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照明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處于重要的、不可動搖的地位,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規范和思想意識為主要目標。兩者融合協調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觀念,轉變就業思維,實現多渠道就業創業,從根源上緩解就業壓力,是創新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和重要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能夠對學生的成長和就業起到積極作用。因此,高校要落實兩者的融合,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促進學生職業道德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高,為大學生就業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融合路徑
引言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融合發展的本質,均是為了能夠為高校育人工作服務,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雖然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在育人目標、育人理念以及教育職能方面,均存在諸多內在關聯,然而兩者融合并非一蹴而就,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需要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高校方面應以教管服結合為核心思想,做好融合頂層設計,以強化管理育人為側重點,構建思政教育新模式,以科學管理體系為先導,促進思政教育全方位滲透,以搭建新管理平臺為突破,推動思政教育方式創新,以融合創新為有效抓手,完善管理規范運行保障機制,使其兩者融合發展,更好地為高校育人工作服務,提高人才培育質量。
1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基于狹義角度而言,兩者均隸屬于學生工作范疇。基于廣義角度而言,兩者則均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中十分重要的職能性工作內容,在實踐工作的過程中相互交叉融合,具有十分密切的內在關聯,不僅在育人目標和理念上體現出統一性,并且近年來逐漸形成了以思政教育為核心,以管理工作為重點的管理與育人融合發展的新局面。高校在推進育人工作、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均是不可或缺的內容,促進兩者的融合發展,不僅是思政教育規律的內在體現,同時也是高校適應新時代變化,不斷進行管理與育人服務體系改革,以及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的必然路徑。
2 學生教育管理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徑
2.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綱領性思想,其也是貫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注意科學理念的重要性,始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擺在教學實踐的首要位置,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培養出具有職業素養和優秀職業能力并且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例如,高校在培養師范類專業的學生時,要注意根據教學方向與專業需要的不同,設置專業性課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2.2以搭建新管理平臺為突破,推動思政教育方式創新。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人類進入了全新的互聯網時代,這使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提供了諸多新的平臺和育人途徑,也實現了高校教育教學以及管理工作方式的多元化發展。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必須將思政教育工作的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手段相結合,增強思政教育的時代感與吸引力。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突破了高校傳統人才培養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教學平臺、方式和手段更加直觀化、立體化、多樣化,通常的網絡交流溝通渠道,進一步增強了高校思政教育與管理工作的時效性,為兩者之間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的載體和支撐力。對此,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必須樹立良好的信息意識,結合網絡時代形成新的思政教育觀念,不斷發現和探尋互聯網為思政教育帶來的新手段、新方法,在保留傳統思政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進而促進思政教育與管理工作的融合,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要求。
2.3通過建設校園文化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相融合。
高校可以通過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相關的校園文化,來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水平,健全大學生的品格,促進大學生順利成長。高校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將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接軌,讓大學生提前體會步入崗位的感覺,為大學生將來能夠順利就業奠定基礎。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落實校企合作,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讓大學生在培養思想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過程中找到平衡點,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
2.4整合網絡資源優勢,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一種隱形的力量,是展現一個學校精神氛圍和文化環境的獨特形式。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對學生今后職業指導與規劃起到較強的激勵作用。在校園文化中,將“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融合發展的思想要巧妙結合,深入人心。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國國情和本土實際,結合辦學條件、辦學特色等,深入挖掘符合本校發展實際的創新創業項目,借助創新創業的典型案例,要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增強廣大師生對理論與實踐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增強參與感和歸屬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因勢利導,因時而導。
2.5以融合創新為有效抓手,完善管理規范運行保障機制。
在高校思政教育與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過程中,不僅要不斷解放思想,引入多樣化的創新思想理念,同時還需要改變以往的育人模式和路徑,不斷夯實兩者融合的規范運行保障,不斷完善相應的體系與機制建設,為融合創新發展的效應充分發揮提供有力支撐。一是革新當前機制,基于兩者發揮融合效應,構建完善的工作體系。在當前的制度結構基礎上展開設計工作,遵循科學性與合理性原則,貫徹落實有計劃、重統籌、按步驟、相關照的工作運行機制,為兩者融合工作的落實提供制度保障。同時,要始終堅持大學生的立體化培養原則,實現管理與育人工作目標的統一,針對不同的工作崗位清晰劃分工作職責,促進思政教育與管理工作融合發展質量的提高。二是創新思想理念與工作模式,根據當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和結構變化,選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基于高校大學生的實際需求,分析其思想動態變化規律與行為特征,精準找出問題的點,為思政教育的落實提供正確指引,構建思想、人、事同步管理的模式。高校教師要不斷學習思政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的育人水平與管理能力,不斷加強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使其能夠開展學生思政教育、心理輔導和管理工作,借助思政理論解決現實問題。三是加強兩者協同合作,打造各部門協調配合機制與溝通平臺,真正實現全員育人。從組織結構、制度體系以及評估反饋等維度,推動大學生育人與管理工作的整體優化,為大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助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的融合性,是基于共同目標、理念和行為的指引,遵循以人為本和大學生成長成才規律,不斷進行融合創新,將兩者之間的各構成要素相互融合,進而相互作用,發揮疊加育人效果,為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與管理工作打造全新的戰略體系,增強育人與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吳昭圓.論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J].時代報告,2020(9):136-137.
[2]黃婷.高校輔導員職業素質提升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30):102.
[3]韓磊.職業素養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J].科教導刊(下旬),2020(6):95-96.
[4]唐亞亞.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相結合的創新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4):12—13.
[5]謝吉慶.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融合解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9(32):250-251.