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3-025-02
摘? 要?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致力于突出對學生“美育”素質的培養。體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本文對高校體育教學中美育的培養與研究進行剖析,并提出高校體育教學中美育的培養策略,以期為高校體育教學中“美育”教育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教學? 美育培養
《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學校美育是“培根鑄魂”的工作。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1]。目前,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存在著學生體質下滑、學生不喜歡體育課、忽視體育課等問題,而學校只重視追求學生體育能力達標率,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高校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基地,高校體育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高校體育中,推進美育教育成為體育教育的改革方向。實際上,讓學生在體育參與過程中欣賞、挖掘、體驗、感受美,不僅有利于學生的體育參與度,而且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此,我們應以“身體美”“運動美”“音樂美”“團隊美”等來激發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和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從而實現體育、美育、德育共贏。
一、高校體育教學中美育教育的滲透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在高校體育教育學中,美育教育的滲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形體美
身體體形、體態塑造人的形體美。體育對身體美的塑造主要通過科學、系統的體育訓練使學生的身高、體重、神經系統等獲得良好發育,使之具備適應外界環境的生命活力,同時又在動作、形體和姿態上具有美的風度,以展現出活潑、大方、矯健的青春朝氣[2]。骨骼的強健、肌肉的勻稱、身高的挺拔、身材比例的協調無不體現一個人的形體美。經常運動的人不僅能改善肥胖、駝背、溜肩等不良姿勢和身體形態,而且能增強人的肌肉力量、提高人的關節柔韌性、發展身體的靈敏性。
(二)運動美
運動美作為體育美的基本形式,是通過人體運動藝術感情的動態操作過程表現人的本質,同時有意識、有目的地去實踐和創造健康的體格和人格[3]。學校體育在進行技術教學時,一方面要追求動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要追求力量、肢體的協調和節奏,使學生在掌握正確的運動姿態和運動技巧的同時體驗到肢體運動之美。在健美操、藝術體操、啦啦操、團體操、廣播體操、太極拳、武術等比賽中,學生通過個體肢體流暢協調的表現,團隊整齊劃一的配合展現出的運動美能給人以更強烈的美感體驗。
在團隊協作的運動中,戰術美也是運動美與智慧的結合。所謂戰術美,是指體育比賽中個體通過完成高效的技術動作以及個體間的協同配合實現比賽目標而表現出來的美[4]。它是教育者在對抗、競爭的教育環境下給予運動團隊的引導和策略。通常,戰術美會給予參與者和觀看者以昂揚的斗志和頑強的精神,是精神力量的喚醒,是體育運動的魅力所在。
(三)審美力
在美育發展中,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可以提升其形態美和情操美的主觀條件和心理能力,也只有讓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美的價值觀,使其具備健康的欣賞美的能力,才能夠增強學生對美的準確認知[5]。
學生審美力的提升需要通過長期的培養和熏陶。在日常體育活動和訓練中讓學生對體育美進行體驗和感知,使其產生對形體美、運動美、精神美的全新感悟和認識。通過老師的引導,有助于幫助學生感知、體會、欣賞、創造體育美,升華對體育運動的認知,使其在運動中實現身體和精神的雙升華,從而達到緩解壓力、愉悅身心的目的。
(四)品德美
美與品德是統一的。真、善、美融為一體有助于形成優秀的人格[6]。在體育實施過程中,無論課堂、比賽、訓練中無不滲透著品德美。在訓練中,不畏艱難、刻苦練習、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挖掘自身潛能、錘煉意志力;在集體項目中,學生之間團結合作、互助配合,展現出了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在比賽中,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勇敢自信、百折不撓等都是品德美的具體體現。我國體育教育家馬約翰在《體育的遷移價值》中提出:“運動是培養學生極好的場所,體育鍛煉可以培養學生勇敢的精神、堅強的意志、自信心、進取心和競爭勝利的心理”[7]。由此可見,德、智、體、美是相輔相成、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的。
二、高校體育教學中美育的培養策略
(一)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美育師資力量
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也是美育教育的關鍵。加強教師師資培訓,不斷提升他們的自身知識和科研能力是提升他們美育教育能力的最有效方式。在大力推進美育教育的今天,體育教師要想成為美育的傳播者和實踐者,就要深入了解體育與美育的關系,增加對美育的理解,并在教學中能有目的、有步驟、有策略地去培養學生對美的感悟和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力。學校可采取“走出去”和“走進來”的方式來培養教師。“走出去”,即鼓勵教師多去參加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專題學習;“走進來”,即高校間組織體育學科的美育研討,針對教育實踐問題進行交流。
(二)對課程體系、教材、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改革開發
在高校范圍內形成美育大環境,為此,一方面可以開設體育美學、體育欣賞、體育舞蹈理論等課程,以開拓學生對于體育美育的視野;另一方面則可在傳統項目的學習訓練中利用學生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的特點由體育教師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深挖教材,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創新,融入美育元素,對學生進行美的引導和啟迪。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善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美育教育
現如今,傳統的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學生在視覺與聽覺上的需求了。隨著網絡科技的進步發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來促進課程內容、結構和評價是新型的教學方式。微課、翻轉課堂、運動APP等教學模式都可以作為體育教學中美育的教育途徑。在預習中,學生可以根據軟件來進行自主學習和練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暫停、慢速、回放等操作來進行動作分析,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學習。在練習中,學生可以通過錄制視頻來反復修正自己的動作精確性和美感。另外,通過視頻,學生還可以觀看比賽、表演,更好地感悟和理解運動之美,提升自身鑒賞美的能力。
(四)充分發揮學生的示范榜樣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挖掘學生群體中的榜樣。通過個體的榜樣示范作用,促進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吸收經驗,不斷完善自己的動作技能。在團隊中,形成比、趕、超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在欣賞榜樣示范的學習交流中要讓學生發現運動的美,提高其審美力,最終達到創造美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切實加強新時代高等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Z].2019-04-02.
[2]朱長喜,譚淑萍.體育與審美[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3]郁建亞,黃金鵬.當代體育美學研究對象內涵的再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2(03):40-42.
[4]趙洪波,劉澤磊,姜勇.學校體育美學表征及實現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21(02):25-29.
[5]姜琳.新時代高校體育美育發展路徑的探索與研究[J].農家參謀,2020(20):179.
[6]王國超.高校籃球教學中實施美育的必要性分析及優化策略研究[J].學校體育學,2010(17):127-128.
[7]劉武.學校體育教學中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2(21):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