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芳
摘要:競爭全球化的今天,未來是創新能力的競爭,與此同時,就業和社會發展必須解決一個問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必須有強大的創新能力,提高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解決現代教育的問題,教育改革應該在很多方面,以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和能力為目標,多角度、多層次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中圖分類號:TU?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06-199
引言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通過科學的培養體系、正確的培養方法和措施來引導和建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研究模式的創新能力訓練不夠系統和全面,因此,積極探索新模式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新的形式下,成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
1.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1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強,主動性不高
隨著高校擴招生,學生素質下降,很多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能力不強,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不強。高中教育是“保姆式”教育管理。在大學自由的環境中,他們不能獨立合理地安排他們的大學生活。許多學生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業余時間,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而不是學習專業知識和培養創新能力。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創新是堅定的信念和勇氣,學生需要需要承擔失敗的決心和毅力,一些學生有一些想法也試過了,由于缺乏毅力和信心,半途而廢,無法完成一些基本的創新活動,它也觸及他們的創新創業的激情和熱情。一些學生認為創新創業就是畢業后開公司,而很多學生畢業后直接找工作。這種誤解導致學生學習創新課程的興趣不高,認為創新教育對他們來說意義不大,使創新教育流于形式。
1.2缺少創業經驗,無法滿足實踐要求
創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不僅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還需要一定的創業經驗。然而,由于中國教育體制的影響,大多數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忽視了社會實踐的意義。因此,大學生的創業知識大部分來自書本、電視、互聯網等渠道,導致了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困難。目前,大多數高校不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在高校的課程結構中,根本不存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
1.3大學生對教師的意圖領悟不到位
大部分學生只注重老師教的基礎知識、重點、難點,而忽略了前沿的動態學習。他們把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科研經驗和科研動態看作是講故事,就是聽。他們無意理解教師的良好意圖,更不用說逐漸形成探究性學習習慣。
1.4大學生創新創業方法不當
無論大學生主動還是被動地學習知識,知識(信息)的獲取都是現成的,不需要他們過多地自己去處理。這樣,學生就會養成依賴已有信息的習慣。大學生雖然對知識的掌握很好,但對信息的獲取、處理和整合能力較低。此外,由于法律的缺失,他們的創新和創業能力很低。
2.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策略
2.1提升教師素質,優化師資結構
要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意識,就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高校必須擁有一批高素質的創業培養人才,具有創業激情和創新思維。鼓勵高校教師到高新技術企業學習,提高自身修養,激發創新潛能。更重要的是,要鼓勵具有創業精神的教師加入創業大軍,培養一批兼具企業家和學者的優秀教師。通過優化教師結構,我們可以借鑒國外的優秀經驗。招募優秀創業人才到學校,成為兼職教師。專業教師與兼職教師相輔相成,既可以彌補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的不足,又可以大大提高專職教師的創新創業能力,從而優化教學資源。
2.2強化實踐鍛煉,提升創新創業實戰能力
大學生科技競賽是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學生可以通過積極參加適合自己的科技競賽來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積極參加各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通過項目申請的學生,中間檢查、總結,經驗科學研究的整個過程,是探索知識,也是知識的應用程序,方法,技巧,和論文寫作等的研究成果申請專利,研究報告寫作,商業計劃書寫作提升了自身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積極參加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認真完成教學計劃設置的實驗、實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以實現與今后工作的無縫銜接。
2.3創建業務課程體系
為了加強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建設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教育,提高創業教育課程,選擇課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提高他們的創新和創業的知識,以便每個人都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建立和管理的小企業。創新的商業案例可以在課堂上學習,清晰生動地展示成功企業家的創業精神、創業方法和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業能力,樹立新的就業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創新眼光,培養學生創業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2.4增加學生項目立項,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工作
在參與科研報告寫作的過程中,了解和把握科研報告的寫作方法和要求,在參閱文獻資料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豐富專業知識,完成知識的積累,提高專業素養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主要的是通過參與科研活動,能開闊眼界和思維,為獨立承擔科研任務,奠定良好的基礎。
2.5創新性與專業發展相融合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各國開展創新創業能力教育的動力。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完善的創新創業體系和成果轉化機制。美國的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正規的校園課程教育,還包括以“創業計劃競賽”和大學科技園等形式的非課程教育。日本大學更加注重與企業的科技合作,引入市場和競爭機制,努力建立統一的教學、科研、開發利用和生產實踐體系。
3.結束語
在新的社會形態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關系到大學生就業這一最重要的社會問題。高校畢業生能否適應新形勢,解決新問題,承擔起振興國家的偉大使命,是當前高校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任務。全面有效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更多的大學生把自主創新、個性和創業挑戰作為新的人生目標。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和社會將對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使大學生創新創業之路更加穩定、更好。積極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是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也是時代賦予高校的新使命。
參考文獻
[1]田夏.高校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類型與構建[J].教育探索,2016,(4):82 85.
[2] 陳福喜.浙江省地方普通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現路徑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3] 陳昊,明仲,肖志嬌.面向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2):140-143.
山東協和學院?山東省濟南市?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