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東
【摘? ? 要】數學這門學科本身極具特殊性,是一門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基礎性學科。從小學一直到大學,數學在教學中都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方面,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在課堂當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教學問題?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4.077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素質教育的普及力度也在不斷增大。在如今新的教育形勢下,小學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開始面臨更高的教學標準。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壓力也在不斷增加。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來說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樹立良好的教學心態和教學觀念,積極地學習先進的教學方式,突破傳統教學的束縛,優化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有所欠缺,使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
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當下教育領域在不斷改革發展,但是教育人才卻依舊比較匱乏。同時,由于某些數學教師沒有及時接受系統、專業的進修學習,導致自身的教學專業水平遠遠達不到實際的教學要求。還有一些老教師,長期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不愿意主動學習,不愿意進行教學創新,所以也會影響自身的專業水平提升。在實際情況下,很多小學數學教師認為數學教學的重點就是將教材當中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只有這樣才算是完成任務。毫無疑問,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學習教材當中的內容其實是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才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若是沒有關注到這一點,就不能夠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除此之外,還有些教師自身的授課方式過于單一,沒有積極地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無法準確把握重難點,導致設置的教學計劃缺乏針對性。這也會導致教學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學浮于表面,學生無法真正理解知識
小學生本身的性格都是比較活潑好動的,他們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集中在課堂上。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來看,數學教師的教學活動不應該長時間不停地向學生灌輸知識。但是,當前仍然有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會將大多數精力放在教學內容的講解和課堂紀律的維持方面。為了保障教學進度得以有效落實,教師在講解時往往會將重點和解題技巧傳授給學生,或者直接讓他們去對公式死記硬背,實施“題海戰術”。毫無疑問,這種方式雖然可以短時間內讓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但是由于教師的教學浮于表面,很難讓學生深入探討知識,導致他們無法理解更為復雜和抽象的數學原理,無法學會舉一反三。這樣他們就很難形成完整的數學思維體系,從而無法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如此一來,便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數學學習效果的長期有效性。
二、針對小學數學教學問題的有效改進措施
(一)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在新時期,教育領域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不應該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專業能力局限在原地不動,而是需要積極地學習其他教師先進的教學經驗,做到與時俱進,積極地創新教學方式,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例如,在學習“圓形和扇形”這一節內容的時候,雖然教材當中提供的二維平面圖形可以讓學生學習,但教學若僅僅停留在書面,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就應該適當地進行延伸和拓展,將平面化的圓形和扇形延伸到三維立體化的學習當中,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相關知識,并且達到對知識的探究,從而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
(二)適當采用游戲教學的模式
對小學生而言,興趣是最能驅動他們參與活動的推動力。因為他們的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所達到的學習效果天差地別,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采取措施去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可以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而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可以適當采用游戲教學的模式,實現寓教于樂,讓學生可以在活躍、歡快的游戲當中進行學習。
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法”和“分數除法”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游戲活動,開展“找朋友”的游戲。也就是說,教師可以發放標記有分數、乘號、除號以及多種數字的標牌,之后再分散坐開。等到學生坐定后,教師說出一個數字,讓學生自己去計算,然后找到合適的同伴共同完成游戲任務。通過這種開展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也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積極采取合作探討模式
要想實現優質教學,不僅僅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還需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確保教學效果的一種決定性力量。因此,教師需要對這一內容予以高度重視。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在合適的時機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問題供他們探究和思考,鼓勵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交流和解答。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還可以提升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讓他們在合作探討的過程中發散自己的思維,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綜合素養。
例如,在學習“除數是二位數除法”這一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在完成基礎知識的傳授任務之后,就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和本節課的教學效果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并為他們提供一些供他們思考和探究的題目。例如“30×(? ?)<87,60×(? ?)<432,20×(? ?)<85,在這些題目中,括號里可以填的最大數是多少”等等。提出問題之后,讓小組同學共同探討并解答,最終讓他們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還可以加深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動力,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數學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在現代化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去轉變自身的觀念,創新教學模式,盡可能采取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教學,提升課堂中的趣味性和教學有效性,吸引小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