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玉賢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以及國際地位的日漸提高,我國也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培養與教育,國家也多次召開會議,在會議上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倡教育改革,改變以往傳統的應試教育,樹立新型教育觀念“立德樹人,以人為本”,但是,很多學校并沒有這個教育觀念貫徹落實下去,很多改革只是表面功夫。而且,教師對于學困生還是以往的處理方法,很多都是口頭教育,并沒有實際地去解決問題。文章以初中數學為例,來說一下學困生的成因,并且給出在新型教育觀念下學困生的問題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學困生;研究
初中學習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關鍵階段,由于初中數學教學存在一定難度,很多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都會比較困難。這種情況會導致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部分學生會出現自暴自棄、厭學等不良現象產生。這無論是對于學生的發展而言還是學生今后的數學知識學習而言都存在嚴重阻礙。因此,針對初中數學學困生有效轉化策略進行研究具備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筆者將針對初中數學學困生有效轉化的策略進行研究。
1、淺析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存在心理障礙
學生進入初中之后,由于教師的講課方式,講課速度,以及科目的難度與之前有所不同,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的過程中就會慢慢產生了差距,部分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存在困難。久而久之,導致了他們開始存在意志障礙,逐漸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從而慢慢的對自己的產生了不自信的想法,這時候,那些意志不夠穩固的學生就慢慢的會放棄對數學的學習,而逐漸變成數學學困生。學困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難以真正的學習到所掌握的內容,沒有良好的寫題習慣,對于深層次的題目難以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分析,并且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對于某些數學概念以及定義只能死記硬背,難以做到真正的理解并且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意思。思維缺乏靈活性,較為呆板,對于同一個題目,數學成績較好的學生往往能夠很快并且高質量的做出解答,然而對于學困生來說,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思考,而且他們僅僅是就題論題,難以進行靈活的變通,并且難以做到將新學的知識進行歸類總結,難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2)學習方式不正確
當然,有相當部分的學困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非常用功努力,甚至,利用課下時間以及熬夜寫題的方式來延長自己學習數學的時間,然而,盡管這部分學生有著一定的努力,但是在日常的考試或者做題時,成績總是不盡人意。通過探究原因發現,這往往是由于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難以找到所需要掌握的重難點,對于知識點難以進行透徹的理解,并且對在課上所記的筆記不能及時的復習,課前不知如何預習,老師所給的知識只能靠死記硬背的方式等等,這就導致了學生有些知識點會背不會用以及不能將重難點長久的保持在自己的頭腦中的現象產生,并且當這些知識應用時,難以快速地在頭腦中出現,從而在根本性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造成數學學困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學生沒有恰當的學習方法是一個主要的原因,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相應的改正,及時的糾正學生的學習方法,根據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為其制定最適合的教學方案,并指導他們如何進行數學概念的記憶,理解以及如何進行課前、課后預習,提高其數學思維邏輯能力。
(3)缺乏數學學習興致
由于部分學生缺乏對數學學習的興致,進而導致了數學學困生的存在。在當前階段,由于受到教育體制改革的影響,對學生的數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學習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逐漸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時間,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數學更加困難,學生對數學存在一定的厭煩的心理狀態,并且由于教師長時間采用較為傳統的教學方式,難以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導致學生對數學提不起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做到從學生的源頭入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鼓勵評價,并且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幫助學生增強信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可將數學知識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初中數學教學方式。
2、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困生學習能力大部分學困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都是運用被動式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各種數學知識,通常情況下都會存在著學困生死記硬背數學公式、數學原則以及數學定理等情況,而在實際運用數學知識解答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只能夠通過生搬硬套進行,完全不懂得如何運用數學知識,如何變通數學知識。不僅如此,當學困生在遇到相關的數學問題時,通常情況下都不會自己想著通過思考解決問題,不愿意去提高自身解決問題能力,要么直接放棄解答數學問題,要么等待教師講解數學問題,自然而然導致學困生不能夠獲得更好發展。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困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數學學習習慣,以此提高學困生學習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應注重在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啟發式教學法,以此提高學困生課堂參與程度,引導學困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以及自主探究。這能夠培養學困生自主完成數學作業的良好習慣,進而能夠實現學困生的有效轉化。
結束語數學的教學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能夠公平認真的對待每一名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真真正正的感受到教育,特別是對于學困生而言,這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接收能力較低。因此,教師對于這部分學生應具有一定的耐心以及能夠在日常學習中對學生進行鼓勵,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讓學生能夠具有前進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梁應龍.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10):255-256
廣州市越秀區明德實驗學校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