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益林
【摘? ?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素質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的需要。教育現代化更對學生的主體地位作出了強調,要求廣大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個性有足夠發展的空間,促進學生各項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本文就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探討了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希望可以為初中數學教師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生主體性?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43
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現階段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逐漸引起了教師的重視,在教師教學理念和方式的轉變進程中,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有所改善。但不可避免的是,因為傳統應試教育的長期存在,仍有一部分教師在思想認識方面無法及時轉變,教學方式上還存在一些不足,另外加上外在客觀環境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仍有待加強。這需要教師樹立科學的認識,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和改進,才能夠推動我國素質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的問題
1.教師認識亟待改善。傳統的教育觀念根深蒂固,在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仍然秉承著傳統的教育思想,重教輕學,課堂氛圍嚴肅、刻板,師生之間的互動缺乏有效性,學生依然處于被動的地位。這種教學方式無法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課堂參與感逐漸降低,學習興致逐漸減弱,教學質量很難得到保障。這反映出部分數學教師的教學認識有待改善,只有以先進的教學觀念作為指導,以科學的教育思想引領授課,對教學的性質和學生的主體性有足夠的認識,才能使素質教育真正滲透,將學生培養成為符合新課程改革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2.學生學習素養不高。很多學生習慣了過去由教師帶動的學習,又因為數學這門學科的抽象性和復雜性,讓不少學生望而生畏,因此學生的主動性難以真正展現。從一些教學實踐來看,學生的數學學習很多時候都局限于教材,無法將學習視野拓展開來積極了解課外的數學知識。在課堂上也不敢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對于教師的講解也不敢提出質疑,這就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受到較大的阻礙。要想改善這一現象,就要求數學教師對學生及時予以鼓勵和支持,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3.授課方式缺乏新意。學習數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的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逐漸轉換的過程,對于學生的智力開發、情感塑造、品質養成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初中學生不僅要學習基本的數學理論知識,掌握計算技能,更要學會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會用數學思想來認識世界,將其變成助推自身學習和發展的有用工具。要達成這一目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轉變自身教學方式,摒棄以往的單一授課模式,深刻解讀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和宗旨,對教學設計進行優化和創新,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完成教學。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方法
1.立足學生興趣,創新授課方式。要想讓初中學生的主體性在數學課堂上充分展現出來,數學教師就必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開發,在授課前要根據相關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需要來合理設計教學環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具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就會自覺地參與學習,主動去探尋問題的結果,勇敢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教師如果一味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的話,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這時候教師就需要對授課方式進行創新。課前導入是牢牢抓住學生注意力的一個重要時機,教師在課前導入階段就可以采用設疑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認知矛盾。根據數學學科和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設計一些富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和數學現象的思考,這樣學生就會主動地汲取知識。
2.利用信息工具,創設趣味情境。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信息工具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將變得越來越廣泛。數學教師也要緊隨時代潮流,積極學習并把握信息教學工具的應用,將信息工具的教學優勢充分挖掘出來,使其可以起到增強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的作用。初中數學內容會涉及大量的幾何知識,對于思維方式呈現出直觀、形象特征的初中學生而言,在理解這些抽象的圖形變化時會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工具的動態模擬、視頻展示來讓學生輕松理解,讓學生的思維可以逐步向抽象的層面轉變,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養成,動態化的學習過程也會讓學生的興趣大增,因而其學習效果也能不斷提高。
3.實施有效互動,展開實踐活動。在過去的數學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方式主要就是通過提問和討論,但是也可以明顯看出,不管是師生之間還是學生之間的互動效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所提出的數學問題要么過于簡單,基本上都能夠從書本上找到答案;要么過于復雜,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別是一些學困生,他們參與課堂問答的機會更少。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也傾向于形式化,有教師的監督時,學生會認真對待,但一脫離教師的視線,學生就會應付了事。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數學教師首先要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其次是落實教師對學生的正確指導。雖然現階段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學習要由他們自己來,但是基于學生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的局限,教師的關注和指導必不可少,只有雙管齊下,學生的學習質量才能得到保障。另外,數學課堂中實踐活動的缺乏也是制約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初中階段很多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都需要建立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之上,數學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創設足夠的實踐探究機遇,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所學內容,不斷提高其應用能力。
4.優化學生評價,予以鼓勵和支持。對學生的評價工作常常是教師最容易忽視的一個環節,事實上評價工作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也影響深遠。當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表現良好、參與積極時,教師對學生給出的客觀而中肯的評價,不僅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更會讓學生的信心和動力大大增強,繼而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到接下來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反之,如果數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表現沒有反饋,那么學生就會認為自己的課堂表現毫無意義,不愿意配合教師的工作。數學教師應當明確自身教書育人的職責,在傳授給學生知識時,也應當展現自身的人文關懷,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關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溫暖,在充滿愛與支持的環境中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三、結語
初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將自己引導和幫助的功能落實到實處,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和創新自身教學工作,構建高效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