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四煥
【摘? ? 要】小學數學是學生未來學習生涯中重要的學科基礎。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就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要求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打造趣味性的教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重點關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價值,綜合多種因素制定科學的教育方案,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信息化環境? 小學數學?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190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概念與內涵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數學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及解決數學問題諸方面獲得全面而有效的發展,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有效提升。新課改提倡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監督學習向主動學習的方向發展,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教師要客觀面對學生存在的差異,激發學生的最大化潛能,同時在實踐過程中對教學知識有效地進行拓展。教師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正確指導下,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革創新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利于改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傳統教學思維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創新性與有效性,教師要關注信息技術呈現出的運用特色和價值,制定多元化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多層面探索和運用體驗。數學抽象性很強,多數學生缺乏學習興趣,而信息技術有較強的畫面感,能把數學知識與動畫的形式結合起來,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有利于優化教學教材,改進教學手段。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導學案,立足導學案指導小學生課前預習,能提高小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內在動力與理解能力。信息技術能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數學有清楚的認識,在優化教材的同時也突破了學生的極限,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也有助于鍛煉小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互動交流能力。
三、當前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全面改革實施的今天,縱觀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傳統落后的教學理念在師者的頭腦中根深蒂固,教學中仍沿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看似完整,卻會令小學生逐步喪失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根本就沒有將課本上的數學知識真正學好、學會,教師也沒有根據當前的教學現狀進行合理規劃與調整,影響了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教學理念的落后導致小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教師與小學生之間的互動較少,缺乏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教師過多地從自身教學角度出發,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沒有根據小學生實際提出的問題認真地反復講解,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不到發展和提升,也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愛積極回答問題,降低了小學生的參與感和主體地位,課堂上小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于新時期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導致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較大的抵觸性情緒。
四、信息化環境下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營造教學氛圍,創設教學情境,聯系生活,激發學習興趣。和諧而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更是有效拓展學生思維的關鍵,教師要把學生置于課堂的主體地位,有效構建一種和諧而民主的師生關系。聯系生活,提高數學學習效率,如果我們能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到課堂教學內容的現實生活原型,并將現實生活的原型進行恰當引入,就能有效加深鞏固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此時所創設的生活情境就是最恰當而合適的。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借助多媒體設備來創設教學情境,有效開展教學導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情境將學生的情感帶到數學知識中來,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和學習水平。問題情境是一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教師能通過問題情境引導小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探索和情感理解,符合高效課堂的構建目標,有利于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效果。
2.利用信息技術使課堂教學模式多樣化,開發教學資源,解決數學難題。在信息化環境下,微課、慕課等形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其具有很多優勢,能夠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方便學生有針對性地觀看和學習。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解決數學難題,因材施教,尋找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難點,通過不斷的鞏固和練習來提升學生的應用水平,推動全班學生的整體性進步。教學的方式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室外活動,比如計數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設計相應的游戲活動,使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在課外活動教學中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對課本的理論知識達到深刻理解,有效地避免了教學中的乏味現象。可見,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是促進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3.精準把握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教學,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數學教師要精研教材,做到精細化教學,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環節設計必須考慮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從而采取有效措施。要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化抽象為具體,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數學教學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側重于該點的設置,不斷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要想讓適于具體形象思維的小學生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就必須把高度抽象的數學知識用具體形象的方法呈現出來,然后讓學生通過“具體—形象—抽象”的思維規律認識并掌握數學知識,通過多次這樣的思維方法訓練來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通過動態演示事物之間的關聯變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根據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由具體到抽象的規律開展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問題。
4.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數學,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既能有效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又能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思想發生碰撞,激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去有效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在相互交流溝通中增強小學生的人際交流關系,使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更加活躍,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作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重要的任務就是做好數學教學開始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課后的復習與鞏固工作,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為學生鞏固相應的數學知識體系提供良好的保障,促使學生有效掌握所學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張明城.淺談小學數學信息化課堂的有效整合[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003(005):209.
[2]汪祝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學周刊:中旬,2016,281(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