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嬋 孫志男 楊寧 苑儒軒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眼瞼黃色瘤患者應用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的治療效果。方法: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年月期間治療的38例眼瞼黃色瘤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將其均等分成兩組(觀察組、對照組)每組有19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選擇使用肝素鈉皮內注射治療,觀察組患者選擇使用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治療。治療結束后,比對兩組治療效率、并發癥機率及治療次數。結果:比對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各項治療指標優勢顯著,P<0.05。結論:眼瞼黃色瘤患者選擇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治療能夠降低并發癥機率、提高病情治療效果,且減少患者治療次數,該治療方法應推廣應用。
【關鍵詞】低分子肝素鈉;眼瞼黃色瘤;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30.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26-5328(2021)06-022-01
眼瞼黃色瘤患者選擇肝素鈉治療具備創傷小、療效好、價格低的特點,但是因注射次數多、治療療程長等因素導致患者存在不便利性以及心理困擾。據此,本文比對肝素鈉內皮注射以及低分子肝素鈉對眼瞼黃色瘤的治療效果,將38例患者作為對象進行分組研究,詳細分組情況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年月期間治療的38例眼瞼黃色瘤患者作為對象進行研究。將其均等分成兩組(觀察組、對照組)每組有19例患者。觀察組之中有9例單眼眼瞼黃色瘤患者,10例雙眼眼瞼黃色瘤患者,組內患者年齡23-60歲,均值(44.45±3.16)歲;對照組之中有8例單眼眼瞼黃色瘤患者,11例雙眼眼瞼黃色瘤患者,組內患者年齡22-64歲,均值(44.61±4.62)歲。P>0.05,組間數據差異不具備統計意義。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皮內注射治療選擇1ml的注射器從瘤體邊緣與患者皮膚呈5°角刺入,注射劑量根據視覺瘤體大小和實際瘤體注射蒼白橘皮樣外觀為依據而確定(0.1~0.3ml),注射完畢之后,醫護人員應該輕輕按壓患者注射點,直至不再滲血。每周注射一次,直至患者病情恢復之后,停止注射治療。
1.3觀察指標
瘤體消失,色澤恢復正常且隆起部位變平為顯效治療;瘤體變小、色澤未完全恢復、隆起部位未完全變平為有效治療;瘤體大小、色澤及隆起程度未發生變化為無效治療。
1.4統計方法
通過SPSS 17.0軟件對兩組眼瞼黃色瘤患者分組數據差異進行統計分析,分別選擇使用( ?)、%對兩組眼瞼黃色瘤患者的計數資料、計量資料進行比對分析,用t、X2作數據檢驗,P<0.05的情況下,組間數據差異具備統計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
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分別為(68.42%)、(89.47%),與對照組患者治療情況進行比對,觀察組患者優勢顯著,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患者并發癥機率對比
觀察組中有1例患者出現皮下淤血,1例患者出現色素沉著,并發癥發生機率為(10.53%),對照組中有4例患者出現皮下淤血,2例患者出現色素沉著,1例患者出現疤痕情況,并發癥發生機率為(36.84%),與對照組患者比對分析,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機率優勢顯著,P<0.05。詳情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次數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平均治療次數為(3.06±0.63)次,對照組患者平均治療次數為(5.64±1.34)次數,相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次數較少,P<0.05。
3討論
眼瞼黃色瘤是較為常見的黃瘤病,主要發病人群為中老年女性。通常情況下,流體對稱性的分布在患者雙眼瞼內側,對美觀產生了嚴重的影響。當前臨床醫學研究認為該病情的發病機制與患者脂肪代謝存在直接關聯性。血膽固醇增多的患者并發機率較高[1]。除此之外,血管病變糖代謝紊亂患者并發機率較高。根據最新研究結果可知,與其他人進行比較,眼瞼黃色瘤患者的心肌梗死病情發作機率超過48%,同時,缺血性心臟病并發機率增加39%。導致患者病理改變的主要因素為細小脂肪顆粒浸潤充填病變皮膚基底層細胞。現階段,眼瞼黃色瘤患者首選治療方式有手術、電離子、冷凍、激光等,但上述治療方法對患者來說具有較大的創傷,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心理的負擔。除此之外,治療之后極其容易出現皮膚色素改變、瘢痕形成等情況發生,且治療費用十分高昂,患者不入易接受。近些年,來眼瞼黃色瘤患者首選藥物治療法所選擇的藥物包括藻酸雙酯鈉、平陽霉素以及肝素鈉等。平陽霉素屬于新型抗腫瘤藥物,對泡沫狀組織細胞的分裂產生抑制作用,使其壞死變性萎縮流體,但是該藥物具有較大的毒副作用且價格昂貴,臨床應用受到限制[2]。藻酸雙酯鈉屬于海洋生物制劑,但是與肝素鈉進行比較,肝素鈉的應用具備經濟實惠的特點。眼瞼黃色瘤患者選擇肝素鈉進行治療,主要是對體內脂蛋白酶產生激活作用,對乳糜甘油三酯進行水解,在此同時,使局部的微循環得到改善,將組織內脂肪消除,從而清除黃色瘤細胞,使患者病情恢復正常,該治療方式具備高效經濟安全的優勢,且并發癥機率低。但是根據長期臨床觀察結果可知,大部分患者選擇肝素鈉進行治療,療程漫長且見效慢,注射部位會發生皮下淤血等情況發生,影響了美觀,以此降低患者治療依從性,甚至導致部分患者放棄選用此方法進行治療。低分子肝素鈉指的是通過普通肝素鈉進行酶切之后所形成的產物,與肝素鈉進行比較低,分子肝素鈉具備易吸收分子量小,生物利用率高的優勢[3]。
根據本文研究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89.47%)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68.42%),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機率(10.53%)小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機率(36.84%),P<0.05;觀察組患者平均治療次數(3.06±0.63)少于對照組患者平均治療次數(5.64±1.34),P<0.05。
綜上所述,眼瞼黃色瘤患者選擇傳統方式治療具備創傷大、價格高昂且病情恢復慢的缺點。眼瞼黃色瘤患者選擇低分子肝素鈉注射液治療能夠降低并發癥機率、提高病情治療效果,且減少患者治療次數,該治療方法應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徐文雙,吳曉霞,孫志男.肝素鈉綜合療法治療眼瞼黃色瘤的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17,28(06):373-374.
[2]王志敏.低分子肝素鈉與肝素鈉皮內注射治療眼瞼黃色瘤的對比研究[J].實用防盲技術,2016,11(03):104-106.
[3]袁進萍,張彩霞,孟彤云.皮內注射肝素鈉治療眼瞼黃色瘤[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21(10):102.
齊齊哈爾市五官醫院 ?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