于東莞文化的文化背景,操持著異地的文化并實施教育[1]。東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先天性不足:積淀不夠、底蘊不足,文化多樣需要凝聚并形成合力。
(二)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特色不顯著
因先天的限制,東莞高職院校尚在快馬加鞭地追趕在校園物質建設、教學質量建設上發展在前的職業院校。雖然東莞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投入的力度很大,也取得了很多成績,如東莞職業技術學院在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建設方案中將“立德樹人”和“工匠精神”列為重要內容模塊,將莞脈傳承之非遺進校園文化活動引進校園,在校內種植莞香樹并命名此路為莞香路,建設以莞香為內容的本土課程等[2];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借助東莞市為籃球之鄉、緊鄰國家羽毛球隊訓練基地這些條件,打造特色校園體育文化品牌;廣東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雖然建校不久,但也在盡力打造自己的校園文化,已經與很多酒店、企業建立了聯系,特別是與香港理工大學酒店與旅游業管理學院、臺灣弘光科技大學、高雄餐旅大學等建了立合作關系。
盡管成就突出,但是,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二字上去看,還存在區域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不足、人力資源力量待整合、校園文化隊伍亟待建設、師生對校園文化過于重視娛樂性而忽略內涵性、校園文化表面上多姿多彩實質上沒有核心等問題。東莞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沒有完全將東莞的區域文化——莞香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也沒有將“莞香”文化作為東莞高職特色校園文化進行整體性、深層次內在性的研究。
二、“莞香” 文化融入東莞高職校園文化的現實條件
(一) “莞香” 文化與東莞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相融的必要性
大學坐落在地方,必然會受到地方文化的熏染和影響。可以說,地方文化是位于其地的高校發展的重要文化之源,也是這個高校辦學特色形成的主要因素[3]。當前,國家倡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課堂,強調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就不應忽略地方文化的作用。東莞的袁崇煥抗清、虎門銷煙、東縱抗日等歷史,蘊含著愛國精神、英勇頑強、靈活機智等人文精神;改革開放以來的莞商文化,蘊含著敢為人先、海納百川、積極進取等文化精神;東莞著名的籃球、龍舟比賽等體育競技文化,蘊含著勇于拼搏、講究策略等文化品格;東莞的文化古跡、音樂舞蹈、飲食文化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因子。這些地方文化有著天然的融入優勢: 易接近,易熟悉,易體驗,易感受,易認同。本地生源的大學生自然有一種要熟悉了解家鄉文化、弘揚家鄉文化的欲求;作為外地來求學的大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近和生活,對優秀的當地文化逐漸由陌生、好奇進而到熟悉、接受、認同甚至喜愛。
(二) “莞香” 文化的現狀與東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的可能性
莞香歷來是東莞的特產,早在明代以前就已廣泛種植。莞香的推廣,對嶺南古代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促進了商品性經濟作物的種植與發展、促進了與莞香有關的一系列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莞香發展過程中,由于社會對香料需求量的增長與莞香產量極低的現狀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購香者為了牟取暴利,對莞香進行了竭澤而漁式的破壞性采伐,導致了莞香資源日漸枯竭。加之后來各種因素,莞香文化逐漸走向了衰落。改革開放以后,隨著莞香本土文化色彩的弘揚、政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莞香國內外影響力的擴大,“莞香”文化逐步得到復興[4]。
近年,東莞開啟了莞香種植、開發、加工、制造的新局面,為突顯東莞城市特色插上了飛躍的翅膀。莞香被列為東莞市五大城市名片(東莞制造、東莞生態、虎門銷煙、東莞籃球、莞香)之一,東莞市莞香文化研究會籌辦成立,2009年,東莞寮步的香市被列為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大嶺山雞翅嶺村被省民政廳、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正式評定為“女兒香之鄉”,2011年,大嶺山鎮女兒香傳統工藝制作項目被列為廣東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名單,2012年,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授予寮步“中國沉香之鄉”的稱號;以“莞香”為名的各種文學藝術作品層出不窮,如劉建中的《尋訪莞香》《莞香文化導論》等專著,東莞莞香文化研究會推出的《莞香文化導論》《中國香市》《女兒香》《蘭齋香論》《香語》等一大批普及讀物,長篇電視劇《莞香》拍攝等等。
“莞香”文化的復興,昭示著文化的基因流傳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時代變遷可能讓它中斷,但是不會讓它失傳,莞香文化的薪火相傳是文化的特性使然。這為立足東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東莞高職院校提供了文化建設的現實土壤。
(三) “莞香” 文化的精髓與東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相隨的可行性
莞香是莞香樹“開香門”后鑿口處流出液體經真菌酵化凝結而成的香料。經過能工巧匠精細化處理后的優質莞香是香品中的珍稀之物,價值連城,不僅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與收藏價值。作為嶺南歷史上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莞香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極高的精神價值,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從莞香所代表的貿易傳統來看,體現了開放、包容、進取、競爭;從莞香所代表的中國香文化傳統來看,香情、香夢、香的價值、香的信仰、香的追求、香的修養等,與人們思想、道德、情操、品質、修養相聯系;從莞香所代表的 “以人力補之 ”的主體精神來看,包含知行合一、創新、膽識、進取、開拓、重視后天努力;從莞香的制作過程來看,蘊含埋頭苦干、勤勉實干、堅韌淳樸、精益求精、工匠精神[5]。“莞香”文化的這些精髓,正是東莞高職院校所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的文化素質,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為作為“制造業之都”的東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三、“莞香”文化融入東莞高職校園文化的體制機制建設
無論從“莞香”文化在東莞的發展現狀以及本身的文化精髓來看,還是從職業教育與區域文化相結合來看,都應該也必須將“莞香”文化融入東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之中。但是,要做好“莞香”文化融入東莞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勢必首先需要做好相應的體制機制建設,其中特別應做好三個方面:第一,加強頂層設計,組建頂層設計領導小組。主要從學校的管理制度、運行機制、組織保障三個方面展開。第二,加強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主要是做好校園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建設,著重加強在校園建筑、場所、設施等方面凸顯學校核心價值理念,加強校風、師風、教風、學風的建設實現榜樣引領和典型帶動作用。第三,加強課程建設,建立第二課堂的獎勵激勵機制。課程建設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需要充分挖掘師生的潛在資源,做好區域文化引入課堂、校園的機制建設。
參考文獻:
[1] 郭詞飛. 基于CIS理念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J]. 教育教學論壇,2016(17):23-25.
[2] 劉佩云.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院內涵發展[J]. 新課程,2012(12):299-300.
[3] 楊登山,張樹禮. 依托地域文化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0):63-72.
[4] 袁敦衛,劉建中. 千年莞香及其文化血脈的傳承[J]. 文化遺產,2010(04):151-156.
[5] 張承良. 論莞香的文化價值及其當代實現[J]. 嶺南文史,2010(02):52-56.
(薦稿人:肖霞,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