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 ? 要】這些年來,在素質教育不斷推行的背景下,“創新教育”理念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并且成為了教師十分關注的內容。在當前基礎教育的課堂中,創新教育已發展為一股中堅力量。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地改善當前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弊端,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去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落實創新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 素質教育? 創新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53
教學不僅是教師參與的活動,學生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若是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學習效果是不夠理想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對語文這門科目產生良好的興趣,從而愛上語文。這也就要求教師要突破以往對語文教學存在的誤解,轉變學生在以往教學中的被動接受的狀態,采取有效措施去貫徹新課改的理念,以學生為主,提升他們在課堂中的參與性,吸引他們主動學習,積極開展創新教育。
一、小學語文教學方面存在的缺陷
(一)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比較陳舊
由于傳統教育模式沿用的時間太長,導致傳統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因此,雖然新課程教育理念已經實施了很多年,但是傳統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模式在某些教師的心里依舊是根深蒂固的。所以,在現實情況下還是有某些教師依舊在沿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當中。而這也就導致部分學生成為了知識的接收器,很難有自己的思想。毫無疑問,這種方式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到學生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而且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的傳統思想過于嚴重,他們一般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傳授知識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方面,而不會去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顯然,這對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二)課堂氛圍不夠活潑
一般來說,課堂教學通常都是教師圍繞著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來開展的。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教學過程的有序性和教學工作的合理性。并且,這樣還能夠確保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掌握到更多的知識。當然,小學語文的教學也是如此。在實際情況下,為了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將更多的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大多數的語文教師通常都會采用規范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往往以教師為主導,可以控制整個課程的進程,卻很容易限制到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留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很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課堂氛圍不夠活潑,學生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長期下去,不利于學生自身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創新教育的具體落實
(一)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喚起學生的創新意識
其實,對于每一個人而言,在內心深處都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希望自己能夠主動參與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當中。而這種心理在“初生牛犢不畏虎”的小學生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在以往的應試教育模式中,教師和學生都已經習慣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而教師的“應當怎么做”、教材的“可以這么做”以及課堂的“安靜聽講”等問題,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抑制了學生自身創新意識的發揮。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相關的教學內容,去提出一些具有質疑性的問題,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然后根據自己的心中所想對問題提出疑問,再通過小組討論、教師提點等方式去加深對問題的分析,最終內化成他們自己的知識體系。因為,問題的提出是能夠激發出人們對事物的質疑精神的。而探求的開始,其實就是創新意識的開始,而這也更能夠激發小學生進行探索和分析的動力。只有他們有了一定的探知欲望,才會積極地對相關知識進行探求。
(二)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小學生的思維都比較活躍,對于社會上的各種事物充滿著好奇心。在他們的世界里,“新”,其實是隨處可見的。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經歷和探索,他們將會對周邊的事物存在創新式的認知和想象。所以說,小學生在自己日常生活環境中存在的創新意識和語文學習當中的創新教育,其實本身就存在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地意識到這一點,以促進小學生的創新發展為前提,在教學當中融入一些可以讓他們發揮自我的內容,讓他們有時間去思考,有時間去發揮自己的創新潛能,然后在這樣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比如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時,為了讓小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情景再現”的模擬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開展角色扮演,在扮演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那種被敵軍圍剿時的緊迫感。如此一來,便可以讓他們對當時的壯烈情境和偉大革命戰士的大無畏精神產生更深刻的感悟。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對小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并且將其放在課堂教學當中的重要位置。
(三)積極地營造一種較為活躍的課堂氛圍
在小學階段,小學語文雖然只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但是語文教材當中的內容卻具備著十分豐富的創新性。要想將這些內涵都展現和表達出來,僅僅靠教師的口述是無法實現的,需要教師積極地營造一種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他們的思路,讓他們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可以知道,學生在愉快情緒和一般情緒的狀態中,記憶力是不一樣的,處于愉快情緒下的記憶效果更好,學習興趣更為濃烈。因此,想要將創新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必須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結合教學內容來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提升教學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去啟發他們,引導他們積極思考,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另外,教師還需要引導他們學會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見解,發散自己的思維。這些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有利于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總而言之,在當前社會中,“創新”已經成為了一個備受關注的詞匯。而在教育領域中,創新教育也是關系教學效果和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及時改進自己的傳統觀念,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來落實創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