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飛
摘要:對于大學課堂的經濟法學教學來說,因為這項課程的實踐性比較強。學生在進行課程內容學習時,必須對各項理論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將其應用到生活實踐中,才能充分發揮這項課程的作用。經濟法學屬于商科的專業基礎課程,這項課程的學習,對于理論知識的應用和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具有重要的影響。在進行學生教育時,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能力,才能保證學生在入職之后,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求。本文就大學課堂經濟法學教學實踐改革進行相關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大學課堂;經濟法學;教學實踐改革;分析研究
一、經濟法學教學在新時期的大學教學過程中占有著較為重要
的作用。新時期的經濟法學不再單純是一種管理學或經濟學應當或必修的一門學科,更是法學專業的核心課程。在大學期間合理有效地開展經濟法學,對學生的學習和就業等多個方面都有著積極作用,也正是如此,大學課堂中經濟法學教學實踐改革就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
二、大學課堂經濟法學的教學原則
(一) 專業針對性強。與其它大學課程相比經濟法具有自身的特點,即使它是經濟學,管理學等學科的基礎內容,但是不同相關專業的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對于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講,他們對經濟法學的掌握程度要比對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深,在學習過程中重點在“法”上,所以在現階段我國高校已經開設的經濟法學課堂中,教師必須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來調整經濟法課程授課內容和過程,積極創新實踐,切記缺乏重點。
(二) 課堂中注重教學相長。隨著市場對應用型
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質量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在新時期大學課堂中,學校和教師都更加注重對學生的自主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尤其是經濟法學,但是在這樣的教學模式里,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老師的作用價值基本無處體現。然而,在經濟法的過程中,如果忽略了教師的教學狀況,只是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那么教學效果不會很樂觀,所以教師必須整合經濟法知識,以提高學生對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合理使用。
三、大學課堂經濟法學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 選用不合適的教材。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大力推進,經濟法學科在高校中逐漸展開,同樣市場上關于經濟法學的教科書也是五花八門,基于此現狀,為不同專業的學生選擇一本具有權威性和實用性的經濟法學教科書尤其困難,但是為了避免繁瑣的選擇教科書和及時響應領導高層的要求,許多大學只是粗略選擇一些國家級優秀教科書。然而,這些教科書的簡單選擇,特別是法學,本身就是一個更理論化的學科,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如果只是一味地照本宣書,這樣的枯燥教學使得學生對經濟法學的學習也就沒什么興趣可言了。
(二) 教師知識體系不健全。
在目前的經濟法學大學教師中,可以簡單地分為兩類,一類是法學專業,另一類是經濟類專業,但是這些類別的教師都有共同的教育缺陷,那就是知識面都比較窄,對經濟學的相關見解太過于片面,換句話來講就是這些教師對經濟學知識的掌握并沒有很系統,很全面,對法學的相關知識掌握得比較淺,不夠徹底,這也導致了大學的經濟法學課程不能在平衡的知識框架下開展的局面,學生的知識體系框架具有不完善性。
(三) 法學教師的實務能力普遍欠缺。具有實踐能力和經驗的法律教師,往往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這樣做不僅吸引學生,還可以大大提高經濟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真實體觀感。雖然律師法允許兼職律師為法律教師,但教學和研究的壓力很大,導致從事兼職律師工作的法律教師較少,通過這種方式,沒有法律實踐經驗的法律教師很難培養真正掌握法律實踐的法律人才。
四、大學課堂經濟法學教學改革的具體對策
(一) 組成系統教學系統。如果經濟法學要改變教學內容的現狀,就必須建立更加系統全面的教學理論體系,使經濟法中的所有知識都具有更加系統和完整的框架,并對一般理論和從屬理論進行嚴格的劃分,以補充實際內容。此外,涉及經濟法內容的所有法律法規都可以適當地納入經濟法的范疇,并對概念性的知識進行解釋,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大學生的學習特質,以經濟法的教學目標為指導,嚴格規范完善教學內容,有效提升學生對經濟法學知識的掌握度。
(二) 選擇合適的教科書。雖然現行的經濟法書籍是無窮無盡多樣化的,但教師還是應該利用自己的專業水平對市場上的經濟法學教科書進行辨別,為學生選擇最合適最實用的教科書,由于經濟法學自身的特性,它有別于其它眾多學科,不僅帶有很強的時效性,而且還可以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并展開探討。簡單來說就是在大學經濟法學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選用適當的教科書,其內容要合理實用,語言上講求精益求精,案例選擇具有爭議性和時代性。
(三) 建立合理的教學課堂。在經濟法學教學實踐中,合理高校的的課堂模式才能真正利于學生掌握經濟法的相關知識,教師應該撇棄舊式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還要注重和學生的平等溝通,對課堂內容進行規劃整合,選擇最合適最高效的教學方法,更加注重案例分析,使學生將獲得的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
(四) 完善教師的知識框架。經濟法課程的開設離不開專業老師的指導,在大學經濟法授課過程中老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結構,擴充知識內容,法律專業的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學習機會來深化對經濟學的掌握程度,還可以通過系統的相關法律來開拓教師的知識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導學生的過程中完善教師自身的知識框架,這樣才能夠更加深他們對于案例的理解程度。
(五) 明確課程次重點。首先必須明確的是經濟法學課程內容,它是非法學專業的開設課程,所以不是對經濟法的一般理論介紹和解釋,該課程對不同專業的學生應該如何開展,講解哪些知識內容,需要和每個大學對學生的培養計劃相結合,避免發生課程重復和沖突的現象。除此之外,課程次重點的選擇以及理論知識的講解深度也是一個影響因素,對于所開設的課程應該具有實用性,在現階段的高校經濟法學教學中,更注重的是對不同案例的分析,不會對理論問題展開深度討論。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大學課堂經濟法學教學時,應該對教學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促進課堂教學進行更好的發展。高校也應該建立更加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制度內容的優化,提高學生的學習地位。確保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時,能夠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教師還應該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通過引進先進的技術,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和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專業人才,促進這項課程進行更好的發展。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合肥 ?2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